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α1b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金瑄;王丽

关键词:干扰素α1b, 孟鲁司特钠, 小儿, 喘息性支气管炎,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干扰素α1b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6例,采取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3.03%、6.0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1b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患儿获益更明显.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质网应激与肾脏纤维化

    内质网应激是机体对各种病理生理刺激的一种自身应答机制,适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恢复内质网稳态以维持细胞生存;而持久或严重的内质网应激则可能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或凋亡,造成器官损害.研究已证实内质网应激与多种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害、肾脏衰老、肾间质纤维化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主要对内质网应激在肾脏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邹朝霞;李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在重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在重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部收治的68例重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推注呋塞米,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疗程5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心衰指标、超声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5.8±7.9)mmHg/(68.5±4.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2±8.2)mmHg/(65.1±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促缓解时间、水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25)d、(3.22±0.15)d、(4.21±0.2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0.56)d、(6.38±0.81)d、(8.29±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P-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158.2±80.2)pg/mL、(60.5±1.8)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5±91.4)pg/mL、(63.8±2.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5±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静脉推注,心衰改善明显,对患者血压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敏;张飚;李作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灯盏花乙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灯盏花乙素为灯盏细辛活性成分之一,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循环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对灯盏花乙素药理作用及主要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范娅丹;韩江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 对增殖型狼疮性肾炎诱导期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我院肾脏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经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后的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3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使用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LEF组)及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CTX组)进行诱导期治疗24周.定期复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抗ds-DNA定量、补体C3、T细胞亚群、SLEDAI评分及记录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各项指标变化,以评价来氟米特对增殖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有效性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24 h蛋白尿定量、红细胞尿、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狼疮活跃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CTX组患者的尿蛋白总缓解率、血浆白蛋白、狼疮免疫指标恢复均优于L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4周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ALT、白细胞、血红蛋白均无变化(P>0.05),T细胞亚群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X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均高于LE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对增殖型狼疮性肾炎在诱导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与传统的环磷酰胺治疗相比起效偏慢,但诱导期结束时疗效基本类似,而且副作用、不良反应少于环磷酰胺,提示其值得在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进一步使用.

    作者:邓菲;丁涵露;冯静;洪大情;蒲蕾;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温快速成型3D打印磁性纳米复合人工骨的性能测定

    目的 利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的可控性、三维多孔立体结构的优点,制备骨组织修复材料磁性纳米多孔复合人工骨支架材料(n-HA/PLLA/Fe2O3),并检测其力学和降解性能.方法 低温快速成型仪分别制备不同成分比例的n-HA/PLLA/Fe2O3,再通过乙醇浸泡法测定支架孔隙率,采用电子试验机通过检测抗弯,抗压,弹性模量评价支架力学性能,通过电镜观察支架超微结构,浸泡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降解试验,观察降解液的pH值变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 n-HA和Fe2O3的比例增加,复合支架材料的拉伸强度减弱,弯曲强度在n-HA和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峰值(111.9 MPa),弹性模量随着n-HA和Fe2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n-HA和Fe2O3含量为5%时出现大量的韧窝,孔隙率为83%;在n-HA和Fe2O3含量为10%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孔隙率达到90%以上;在n-HA和Fe2O3含量为15%以上时断口又变得越来越平整,孔隙率在80%左右.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一定程度的衰减.结论 复合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制备比例中,通过不同组分的筛选和测定,设定佳的组分配比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支架材料.当n-HA和Fe2O3成分为10%时,该磁性纳米多孔复合人工骨支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可降解性能.

