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刘洁;沙保勇;苟兴春

关键词:转化医学,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培养
摘要: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对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本文从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导师制的建立等途径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措施: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g 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2月.纳入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三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而后交叉核对,若有分歧,和第三方研究人员讨论解决.鉴于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不同,无法进行Meta分析,因而采用定性的方法对纳入文献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均为大学生.所有纳入研究均未说明随机方法以及分配隐藏方法,仅有一项研究对实验对象实施了盲法,有两项研究出现了失访.7项研究中共涉及4种干预措施,涉及团体心理辅导的有4项研究,感恩方案有1项,正念训练有1项,以及体育学习模式1项.结果显示,所有干预措施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结论 干预措施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目前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逐渐增加,干预措施开始多样化,但由于原始研究设计不同或质量问题,在推广时要谨慎.

    作者:张帆;唐晓君;唐贵忠;冯泽永;王璐;杨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观察组),50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重度鼻塞占比均显著降低(均为0),轻度鼻塞占比显著升高(分别为75.00%、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的鼻塞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可有效解除鼻塞症状,同时保留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的骨性支架,减少鼻背塌陷,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卓;石雄州;吴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对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本文从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导师制的建立等途径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作者:刘洁;沙保勇;苟兴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亚型干扰素雾化吸入与常规抗病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雾化与常规抗病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儿科诊治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将观察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分别予雾化吸入α-1b、α-2b干扰素及静滴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5.0%,明显高于C组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但不同亚型干扰素疗效相当.

    作者:郑亚文;严建佳;钟秋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影响瞬时弹性成像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因素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终点,肝纤维化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从而导致死亡,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准确诊断对于肝脏疾病的预测、干预和预后至关重要.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作为基于肝脏硬度测量的无创方法之一,与传统肝脏组织活检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但是,体内外诸多因素可影响肝脏硬度值和TE结果以及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管理.因此,本文着重介绍影响肝脏硬度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高扬;王朋;平杰;张玲;张秉宜;王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干乳剂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干乳剂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疗程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比较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BNP分别为(152.2±60.1)pg/mL、(245.4±73.5)pg/mL,均较治疗前的(590.4±137.8)pg/mL、(601.2±139.4)pg/mL明显下降,LVEF分别为(49.6±6.2)%、(45.3±6.4)%,均较治疗前的(40.2±6.3)%、(41.5±4.6)%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发心衰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干乳剂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可通过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俊贤;司徒海腾;梁蔓逸;王超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输血患者临床交叉配血方法及输血后溶血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交叉配血方法及输血后溶血状况.方法 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160例接受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密切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凝聚胺法.比较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以及输血后溶血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交叉配血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和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溶血性和不溶血性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6.25%和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结果更加准确安全,灵敏性高,能有效降低溶血反应和非溶血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交叉配血中推广.

    作者:唐玉杰;唐生明;施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4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分别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及开腹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0.62±15.85)mL、(1.93±0.38)d、(6.18±2.36)d,明显少于开腹组的(103.55±19.76)mL、(2.41±0.46)d、(8.28±3.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腹腔镜与开腹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分别为(53.89±4.76)%、(35.85±2.12)%、(1.34±0.13)及(49.58±4.52)%、(31.17±2.34)%、(1.21±0.14),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开腹组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不仅具有微创的优势,且减轻了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唐移忠;余险峰;闫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常规胸部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包括病灶数目、毛刺、结节、空洞、实变、磨玻璃影、钙化及胸膜粘连.结果 低剂量扫描CT剂量指数[(29.8±3.6)vs(43.2±6.3)]及剂量长度乘积[(34.3±4.2)mGycm vs(138.7±27.6)mGycm]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低剂量CT扫描对病灶数目、结节、空洞、实变、钙化及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38.0%vs 51.1%)及磨玻璃影(36.4%vs 49.6%)的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显示肺结核病变特征,且具有辐射剂量低的优点.

    作者:陈英育;陈奕鹏;宋国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钙磷测定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联合钙磷测定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CKD3~5期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52例CKD3~4期患者纳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早期组,40例CKD5期患者纳入终末期肾病组,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钙磷及iPTH水平.结果 CRF早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钙、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F早期组患者血清iPTH为(105.54±31.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3±11.6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期肾病组患者血钙为(2.02±0.24)mmol/L,明显低于CRF早期组的(2.23±0.48)mmol/L及对照组的(2.34±0.32)mmol/L,血磷及iPTH水平分别为(1.91±0.77)mmol/L、(413.53±114.75)pg/mL,均明显高于CRF早期组[(1.34±0.46)mmol/L、(105.54±31.45)pg/mL]及对照组[(1.17±0.43)mmol/L、(30.23±11.6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PTH测定可用于反映C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程度,进一步联合钙磷测定对CK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国栋;谢荣章;叶伙梅;林炳柱;李金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6株枝孢霉的鉴定与分析

    目的 利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临床分离的6株枝孢霉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析,以提高对枝孢霉的鉴定能力.方法 从皮肤病患者中分离6株枝孢霉,通过观察培养后菌落的形态及其显微镜下特征,并利用ITS序列对其进行PCR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将PCR产物送公司进行测序.结果 6株枝孢霉由显微镜下的形态和培养的菌落特征鉴定,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再由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确定扩增所得电泳带的大小在500~750 bp之间,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其中4株鉴定为球孢枝孢霉100%,1株鉴定为枝孢样枝孢霉100%,1株鉴定为枝孢霉属97%.结论 通过ITS基因序列分析技术,能更有效准确地提高对枝孢霉的鉴定能力,为临床的准确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廖焕兰;柏彩英;陈富;李松;张文;屈平华;张伟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hemerin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Chemer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因子,能经由自分泌或旁分泌等径路,对糖、脂代谢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介入血压调控、炎症反应等过程.近来的研究还发现,Chemerin与OSAHS的发生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就海内外脂肪因子Chemerin与OSAHS之间相关性的新进展做一简述.

