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

周秀琴;王欢;杨彩娴;李绍清;黄启亚;钟国权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及非MS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乳胶增强法检测各组血清ha-CRP水平,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4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组及非MS组血清ha-CRP水平分别为(3.95±2.89)mg/L、(2.38+1.5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2±0.53)mg/L,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MS组TC、TG、LDL-C水平比非MS组及对照组高(P<0.05).T2DM患者hs-CRP浓度与体重指数、TG、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4、0.415、0.415,P<0.05),与HDL-c呈负相关(r=1.618,P<0.01). 结论 T2DM患者ha-CRP升高及血脂异常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MS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素染色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染色方法对纤维素的染色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7年1~12月份诊断有纤维素性渗出的病例69例及血管栓塞病例10例,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改良Lendrum的MSB法、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PTAH)和改良PTAH法3种染色方法进行对比染色.结果 3种染色方法对纤维素均有表达,改良PTAH法显示新鲜纤维素呈细丝网状,部分陈旧性纤维素呈团块状,定位清晰,对比明显;改良Lendrum的MSB法染色组织镜下色彩斑斓,步骤繁多;PTAH染液等待成熟和染色时间都太长.结论 改良PTAH法显示纤维素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染色,且染色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掌握,结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林云恩;顾莹莹;刘慕嫦;何萍;杨通;冼慧仪;何新明;莫明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山东曹县HIV感染者中配偶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曹县感染者中配偶感染状况,在配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曹县HIV感染者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2例感染者中.已婚者中41名感染者的配偶做了检测.感染16例,配偶感染率为39%.阳性外来妇女通过性途径传给配偶的几率为50%.结论 曹县在2003年9月前安全套使用率低,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经性途径传播,曹县配偶间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成为曹县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100%安全套的推广活动,对预防艾滋病夫妻间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春云;张瑞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二种清洗医疗器械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佳方法.方法 常规组器械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机按标准流程清洗;试验组器械先用1:200多酶浸泡5min再用全自动清洗机按标准流程清洗.结果 使用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 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作者:吴文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7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7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评价防治措施,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为0.01/万,比上一年的发病率下降了66.67%.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林康明;李锦辉;黄亚铭;郭传坤;覃业新;林珍;韦海艳;杜进发;毛玮;蒋智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车祸手术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车祸手术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抢救期间,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了解车祸手术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结果 共调查120名患者家属.25.8%家属需要及时了解病人病情,93.3%希望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病人,并都表现出伤心、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身心状况.结论 针对患者家属心理表现和心理需求,手术室医务人员除了熟练过硬的抢救技术外,应给予患者家属有效心理支持,使患者家属减轻焦虑和恐惧.

    作者:吴邓娃;符雅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ELISA与化学发光法测尿微量白蛋白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ELISA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分别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115份患者晨尿标本中微量白蛋白浓度.结果 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994). 结论 ELIS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与化学发光法结果一致,而ELISA法费用低,简捷,适合医院的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占葆娥;李伟雄;梁广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ALT升高患者肝炎相关病毒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与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测序技术对240例血清ALT升高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在血清ALT升高人群中,病毒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BV(70.83%,170/240)、EBV(12.50%,30/240)、COXV(7.50%,181240)、TⅣ(7.50%,18/240)、CMV(4.17%,10/240)、HEV(1.67%,41240)、HAV(1.67%,41240)、HCV(0.83%,2/240),HDV、HGV、HSV未有检出.重叠感染率为20.83%,其中二重感染占72.00%,重叠感染者中绝大多数可检出HBV感染. 结论 HBV感染史是造成血清ALT升高主要原因.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应忽视病毒重叠感染因素.

    作者:何英;昌利花;张洁云;陆学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喹治疗三日疟1例

    随着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越来越低,三日疟病例在全国已经非常罕见[1],2007年10月云南中缅边境地区的缅甸勐冒县发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用氯喹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李春富;聂仁华;孙院红;李贵深;沈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5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浆VWF水平,同时测定血小板(BPC),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新生儿窒息.其血浆VWF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窒息组血浆VWF水平变化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BPC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水平异常程度与窒息程度有关,测定血浆VWF水平对反映血液高凝状态,估计疾病严重程度,同时对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宇琼;王佩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羊参口服液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的影响

    目的 了解淫羊藿和人参须组成的羊参1:2服液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睾丸的影响.方法 33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羊参口服液用药组.模型组用D-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100 mg/kg/d,共90d)造成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羊参口服液用药组用D-半乳糖同样方法造模后,灌胃给予羊参口服液(1ml/100g,共90d).实验结束后计算睾丸脏器系数,检测睾丸组织中SOD的含量、MDA含量,HE染色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的形态结构.结果 衰老大鼠睾丸组织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大鼠相比较P<0.05),睾丸生精小管管腔变狭窄,生精细胞层数减少、细胞稀疏.羊参口服液组可明显抑制衰老大鼠睾丸组织SOD含量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并能明显改善衰老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的形态结构. 结论羊参口服液可明显改善衰老大鼠睾丸的功能,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彬;吴铁;张新乐;张益嘉;吴光樑;戴娟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济宁市2005~2007年度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济宁市流感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2005~2007年流感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济宁市2005~2007年3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门诊病例总数75 651例,其中流感样病例1602例,ILI占门诊病例总数的2.12%.2005年第50周ILI占门诊病例总数比例高,为4.29%;0~4岁年龄组占流感样病例总数的34.96%(560/1 602)所占比例多.结论 2005~2007年度济宁市流感疫情平稳,未发现人禽流感疫情.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人数多,是流感侵袭的主要人群.今后要加强流感/人禽流感监测,预防控制流感/人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梁玉民;刘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训炼前后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380名二炮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新兵训练期3个月中,对心理干预组200名新兵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新兵新训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训练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新兵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新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新兵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纪平;王小海;黄绍兵;黄文;朱伟;李兆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海南省2003年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回顾性调查