    作者:黄江鸿;熊建义;王大平;丁文斌;尤微;刘威;王大明;陈洁琳;段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恶性淋巴瘤(M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现有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为化疗和放疗,但不良反应较大,疗效欠佳.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模式,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治疗上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应,但CAR-T细胞也会杀伤带有CAR相对应抗原的正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等副作用.本文从CAR原理及结构及其在ML中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作者:蒋婷;纪青;邓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特发性全面癫痫的元记忆状况分析

    目的 探究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的元记忆状况.方法 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98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198名在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方面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半年后通过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知晓感判断(FOK)、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试(MoCA)、行为记忆检测对受试者的元记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oCA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数字广度测试正序DS和逆序DS、词语流畅性测试(VFT)及Stroop效应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OK再认成绩、判断准确率、FF、FR(低估)成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FOK线索回忆成绩和RR、RF(高估)成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行为记忆正常者(43.43%)明显低于对照组(77.27%),行为记忆中度障碍者(20.71%)明显高于对照组(7.07%),行为记忆重度障碍者(16.16%)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行为记忆轻度障碍者为19.70%,与对照组的15.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其情景记忆监测能力受损的主要机制,同时患者的语义记忆监测相对保留,提示情景记忆监测与语义记忆监测可能依赖不同的神经机制.

    作者:兰晓艳;马莉琴;温德树;黄妍菊;吴志武;谢姚屹;丘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Twist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Twist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II类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它影响细胞的凋亡、参与上皮-间质转转化(EMT)、对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耐药有重要的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根据Twist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耐药和肿瘤的侵袭转移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今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指导.

    作者:梁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黄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1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以就诊先后排序,按简单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的有效率、听力改善幅度、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第5天治疗有效率为6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听力改善幅度及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5±1.54)dB和89.1%,均优于对照组的(4.33±1.23)dB和5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1%与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显效快,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宇;陈朝辉;胡章威;左晶晶;郑安元;吕翰林;陶泽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对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OS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72例以及单纯OSAS患者60例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彩超检测OS患者IMT.对OS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比较各组间及OS患者治疗前后的ET-1、NO浓度、IM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S组患者的ET-1水平明显高于OSAS组和COPD组,NO水平明显低于OSAS组和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AS组和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HI的OS患者中ET-1水平比较,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水平比较,三组均有明显差异,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患者治疗后的ET-1、IM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内皮功能紊乱且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厚,较单纯COPD、OSAS患者ET-1、IM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OS患者经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内皮功能紊乱可改善,并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作者:黄洁;李承红;石奕;陈实;张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血压、证候改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中医护理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按中医护理方案规范落实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①中医护理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规范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0±7.63)mmHg/(79.40±5.01)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137.23±6.25)mmHg/(78.10±4.30)mmHg,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护理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后心率为(73.83±6.67)次/min,较治疗前的(77.37±8.55)次/min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医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症候积分分别为(7.10±3.3)分和(12.03±3.96)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的(17.72±4.26)分和(17.57±5.20)分,且中医护理组症候积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通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能适当降低心率、血压,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霄云;阮小芬;崔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脑中动脉M1段解剖与CT血管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结构及其穿支的开口位置,为该段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4例头颅标本作为解剖组,经双侧翼点入路进行解剖,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结构及其穿支;同时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45例无明确脑部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资料作为CTA组,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的影像解剖及穿支开口位置.结果 解剖组及CTA组所测量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管径分别为(12.44±1.74)mm、(3.00±0.23)mm和(10.13±2.42)mm、(2.23±0.25)mm,两组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组显示男性大脑中动脉M1段管径平均值为(2.31±0.24)mm,大于女性组的(2.15±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与CTA影像解剖对照有助于该段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时支架类型和支架置入部位的选择,对防止介入术后中央支供血区域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赵立辉;左玉强;马利才;邸飞;吴永东;王立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红细胞保存时间对红细胞输注前后Hb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对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2年3月5日至2015年11月4日期间全部有红细胞输注记录,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97袋血液,分析保存时间同输血前后Hb变化关系.结果 红细胞保存期从1~5周的输血前后变化依次为(14±8)g/L、(14±9)g/L、(14±10)g/L、(14±10)g/L、(14±9)g/L,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输血前后Hb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2=-0.0001,P>0.05).结论 对于短期内以提高Hb为目的的红细胞输注,保存时间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较小.

