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单位健康体检1204例心电图分析

路伟红;杭瑞

关键词:体检, 心电图
摘要:心电图已经成为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常见的无创性检查方式,它对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率失常,传导阻滞等有重要价值,对心室肥大也有参考意义.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凉血通脉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凉血通脉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 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观察组运用自制凉血通脉膏外搽治疗,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制凉血通脉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效果较硫酸镁湿敷好.

    作者:罗志华;黄智红;钟琴;吴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 年3 月~2011 年3 月收治的96 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不良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2周及4 周VA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 周及4 周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文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观察锁定解剖钢板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62 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例,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早期功能锻练.结果:62 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0 个月,均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 例,良18 例,差7 例,优良率88.71%.术后伤口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0.5~3.5 个月.结论:应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予中药内服及早功能锻练,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维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对PICC 置管输注不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 患者术前健康教育2 正确维护3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4 纠正导管位置5 导管上下左右移动6 肝素钠正压封7 管带管指导等对策.及时发现处理输注不畅,大限度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作者:郭凤玲;赵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更好的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和必须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现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具体的对骨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探讨,其实际情况如下.

    作者:王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是一例因患妇科肿瘤需手术治疗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咨询报告.求助者是一名职工,因体检发现妇科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出现害怕、焦虑、紧张不安、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咨询师通过和求助者商议后,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 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睡眠障碍基本解决,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手术,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作者:杨保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微核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如何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微核试验中做好质量控制,以获得良好的涂片效果.方法:通过采血、接种、培养、收获等步骤,收集细胞后,将培养基倒入后离心.弃上清液,加入低渗液,混匀,给予预固定.再次离心后固定、制片、染色、镜检.结果:细胞数量足够多,分散均匀,着色良好,核浆分明,透明度好,提高了微核的检出率和阅片效率.结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能提高微核检出率和阅片速度,及时准确地反映辐射损伤情况,为生物剂量估算、放射损伤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洋;周小敏;张琼;刘云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供应室潜在风险及质量控制管理对策

    消毒供应室物品灭菌质量关系到医院医疗技术质量和患者生命健康.供应室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严把环节质量关,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包装时的检查,灭菌物品出锅时质量检查及科学的发放方式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西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诊治急性心肌梗塞9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6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70 例(72.6%),随着合并的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呈增加的趋势.急性期死亡14 例(14.58%),均为住院后死亡.死亡时间在发病后12h~22 d;结论急诊抢救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永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农村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且约有1/5 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作者:吕惠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 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脑血栓,两者能互为辅佐,相得益彰,减少脑血栓后遗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益气除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65例

    目的:探讨益气除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检测收治的65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的平均量,在使用益气除湿法之后,对患者的蛋白尿量、肝功能、肝功能、血糖等进行检测.结果:在使用益气除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之后,患者的蛋白尿量、血糖明显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65 例患者中仅有1 例出现肾功能异常,无肝功能异常者出现.结论:益气除湿法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卫生宣教在中老年牙周治疗和维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卫生宣教在中老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患者牙周治疗中进行社区服务,对实验组患者检查,指导正确的口腔卫生护理.在初诊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分别检测患者的菌斑指数(PLI-QT)和牙龈指数(GI).结果:菌斑指数(PLI-QT)和牙龈指数(GI)指数在初诊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时不断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可以辅助口腔科医生有效控制菌斑,使牙周治疗获得持久疗效.

    作者:张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几点体会

    计划免疫是针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手段.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推行,疫苗的种类剂次越来越多,相应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导致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耐受性的信心减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多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增强人们对免疫规划的信心,推动国家免疫规划的正常实施.

    作者:黄燕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

    在我国肝硬化比较常见,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多种损害肝脏的因素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长期酗酒等,长期损害肝脏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以食欲不振、乏力、齿龈出血、肝掌、蜘蛛痣、黄疸、白蛋白低、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但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病人在经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承担着反复住院的费用问题,因此对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合理护理方法的探讨

    它是医院现代化服务理念的需要,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需要.普外科病人大多数为手术病人,面对陌生的环境、管理制度、各项治疗检查、对手术效果的担心、手术后的疼痛、医疗费用等各方面原因、病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对手术及术后恢复非常不利.针对普外科手术病人的这一特点,我院普外科自2009 年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同时将人性化护理融于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田希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家属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家属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2009 年12 月-2011 年12 月期间登记的76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 例,观察组38 例.对照组仅进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家属进行同步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舒张压和收缩压控制上均较对照组好,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25 例,控制率65.79%,观察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35 例,控制率92.11%.两组患者在控制率上有显著性差异,(?2=25.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家属进行同期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压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叶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诊治新进展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6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 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 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09 例,发生率为65.66%.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多,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佳办法.

    作者:赵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体会

    我国现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之一.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自理能力降低,加上骨折后病痛的折磨,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不适,影响治疗效果.舒适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上降低或缩短其不愉快的程度,达到愉快的状态.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到整体护理过程中,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

    作者:胡笑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目的: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外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近年来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结果: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陈小梅;王明思;程秀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