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林少杰;刘渠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计划免疫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32.5/10万~67.2/10万之间,全年均有病例发生,2007年麻疹发病高峰较前两年有所推迟.5~10月占总发病数的75.7%.2岁及以下发病占40.4%,20岁及以上发病占27.9%,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占总病例数的79.1%.结论 深圳市需进一步扩大麻疹免疫人群,特别是对8月龄以下的婴儿及人口密集的青年工人,同时加强麻疹疫情的处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麻疹的监测,以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荔湾区重点、高危人群HIV及HCV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荔湾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HIV及HC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LISA进行HIV抗体检测及HCV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3 873人,其中高危人群601人,重点人群556人,检出HIV阳性10人,HCV阳性191人;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0.83%,HCV感染率18.14%.重点人群的HIV感染率为0,HCV感染率为1.44%;吸毒人员的HCV感染率高,HIV感染状况严重. 结论吸毒人员是HIV和HCV的重要传染源,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及丙型肝炎的传播.

    作者:陆龙;周晓敏;张斌;陈若恒;朱知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喹治疗三日疟1例

    随着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越来越低,三日疟病例在全国已经非常罕见[1],2007年10月云南中缅边境地区的缅甸勐冒县发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用氯喹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李春富;聂仁华;孙院红;李贵深;沈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透析龄>3个月),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富马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以显著提高铁缺乏CAPD患者的Hb、HCt、TSAT、SE效果优于口服富马酸亚铁组,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CAPD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作者:云曼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海南省居民体质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海南省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36个居委会,村委会,1800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 样本人群BMI正常居民占60.1%,低体重或消瘦人群占31.9%,超重与肥胖人群占8%.男性BMI均值为20.6,女性BMI为21.0,男女BMI值均低于2000年全国水平,而均高于1992年海南省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地区类型、城乡差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因素为B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海南省居民超重率呈上升趋势,在海南省营养不良、消瘦的情况比超重肥胖更加严重.海南省年轻人营养不均衡,必须注重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善,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杨斌;翟凤英;潘先海;李永忠;陈燕秋;程秀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1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3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病年龄多在6~12岁,平均在(8.4+3.1)岁.双下肢紫癜是常见的临床表现(96.9%).胃肠道、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是57%、46.1%,55_3%出现尿检查异常,多出现在起病3个月以内,临床上蛋白尿、血尿为常见.发病年龄超过10岁、反复出现紫癜超过1个月是肾脏受累的易感因素.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在学龄期儿童常见症状分别是双下肢紫癜、胃肠道症状、肾脏受累表现、关节炎症状.皮疹反复出现超过1个月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海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平阳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探讨

    据报道,胸腔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间断抽液治疗,平阳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已屡有报道,但其疗效报告不一.影响疗效的原因,除了病例的选择标准不一外,可能与胸腔内给药的方法有密切的关联.为寻求非小细胞肺癌大量癌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进行了胸腔内导管引流术后联合平阳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瘟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波;丁学峰;刘晓光;李露;赵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海南省2003年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回顾性调查

    了解海南省农村地区癌谱分布状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6个市县各抽取一个乡镇居民户中收集2003年首次确诊或死亡的恶性肿瘤(包括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并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3年农村地区的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平均年龄分别是56.4岁和56.9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8.21/10万(标化率40.76/10万)和35.33/10万(标化率37.7/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以肝癌(13.35/10万和10.99/万)和肺癌(8.64/10万和7.59/10万)为主,其次是胃癌、食道癌;乳腺癌(1.69/10万和3.93/10万)在女性中排位第三.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 结论恶性肿瘤在我省农村地区占有主要地位,应加强监测报告和三级保健网络的建设,提高恶性肿瘤的防治能力.

    作者:符艳;齐全;金玉明;陈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

    目的 道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随机分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经40d治疗后,参照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对照吞咽障碍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 结论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明显的临床康复效果.

    作者:陈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ALT升高患者肝炎相关病毒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与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测序技术对240例血清ALT升高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在血清ALT升高人群中,病毒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BV(70.83%,170/240)、EBV(12.50%,30/240)、COXV(7.50%,181240)、TⅣ(7.50%,18/240)、CMV(4.17%,10/240)、HEV(1.67%,41240)、HAV(1.67%,41240)、HCV(0.83%,2/240),HDV、HGV、HSV未有检出.重叠感染率为20.83%,其中二重感染占72.00%,重叠感染者中绝大多数可检出HBV感染. 结论 HBV感染史是造成血清ALT升高主要原因.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应忽视病毒重叠感染因素.

