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荣芬
目的:探讨鼓室内灌注利多卡因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主观性耳鸣患者91 例(129 耳),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鼓室内灌注利多卡因的方法治疗.结果:对照组64 耳,痊愈7 耳,显效14 耳,有效20 耳,无效23 耳,总有效耳数41 耳,总有效率64.1%.观察组65 耳,痊愈11 耳,显效23 耳,有效22 耳,无效9 耳,总有效耳数56 耳,总有效率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灌注利多卡因能提高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鼎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以辛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statins)属于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体内具有显著的多靶器官效应性.本文从对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降低痴呆和帕金森病风险、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让同行朋友们对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罗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引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侵犯和破坏机体内T淋巴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发生免疫缺陷的严重的慢性传染病,患病期间机体较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其它疾病,终使患者死亡[1],该病的传播方式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其中性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2],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常见,本文就妊娠合并艾滋病的患者进行护理,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疗效,现陈述如下.
作者:华永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观察不同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的100 例II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达美康和优降糖进行糖尿病治疗,按剂量不同每组又分为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通过比较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空腹和餐后2 小时血糖值,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两种药物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空腹和餐后2 小时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优降糖疗效比达美康高,日常护理中应尤其注意低血糖、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达美康和优降糖在糖尿病护理中的降血糖作用明显,优降糖餐后降糖作用比达美康高,护理工作者对不良反应早发现早治疗,引导病人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
作者:文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20 例,随机分为两组,将干预组160 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160 例患者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结束后,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结果:1 年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明显降低,依从性明显提升,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73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操作及护理要点.结果:73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中一次穿刺成功68 例,失败5 例,成功率 93.2%.其中2 例因血管模糊、滑未穿刺成功,1 例因退针芯时将外套管一起退出,1 例因刺入血管后壁未送管成功.1 例并发导管堵塞.结论:彻底消毒,妥善固定,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证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使用的关键.
作者:王贤美;熊丽霞;张美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BIL)、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4 例冠心病(CHD)患者为冠心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50 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的血清UA 与TBIL、DBIL、血浆Fbg 浓度及、Fbg 水平,应用公式计算出IBIL 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ACS 组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O1);Fbg 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 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O1),DBIL 变化不明显,、Fbg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尿酸(uA)、胆红素(BI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CRP 同ACS 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ACS 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芝宽;李焕明;刘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中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 年至2010 年期间患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 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对治疗组中的患者进行中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33%,明显低于治疗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在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中药治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更为有效,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宦春高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脑炎的疗效,探讨该药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脑炎患儿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儿在发热、意识障碍、呕吐、病理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呕吐、意识障碍、病理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脑炎疗效明显,能够及时有效地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孔建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56 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 例,对照组28 例,观察组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患处,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观察两组止痛、消肿、结痂、痊愈时间及病程.结果:观察组止痛、消肿、结痂、痊愈时间及病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可使病人止痛、消肿、结痂、痊愈时间及病程缩短.
作者:徐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传统的灌肠器体积较大,携带不便,橡皮管易老化,频繁消毒灭菌较困难.自一次性输液管的临床应用,我们利用输液器代替灌肠器对68 例灌肠病人进行了效果观察,插管成功率 100%,病人无痛苦,无需频繁消毒,携带方便,经济适用.
作者:熊琴;袁爱华;余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通过对三例法医鉴定临床鉴定意见书进行评析,分析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以供同行参考,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查缺补漏,避免错误鉴定的发生.
作者:李民;张继国;丁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红霉素静滴治疗感染性疾病较为普遍,但严重的胃肠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对红霉素胃肠反应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措施,在临床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此作一概述.
作者:杨增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自2010 年6 月至2011 年9 月收治的152 例肺结核合患者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干预,使病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结果:肺结核患者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恐惧及疑虑、孤独、自卑、悲观抑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结论:经过护理人员细心周全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能放松、放心的参与到治疗中,身心得到早日康复.
作者:张玉芝;王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60 例心肌炎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平均每组30 例.分别采用二磷酸果糖和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 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 组.结论 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赵志军;林英;刘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0 年2 月~2010 年12 月,对我院120 例择期手术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按时间奇偶数分为观察组62 例,对照组58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的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恐惧程度评分、术中平均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护理干预能减少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并提高手术效果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规范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活动,防止药患纠纷.方法:分析、整理引起药患纠纷的因素,制定和完善有关措施.结果:药患纠纷(矛盾)明显减少.结论:提高了药师的综合素质,保证药品调配质量.
作者:周奎;陈平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相互作用对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主要对于目前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免疫抑制剂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药物相互作用对环孢素、他克莫司及西罗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都有影响,为上述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帮助临床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基础.
作者:翟华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mus,PG)是一种少见病,以皮肤坏死、潜行性溃疡为特点,并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器官被累及的慢性疾病,PG 的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为主,我们采用激素冲击联合雷公藤多甙及沙利度胺治疗1 例PG,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俊;李玉良;陈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O2 激光治疗腋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用CO2 激光治疗腋臭12 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结果:12 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0 例已无明显刺鼻气味,2 例仍在随访中.结论:CO2 激光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爱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