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华;钟娜;乔凤;张丽芬
目的:探讨循环护理体系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两个周期的化疗(一个周期21 d)。其中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循环护理模式,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循环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化疗两个周期后调查并比较两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化疗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6/50)和32.0%(16/5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循环护理模式干预可以减少化疗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胡桂芳;贾莉;吴达娟;陈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其中5例患儿行增强扫描。结果3例病灶位于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后纵隔,1例位于右侧后纵隔,病灶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晰类圆形肿块,部分向周围组织嵌入性生长,CT平扫时密度较低,其中4例出现散在点线钙化,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甚至局部不强化,部分渐进性强化。结论儿童节细胞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万红燕;姜新宇;王爱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海口市300人以上、基本条件相类似的10所幼儿园,对3446名儿童进行体检,根据“2005年中国九城市0~18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生长情况。结果3446名儿童中低体重者286名,检出率为8.30%;生长迟缓356名,检出率为10.34%,身高生长偏离者675名,检出率为19.59%。结论海口市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生长迟缓率控制目标及全国城市儿童平均低体重率相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应引起幼儿园、家长、社会的共同重视。
作者:吴维学;孔令婉;黄燕;李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系统地从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效果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有1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性黄疸、胆道感染等急诊入院行胆总管置管引流等治疗,2周后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2例合并左肝外叶胆管囊肿(Ⅳ型),同时行左肝外叶切除术。其余32例均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均无吻合口狭窄,其中2例发生胆漏。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其易并发囊肿结石、胆道感染。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应限期手术,疗效可靠。
作者:蔡立军;周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患者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D)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是否合并STD分为STD组(n=39)及NSTD组(n=43),分析两组患者冠脉受累支数、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STD组患者患冠脉支数显著多于NSTD组(P<0.05);STD组cTnⅠ、CK-MB、ESR、CRP水平显著高于NSTD组(P<0.05)。结论 AMI伴有STD可提示患者受累血管范围更加广泛、心肌受损程度更加严重、炎症反应更加剧烈,因此对于伴有STD的AMI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作者:陆娟;谭兴普;冯砚瑜;陈永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妇产科采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的3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3年,记录患者术后的妊娠时间和妊娠结局。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6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术后28例妊娠,其中20例足月妊娠,6例自然流产,2例早产。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状况。
作者:孔嫦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构建小鼠1-磷酸鞘氨醇受体3(S1PR3)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情况。方法小鼠心肌组织mRNA并逆转录得到cDNA,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亚克隆方式将目的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RES-EGFP中,将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293T细胞,进行目的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包装,随后收集培养成功病毒,使用病毒感染小鼠L929细胞,检测感染后L929细胞表达S1PR3情况。结果从小鼠心机组织cDNA中扩增出大小约1100 bp的目的片段;双酶切后成功将S1PR3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RES-EGFP,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供转染293细胞后48 h就可以看到细胞中成功表达绿色荧光。收集培养成功病毒感染小鼠L929细胞,成功表达出S1PR3。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可以高表达S1PR3的pLenti6.3-S1PR3-IRES-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调控S1PR3相关的细胞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航;蔡克银;黄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阿片肽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心肌组织中,大量的研究显示阿片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主要通过药理性预适应及后适应实现。本文就阿片肽发挥心肌预适应/后适应保护作用的机制展开综述及展望。
作者:田超;韦星;朱才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临床不良反应(ADR)。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5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ADR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18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高,占30.36%(17/56);65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占51.79%(29/56);高发ADR药物为血塞通注射剂,占21.43%(12/56),且联合用药中循环系统联合药物导致ADR高发,占73.21%(41/56),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ADR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药品说明书中适应证、用法和剂量,联合用药应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加强药师临床药学干预,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张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牙周炎对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门诊患者80例,其中以牙周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牙周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10 ml,检测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观察两组受试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代谢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检测指标分别为TC (5.1±0.41) mmol/L vs (4.6±0.3) mmol/L、TG (1.8±0.12) mmol/L vs (1.5±0.1) mmol/L、LDL-C (2.8±0.81) mmol/L vs (2.2±0.6) mmol/L、HDL-C (1.2±0.19) mmol/L vs (1.8±0.1) mmol/L、CRP (15.6±3.8)μg/ml vs (5.4±2.1)μg/ml、IL-6(33.5±0.5) pg/ml vs (15.9±4.7) pg/ml、TNF-α(25.7±4.4) ng/ml vs (7.8±1.6) ng/ml、TNF-β(11.7±2.7) vs (0.8±0.1) pg/ml,两组除了TC、TG外,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具有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代谢水平异常的可能。