    作者:何英;昌利花;张洁云;陆学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液净化患者肾性骨病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患者出现的透析相关性肾性骨病特征.方法 收集98例透析相关性肾性骨病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8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β2-微球蛋白(BrMG)增高、高磷低钙、代谢性酸中毒,骨关节病变等异常.常规透析(HD)治疗后β2-MG无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HFD)治疗后β2-MG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有效控制饮食,合理使用药物,充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充分清除PTH、β2-MG等尿毒症毒物,可延缓肾性骨病的发生,提高长期血液净化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业珍;曾丽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疗效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方法 105例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治疗组)与复方新诺明加链霉素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55例,治愈率94.5%;对照组50例,治愈率72.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1).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7.30%比对照组22.0%明显减少. 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龙江;郭建军;赵俊峰;左益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50例胸腔积液病因与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0例病因的前5位依次为结核(54.5%)、恶性肿(22.4%)、外伤(4.0%)、心功能不全(3.6%)、肺炎和脓胸(3.5%).结核性胸腔积液以40岁以下患者为主,占(75.5%);恶性胸腔积液中超过60岁患者居多,占52.8%,两种病因所致胸腔积液患者中,恶性胸腔积液,中年患者比例较大,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占中年患者的31.2%.450例血清及胸腔积液癌胚抗原水平均为恶性组高于良性组(均为P<0.01), 结论胸腔积液主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血清及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含量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泽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微波消解-基体改进剂GFAAS法测定食品中铬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铬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以磷酸铵溶液、硝酸+抗坏血酸作混合基体改进剂,样品经稀释后利用仪器全自动进样系统,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铬的含量.结果 选定了佳测量条件,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均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本法铬的含量0-15.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本法检出限为0.1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2.6%,加标回收率为92.8%~103.8%. 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食品中铬含量的测定.

    作者:冯银凤;周日东;黄诚;吴惠刚;欧阳珮珮;陈秀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低剂量干扰素-α在治疗ET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剂量的干扰素-α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的疗效、副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诊断为ET经过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女各6例,就诊时中位年龄52岁(33~82岁).经过干扰素-α治疗6个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例.无效(NR)3例;治疗12个月CR 6例,PR 5例,NR 1例.治疗有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均减少,脾脏缩小,出血及血栓均明显控制.随访115~2年,CR 6例,PR 5例,复发1例.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均能耐受. 结论低剂量干扰素-α治疗ET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但需长期治疗.

    作者:周铭;李庆山;王顺清;周薇;毛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训炼前后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380名二炮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新兵训练期3个月中,对心理干预组200名新兵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新兵新训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训练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新兵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新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新兵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纪平;王小海;黄绍兵;黄文;朱伟;李兆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调亡抑制蛋白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Clusterin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 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67.0%,癌旁正常组织为18.O%,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1):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58%,癌旁正常组织为3%,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1);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5,P<0.01). 结论 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表明可能是大肠癌的生存基因,这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金元;李杰;徐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ELISA与化学发光法测尿微量白蛋白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ELISA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分别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115份患者晨尿标本中微量白蛋白浓度.结果 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994). 结论 ELIS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与化学发光法结果一致,而ELISA法费用低,简捷,适合医院的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占葆娥;李伟雄;梁广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与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OX40L、MMP-9.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积分并与sOX40L,MMP-9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sOX40L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后两纽间病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OX40L及MMP-9水平均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sOX40L及MMP-9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可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浩;任国庆;汪奕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5~2007年深圳宝安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的聚集场所,幼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有疾病传入,如果消毒、隔离等防治措施跟不上,极易引起疾病的扩散蔓延甚至爆发流行.做好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足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和掌握福永街道托幼机构消毒能力和消毒措施效果,我们于2005~2007年对福永街道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达云;张克春;肖永;周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4~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殊区2004~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海珠区2004~2007年食物中毒资料,对海珠区食物中毒的流行趋势、中毒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海珠区共发生食物中毒49起,中毒人数582人,发生时间以第二、三季度为主,占81.63%,致病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77.55%,发生地点以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占42.86%.结论 提高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加大对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监测力度,加强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是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措施.

    作者:苏峰;栾玉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