    作者:于帅;黄用文;林梦霞;吴月清;于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在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67例(67眼)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眼)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33例(33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4周评估两组干眼症状,疗程结束后行眼睑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睑板腺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4周时的症状评分分别为(8.3±1.5)分、(5.7±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2.6)分、(11.4±1.8)分(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BUT由治疗前的(3.21±0.48)s延长到(7.62±1.57)s,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由治疗前的(4.12±0.9)分降为(1.78±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UT由治疗前的(3.26±0.52)s延长到(5.49±1.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T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可明显促进损伤角膜上皮修复,从而提高泪膜破裂时间,改善干眼症状,但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不明显,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作者:刘锦魁;唐健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有效导管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

    目的 研究加强导管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卒中单元内科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特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导管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的总体效果、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值、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1.7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平均值为(1.63±0.54)cm,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0±0.7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4.25)d和(16.72±5.31)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97±5.28)d和(20.68±5.7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导管护理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疗效具有显著支持作用,其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有显著的减少作用,因而可以缩短病程,具有防治效果.

    作者:董丽秀;黎汉湛;黄美燕;单海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榄社区老年人血清25(OH)VitD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小榄镇体检老年人血清25(OH)VitD的水平,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年龄、性别与血清25(OH)Vit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小榄镇体检老年人2041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25(OH)Vit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041例老年人中,1661例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状况,其发生率为81.38%;老年女性25(OH)VitD充足者为11.31%,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的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男性及女性的血清25(OH)VitD水平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女性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榄地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更加明显.

    作者:孙丽丽;洪振亮;梁映亮;莫和国;黄雪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对鼻-鼻窦炎患者鼻部症状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对鼻-鼻窦炎患者鼻部症状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吸入组和鼻喷组,每组60例.吸入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鼻喷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一个疗程后鼻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嗅觉缺失、面部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喷组、吸入组患者鼻塞[(5.72±1.22)分vs(3.36±1.28)分]、流涕[(5.43±1.07)分vs(2.34±0.61)分]、嗅觉缺失[(4.71±0.83)分vs(2.35±0.98)分]、面部痛症[(5.24±0.74)分vs(3.63±0.61)分]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吸入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鼻喷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吸入组患者血清皮质醇(15.3±1.8)μg/dL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鼻喷组(17.7±2.3)μ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吸入组患者皮肤瘙痒红肿(11.67%、3.3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喷组(5.00、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鼻喷治疗相比,急性鼻-鼻窦炎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影响较大,不良反应较多,临床选用应谨慎.

    作者:易春曦;罗花南;权博源;陈洪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与ISCR1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保菌Ⅰ类整合子与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我院12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8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ISCR1可变区.Ⅰ类整合基因盒和ISCR1可变区的PCR产物分别用HinfⅠ、RasⅠ进行酶切,相同类型酶切图谱的PCR产物随机挑取一例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用BlastN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 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79例Ⅰ类整合酶,67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6种类型;59例ISCR1阳性,其中9例ISCR1可变区阳性.在89株多重耐药铜绿中,检出41例Ⅰ类整合酶,36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10种类型;9例ISCR1阳性,其中4例ISCR1可变区阳性.有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结论 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和ISCR1分布较广.

    作者:吴奎海;伍启康;李炜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肝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肝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雾化吸入处理,对照组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雾化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测定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及CD3+、CD4+、CD8+免疫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善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 d,观察组患者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98.41±2.33)mmHg、(590.33±41.02)mmHg vs(86.21±1.48)mmHg、(521.16±50.33)mmHg];术后6 d,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21.22±1.26)U/L、(20.61±2.36)U/L、(10.81±2.98)μmol/L vs(26.04±3.11)U/L、(25.92±3.15)U/L、(15.11±3.31)μmol/L];术后6 d,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均高于对照组[(60.11±3.22)%、(32.41±2.61)%vs(55.12±2.12)%、(29.24±2.74)%];术后6 d,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均低于对照组[(6.41±1.23)mg/L、(6.22±1.02)ng/L vs(7.92±1.55)mg/L、(8.11±1.22)ng/L],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保护患者肝、肺功能,提升患者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振中;宋磊;曹建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血管药物应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自报道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以来,普萘洛尔已逐渐成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本文综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作用,应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心血管药物以及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位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