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王勤

关键词:心理护理, 糖尿病, 老年患者
摘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糖尿病作为现在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慢性病,由于病情反复变化和并发症的出现等,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不仅局限于医疗服务,更需要针对其心理特点,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佳心态.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群.糖尿病是世界公认的四大顽症之一,并以需终身服药、并发症多等特点而困扰着广大患者.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 千万,另有近3 千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作者:吕惠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6例胎盘早剥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发生病因、临床表现及其危害性,重视胎盘早剥的预防和救治,做好产前宣教.方法:收集2010 年来本院诊治的胎盘早剥36 例,观察母儿情况.结果:早期诊治及I-II 度胎盘早剥大多数病例母婴平安,少数病例发生新生儿窒息,III 度以上胎盘早剥基本上出现死胎及血凝功能障碍.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婴生命,一旦确诊,要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产前应加强宣教,出现腹痛应及时就诊.

    作者:廖小云;黄希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于肝炎防控的探讨

    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急性重型肝炎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本文从肝炎的传播途径、高发人群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讲解了肝炎的防控.

    作者:宋文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院制剂室配制临床待用消毒液的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制剂室配制临床待用消毒液的管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 年1-12 月未实施相关管理措施与2011 年1-12月实施管理措施的消毒液细菌污染及浓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2010 年检出的菌株中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肠菌.2011 年检出的菌株为枯草杆菌.2010 年1-12 月400 份消毒液中,不合格22 份,其中过氧乙酸浓度不合格11 份,酒精浓度不合格5 份,过氧乙酸1 份,碘伏1 份,细菌污染酒精2 份,过氧乙酸和酒精存在细菌污染的同时浓度均存在不合格情况,不合率为5.5%.2011 年1-12 月300份中,不合格3 份,占1%,其中细菌污染1 份,为碘酒,过氧乙酸浓度不合格2 份,为超过有效期.两组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制剂室配制待用消毒液有一定问题存在,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削毒液不合格率明显降低,为医疗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曲玉莲;李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长期住院老年康复患者并发症研究

    目的:分析长期住院老年康复患者常见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和加强并发症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 月到2011 年7 月长期住院老年康复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除了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还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低蛋白血症占常见并发症的前三位;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对照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12/36),两组之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住院老年康复患者由于环境以及心理的影响,会出现多种临床并发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余赤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防治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防治并发症.方法:对2004-2011 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48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能防治并发症,早期下地活动,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早期预防,达到愈后良好、不影响日后功能.

    作者:段英彪;马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精神心理与饮食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实施饮食疗法和精神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0 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对前35 例给予常规治疗为常规组,对后35 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实施饮食疗法和精神心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2 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收效占比97.1%)优于常规组(收效占比82.9%),差异性有效(P<0.05).结论: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实施饮食疗法和精神心理干预可增强常规治疗药效,对肠道功能恢复有益.

    作者:肖秋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所承受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突然而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长期慢性的压力状态可以导致躯体或心理疾患,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分别从社会、职业、个人因素方面总结和讨论心理压力的来源,并应用系统措施来有效降低特定人群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丁婷;李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黛力新与多塞平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脑出血后抑郁症( PSD) 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可以导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抗抑郁剂可以有效地治疗 PSD,改善神经症状,但因副作用较多而限制其广泛使用.本研究收集了 76 例PSD患者,比较新药黛力新与传统抗抑郁剂多塞平治疗 PSD 患者的疗效.2009 年 3 月至 2012 年3 月,我们将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用于76 脑出血后抑郁症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洋;汪应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发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的儿童6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将早教内容融入每次体检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保健指导,比较两组MDI 值和PDI 值.结果:观察组儿童的MDI 值和PDI 值均优于对照组 (均P

    作者:张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大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42例体会

    我院自2009-2012年以来,应用手术去除大骨瓣救治42例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8例,平均年龄36岁.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按国际格拉斯哥(GCS)评分法:GCS3-5分为特重型,占16例,5-8分为重型,占26例.其中车祸伤患者32例,坠落伤患者6例,斗殴伤患者4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20例,硬膜外血块4例,其中多发性颅内血肿6例,脑挫伤12例,术后清醒时间3-46天.

    作者:刘文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伤节段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和排便、排尿功能障碍.通常把涉及到双下肢的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者称为四肢瘫[1].

    作者:徐丽茹;夏立敏;马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如何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目的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方法以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3002 例作为观察对象,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对出生的新生儿都做了必要的窒息复苏技术.结果 3002 例新生儿中发生缺氧窒息的52 例,发生率1.7%.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为:母体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产程因素、胎儿新生儿因素.母体因素8 例,占15.3%,胎盘因素9 例,占17.3%,脐带因素5 例,占9.6%,产程因素22 例,占42.3%,胎儿新生儿因素8 例,占15.3%.结论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正确的新生儿复苏技术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作者:林萍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因此,有效的治疗与细心的护理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补充维生素D 可以明显的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及减少骨折风险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的发病和维生素D 缺乏之间的关系,补充维生素D 对帕金森症状以及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60 例年龄在60~65 岁的PD 患者(均已测定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两组,在都用抗帕金森药控制症状的情况下,一组为正常组,一组病人加用维生素D 口服,随访一年,复测骨密度并评估骨折风险,以及两组病人症状对比.结果:常规组骨折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远多于加服维生素D 组(P<0.05).结论:维生素D 可以减少PD 病人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显著的改善PD 病人症状.

    作者:鄢黎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45例产后出血的护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45 例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作者体会到: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及时纠正休克和配合医生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和降低孕妇死亡的关键.

    作者:任月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变革型领导行为影响员工行为机制分析

    当今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越来越激烈的企业间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自身必须要积极适应,及时调整,带领团队做出与环境变化相一致的改变.这中间,企业的领导者,怎样用自己的行为与管理方式,对下属员工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作者:宋海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大力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改变排班模式,科学规范工作流程,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降低了陪护比例,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苗则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孕妇分娩方法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本地区的孕妇分娩方法的选择倾向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000 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为影响初产妇分娩途径选择因素.结果:1000 名被调查对象中,志愿选择剖宫产有293 例,占总数的29.3%.其中有121 例患者是由于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被调查人数的12.1%.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因素.医护人员的影响则是外界信息中具有大影响力的因素;另外,从个人原因来讲害怕失败、害怕疼痛、为胎儿着想、选择吉日是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另外,医务人员的主观意识会对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降低剖宫产率需要从孕妇自身和医务人员两方面着手.

    作者:张海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一般调查问卷、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定200 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常模组(P<0.01).结论: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与常模相比生活质量较低,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等.

    作者:邱碧秀;姜秀荣;方海燕;王平;江林红;魏丽萍;于秀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