    作者:施斌;吴海莺;白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CP-1在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MCP-1过表达的稳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空载MCF-7细胞,分别标记为MCP-1过表达MCF-7细胞(MCP-MCF-7)、空载MCF-7细胞(EV-MCF-7).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细胞凋亡检测,观察MCP-1过表达对细胞增殖转移及凋亡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MCP-1可能的下游基因.结果 成功构建了MCP-1过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CCK8实验显示培养第5天起MCP-MCF-7细胞株在450 nm处的吸光度明显高于EV-MCF-7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提示MCP-MCF-7细胞株所形成的集落数量明显多于EV-MCF-7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单个集落的体积亦大于后者.划痕实验中12 h后MCP-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开始增强,到48 h时划痕更加愈合明显.虽然转染MCP-1后细胞有效凋亡百分比(0.57%)低于空载细胞(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MCP-1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无影响.在对MCP-1下游可能基因的分析结果提示MCP-1可以上调p65、MMP2、STAT2基因表达,下调RASSF1基因表达.结论 MCP-1具有直接促进乳腺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且此种作用可能与p65、MMP2、STAT2、RASSF1有关.

    作者:吕明丽;周赟;周雷平;牛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浓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传染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n=28)、重度组(n=22)、肝硬化组(n=13),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APN浓度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浓度,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血清APN浓度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分别为(6.41±2.21)μg/mL、(9.46±3.27)μg/mL、(15.11±4.30)μg/mL、(20.54±5.52)μg/mL,两两比较依次上升,血清HA、LN、PC-Ⅲ、C-Ⅳ浓度也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APN浓度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PN及HA、LN、PC-Ⅲ、C-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血清脂联素浓度可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

    作者:黄新造;袁征;纪丹;赛君;柯文炳;占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甲环酸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海口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76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入院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术后2 h再给予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00 mL;对照组患者术中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生理盐水20 mL浸泡2 h.观察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伤口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及用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为(46.60±9.6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0.60±22.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为(9.96±3.623)g/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36±5.7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给予减慢滴速后好转.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局部及术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考虑到氨甲环酸的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应控制滴速20~40滴/min,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作者:陈晓虹;夏杰琼;张寿;沈慧;曾玲;程金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三甲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为减少和预防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5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后上报的205例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登记上报的20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医师类占42.4%,护理类占41.5%;暴露类型中,以锐器伤损害为主,占92.2%,常见于手术缝合针刺伤、处理医疗废物和输液后拔针等;暴露源患者中以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5.8%.全部暴露者均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追踪检测无因此发生血源性感染者.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标准预防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与干预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王袁;张树敬;蔡黎霞;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实施肾内科常规护理,此外,观察组实施以认知行为论理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持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运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的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cr、BUN水平分别为(239.67±12.69)mmol/L、(8.45±1.27)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61±23.58)mmol/L、(9.91±1.5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量表八项维度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仅在机体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维度方面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依从率为93.5%,对照组仅为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率,并有效提高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生存质量.

    作者:吴晓芸;白莹;李迎婕;魏晓岩;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3-2015年某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续三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我院血培养分离得到的病原菌,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BD-Phoenix-100进行鉴定,按照2014年CLSI M100-S24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三年间血培养共分离出14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85株(46.7%),革兰氏阴性菌783株(53.3%);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有ICU、肾病内科、神经内科等;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分离率为35.3%,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亦保持着97.9%的敏感率;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除了少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中介外,其余菌株均对这两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亦在85%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均保持较高敏感性,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则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常规剂量使用这两种药物疗效不明显且易产生耐药性;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依然是针对肠杆菌科较敏感的抗生素,但已出现部分中介菌株,因此临床上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

    作者:郭静;陈浩俊;冯丽娜;李从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短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早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短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早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9例住院合并SIRS的AP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5 mg/(kg·d)×3 d的甲泼尼龙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治疗3 d、5 d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评价疗效,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器官衰竭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 d、治疗5 d时的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CRP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3 d时的APACHEⅡ评分[(5.02±0.97)分vs(6.41±1.17)分]、SIRS评分[(1.74±0.29)分vs(2.24±0.32)分]和CRP水平[(162.9±27.2)mg/dL vs(192.4±36.9)mg/d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5 d时的APACHEⅡ评分[(4.33±0.96)分vs(5.24±1.03)分]、SIRS评分[(1.32±0.24)分vs(1.75±0.30)分]、CRP水平[(83.6±17.2)mg/dL vs(142.8±27.4)mg/dL]比较,观察组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器官衰竭发生率为7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67%,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能快速控制AP患者炎症反应,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周亚锋;吴红梅;吕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房电学变化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病窦综合征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与右心房平均电压特点,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20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作为病例组,2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Ⅱ导联P波振幅及Ptf-V1.测量右心房三维电解剖电压,并计算右心房平均电压.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Ⅱ导联P波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右心房平均电压为(1.3±0.7)m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窦综合征患者的体表心电图II导联P波振幅与右心房平均电压之间有关联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漆润娣;夏盼盼;蔡铖;陈明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