    了解海南省农村地区癌谱分布状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6个市县各抽取一个乡镇居民户中收集2003年首次确诊或死亡的恶性肿瘤(包括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并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3年农村地区的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平均年龄分别是56.4岁和56.9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8.21/10万(标化率40.76/10万)和35.33/10万(标化率37.7/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以肝癌(13.35/10万和10.99/万)和肺癌(8.64/10万和7.59/10万)为主,其次是胃癌、食道癌;乳腺癌(1.69/10万和3.93/10万)在女性中排位第三.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 结论恶性肿瘤在我省农村地区占有主要地位,应加强监测报告和三级保健网络的建设,提高恶性肿瘤的防治能力.

    作者:符艳;齐全;金玉明;陈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91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口服,美托洛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粉针.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血糖及对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 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谢屏东;颜小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吃涮羊肉感染布氏柠檬酸杆菌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伊春市气象局干部,因发热伴多汗10d,关节疼痛、腰痛8d,加重4d入院.患者10d前食用未煮熟羊肉后发热,未测体温,伴有寒战、多汗、乏力、恶心、呕吐,呕胃内容物1次,腹泻3次,为稀水样便,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咽痛、肌痛,第2d腹泻缓解.

    作者:刘岚;兰英华;李用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疗效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方法 105例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治疗组)与复方新诺明加链霉素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55例,治愈率94.5%;对照组50例,治愈率72.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1).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7.30%比对照组22.0%明显减少. 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龙江;郭建军;赵俊峰;左益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禽、畜肝组织中镉

    目的 建立禽、畜肝组织中镉(Cd)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方法 采用混合酸体系消解样品,以NH4H2PO,+Mg(NO3)2作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结果 本方法在0~5.0μ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4,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8,对国家标准物质:猪肝(GBW08551)、大米粉(GBW10010),杨树叶(GBW08513)中Cd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 结论 本方法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禽、畜肝组织中Cd含量的测定.

    作者:邱棋伟;张海霞;李继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与PCR检测对女性支原体感染诊治的效果

    目的 探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与PcR检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 将妇科门诊328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42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诊46例支原体感染;B组186例通过支原体培养确诊48例支原体感染并做药敏试验.A组46例凭临床经验首选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药物治疗7~14d一个疗程.B组48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首选敏感药物治疗7~14d一个疗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支原体菌株对3大类9种药物的耐药性: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差异,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药性明显增高.A组无按药物敏感试验治疗一个疗程,A组46例患者中,痊愈率65.2%,显效率82.6%;B组48例患者中,痊愈率89.6%,显效率95.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单纯以支原体感染情况按临床经验用药可能导致支原体耐药率上升,而且疗效差;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治疗支原体感染疗效好,疗程短,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赵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深圳市原住居民和户籍移民病残子女病种差异和成因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原住居民与户籍移民病残子女病种差异,并探寻形成差异的原因和干预措施.方法 将深圳市人口计生局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过去五年鉴定的病残儿分父母均为原住居民(双原住)、父母中一方为原住居民,另一方为广东省内外户籍移民(单原住)、父母均为广东省外户籍移民(双省外)、父母均为广东省内户籍移民(双省内)、父母中一方为广东省内,另一方为省外户籍移民(单省内)共五组.对五组患儿遗传病及7类非遗传病构成比进行比较,并通过调查表或电话咨询收集与致残原因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深圳全市病残儿鉴定总数566例,其中遗传病29例,七成为地中海贫血症;非遗传病537例,例数多的是神经系统、畸形,变形和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五组的遗传病与非遗传病构成比无显著差异(X2=7.655,P=0.105).非遗传病中,双原组的畸形/变形类疾病构成比排位领先于其他组,该组母亲文化程度低,孕保健意识较弱.双省外组的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构成比排位领先于其他组,且患儿多数由父母单独抚养. 结论努力提高深圳市原住居民育龄夫妇的文化素质,普及优生知识,提倡适龄生育,孩子出生后父母应尽早与其接触交流,妇幼保健机构要重视提高从事产前诊断超声医师的诊断水平,有利于减少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洪霙;叶江霞;黄茵;宋晓红;刘捷;胡兴照;池惠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广州市荔湾区重点、高危人群HIV及HCV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荔湾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HIV及HC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LISA进行HIV抗体检测及HCV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3 873人,其中高危人群601人,重点人群556人,检出HIV阳性10人,HCV阳性191人;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0.83%,HCV感染率18.14%.重点人群的HIV感染率为0,HCV感染率为1.44%;吸毒人员的HCV感染率高,HIV感染状况严重. 结论吸毒人员是HIV和HCV的重要传染源,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及丙型肝炎的传播.

    作者:陆龙;周晓敏;张斌;陈若恒;朱知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