作者:黄香;郑志昂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误诊原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60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发病诱因、气胸部位、类型及压缩面积和临床表现等。结果所有患者经常规抗感染、吸氧、祛痰止咳、支气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根据患者气胸类型不同及肺压缩程度不同,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等内科治疗;4例治疗未痊愈或严重的血气胸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发生心衰、张力性气胸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86.7%(52/60)。误诊率为18.3%(11/60),常见误诊原因为习惯性诊断、肺气肿掩盖典型体征、老年性记忆力降低、老年性痛觉下降等。结论 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临床医生应提高对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认知,以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死亡率。
作者:黄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前后的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 q8h静脉点滴,连续2 d)和非激素治疗组各27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48 h时的血清IL-10、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激素治疗组治疗后48 h时的血清TNF-α明显下降,而激素治疗组在用药后24 h时即出现血清TNF-α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激素治疗组血清IL-10升高不明显(P>0.05),而激素治疗组在用药后24 h即出现血清IL-10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可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使抑炎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王波;韩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糖链抗原72-4(CA72-4)的变化及其对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胃癌Ⅳ期患者80例。回顾分析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每两个疗程后的血清CEA、CA19-9、CA72-4含量及腹部彩超和腹部CT检查结果。在部分缓解(PR)、稳定病情(PD)和病情进展(PD)患者中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结果在PR组中,化疗后血清CEA、CA19-9和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D组中,化疗后血清CEA、CA19-9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CA72-4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PD组中,化疗后血清CEA、CA19-9和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CA19-9、CA72-4标志物含量在胃癌患者症状缓解时显著降低,可用于评价胃癌的化疗效果。
作者:蒋振强;马学柱;尤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脾曲肿瘤并急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1例梗阻性结肠脾曲肿瘤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本组均除外Ⅳ期患者。11例患者TNM分期中ⅡC期2例,ⅢB期4例,ⅢC期5例。平均手术时间(195.7±17.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2.6±54.8) 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4.2±2.6) d,平均住院时间(11.5±6.8) d,术后3个月平均每日排便次数为3.5次/d。淋巴结的中位清扫数为13.8枚,淋巴结阳性比例为44%。3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不足12枚(27.3%)。11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肿瘤阴性。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在充分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结肠脾曲肿瘤并急性梗阻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安全可行。
作者:常顺伍;吕云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泌尿外科安全管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安全教育时间及意外拔管情况,并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意外拔管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作用显著,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降低意外情况发生,整体提高护理的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思怡;蒙小琴;邓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用药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肌瘤大小、月经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P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H、LH、E2、P水平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瘤体大小、月经量均明显减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瘤体大小、月经量减小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促进肌瘤萎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丽英;瘳月;邓燕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创伤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白蛋白作为外源性的补充,广泛用于创伤患者的液体复苏和营养支持。近年来,关于白蛋白在创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本文系统回顾白蛋白用于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和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探讨其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光;杨开超;仲伟喜;封启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伴有慢性牙周炎的IgA肾病患者牙周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方法选取伴有慢性牙周炎的IgA肾病患者5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30例(对照组)。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治疗组采用超声洁牙和VECTOR牙周治疗仪进行牙周治疗,对照组于初诊时,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牙周指数和血清TNF-α与IL-8的浓度。血清中TNF-α与IL-8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牙周治疗后,牙周状况明显好转,血清TNF-α与IL-8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牙周指数、TNF-α和IL-8浓度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牙周组织的病变,利于牙周炎的恢复,而且可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8的水平,有助于对IgA肾病患者肾病的治疗。
作者:许志鹏;宋勇;孙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并实施进行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中心率分别为90.26次/min和79.22次/min,术中收缩压分别为169.86 mmHg和138.77 mmHg,术后疼痛反应评分分别为4.8分和2.9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35.0%和70.0%,以上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志娥;何海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为HPV感染患者的治疗及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对海口地区615例性病门诊就诊者泌尿系分泌物标本的HPV6,11型和HR-HPV (8个型)进行检测。结果615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302例,感染率为49.11%(302/615),其中HPV6,11-DNA阳性130例,阳性率为21.14%(130/615),HR-HPV-DNA阳性126例,阳性率为20.49%(126/615),HPV6,11型合并HR-HPV阳性46例,占7.48%(46/615)。HPV6,11低危型与HR-HPV混合高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2例HPV感染者中尖锐湿疣(CA)患者187例,占61.92%(187/302),检出HPV6,11-DNA阳性126例,占67.38%(126/187),HR-HPV-DNA阳性19例,占10.16%(19/187),HPV6,11型和HR-HPV混合感染42例,占22.46%(42/187)。CA患者感染以HPV6,11低危型为主,HPV6,11/HR-HPV次之,少部分为高危混合型HR-HPV感染,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尖锐湿疣主要的基因型感染是低危型HPV6,11,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是临床HPV感染分型检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丽华;钟娜;乔凤;张丽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