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刘婷婷;蒙绪标;符兰芳;熊青;陈绵雄;罗维;闻智鸣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颈部血管狭窄
摘要: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部血管的关系,为脑卒中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3 月本科室住院的10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11 例)及未合并脑卒中组(91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的高血压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卒中组(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2) 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72.7%)及斑块发生率(72.7%)均较未合并脑卒中组(19.8%、65.9%)高,且发生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383,P=0.004).结论 (1)高血压的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可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生.(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加剧了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是预防2 型糖尿病脑卒中的重要筛查指标.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96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组),其余82例为单纯冠心病患者(B组),分析其合并症、血脂水平、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两组在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每分输出量、肺动脉主干的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冠心病组而言,冠心病合并COPD组患者在主动脉窦部内径、右室舒张期内径及心率方面有所增加(P<0.002),而在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明显减少(P<0.002).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室容量增加及射血分数下降.

    作者:齐浩明;王忠;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 年3 月至2012 年7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64 例住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1 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10 mg/d,1 次/d,静脉滴注5~7 d 后,对两组患儿的疱疹消失时间、食欲、体温等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儿疱疹好转消失时间为食欲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45±0.51) d、(3.11±0.1) d、(3.19±0.6) d,均短于对照组相应的三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6.55±1.51) d、(4.09±0.83) d、(5.0±1.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72.7%)及总有效率(90.9%)均高于对照组(41.9%、9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陈军;王险峰;王艳荣;李志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治愈5 例,病情反复6 例,死亡2 例,病死率约15.38%.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存在,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刘旭东;陈艳;张紫寅;唐建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部血管的关系,为脑卒中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3 月本科室住院的10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11 例)及未合并脑卒中组(91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的高血压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卒中组(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2) 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72.7%)及斑块发生率(72.7%)均较未合并脑卒中组(19.8%、65.9%)高,且发生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383,P=0.004).结论 (1)高血压的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可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生.(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加剧了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是预防2 型糖尿病脑卒中的重要筛查指标.

    作者:刘婷婷;蒙绪标;符兰芳;熊青;陈绵雄;罗维;闻智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足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38例

    目的 探讨足趾断层甲床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对手指甲床缺损的38 例(38 指)患者,取第一足趾断层甲床游离移植修复,缝合固定,加压包扎,12 d 拆线.结果 本组38 例(38 指)患者术后移植甲床除一例中心小面积坏死外,其余病例全部一期成活,术后随访6~24 个月,平均10个月,按吕桂欣甲床修复评分标准,优14 例,良19 例,差5 例,优良率为86.84%.结论 足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能有效保留受伤指体完整,恢复指甲外观,效果理想.

    作者:曾志超;李鹏;欧治平;刘海棠;谢沛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28 例,并与单用常规疗法26 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两组间疗效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优于单用常规疗法.

    作者:张卫权;黎武军;梁瑞川;赵悦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应用优势.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6月我科收治诊断为急性白血病须进行PICC置管术患儿18例,运用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操作.结果 置管成功18例,其中1针成功15例,2针成功3例,无失败例数.结论 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可提高置管穿刺一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气囊导管引流大便治疗ICU重症腹泻患者66例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经气囊导管引流大便法对预防ICU重症腹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ICU 科住院的患者132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经气囊导管引流大便法,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肛周皮肤损伤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37.9%)低于对照组(100%),治疗组患者合并尿路感染、会阴感染、反复静脉穿刺、肛周脓肿的比例分别为16.7%、31.4%、37.4%、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3.4%、86.1%、65.4%、6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气囊导管引流大便法在预防ICU 重症腹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清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改变,探讨抵抗素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高血压患者67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组(HTN组)35例,LVH组32例,另外选择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后测定血压(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1)LVH 组与HTN 组比较,IVST [(13.31±2.07) mm vs (10.47±1.48) mm]、LVPWT [(12.79±2.01) mm vs (10.68±1.51) mm]、LVMI [(142.26±6.39)g/m2 vs(118.65±4.84)g/m2]均明显增加(P<0.05).(2) HTN组和LVH组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为(0.78±0.16) μg/L和(1.02±0.31)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53±0.11) μg/L,P<0.05,而LVH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又高于HTN组[(1.02±0.31) μg/L vs 0.78±0.16) μg/L,P<0.05] 结论血清抵抗素与LVH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LVH的靶点.

    作者:陈传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进展(一)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其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 型ATP 酶.1912 年Kinnier Wilson 首先报道本病,近年来WD的研究已取得喜人的进展.1989 年WD基因被准确定位于13q14.3,1993 年WD基因被成功克隆.本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血清铜、尿铜、肝实质铜及基因检测.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采用青霉胺、锌盐及曲恩汀(Trientine).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本病的治疗措施,细胞移植治疗及基因治疗尚处实验研究阶段.本文就本病的历史研究进程及新近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18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蛋白尿组57 例,微量蛋白尿组59 例,大量蛋白尿组68 例)血清Cysc、RBP 以及尿液微量蛋白(MALB、IgG、TRFU、α1-MG、β2-MG)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72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ysc、RBP尿MALB、IgG、TRFU、α1-MG、β2-MG 等各项微量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 与血清RBP及各项尿MALB、IgG、TRFU、α1-MG、β2-MG等微量蛋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r=0.92、0.85、0.76、0.67、0.58、0.63,P<0.05).结论 血清Cysc 与RBP及各项尿ALB、IgG、TRFU、α1-MG、β2-MG等微量蛋白含量随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敏感的指标.

    作者:方宗信;黄瑞茹;夏昕;李金南;李秀义;汪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32 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采用确证试验进行ESBLs测定.结果 我院下呼吸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27.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0.5%;这两种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显示100%敏感,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余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相同药物中产ESBLs 菌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 的高.结论 根据我院的药敏结果分析,建议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黄育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25 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及常规准备等;术后给予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25 例患者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患者颈部及四肢功能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做好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曾玲;张寿;陈晓虹;夏杰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M光固化树脂在牙槽突骨折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3M ESPE Z250 光固化树脂固定牙槽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3M ESPE Z250光固化树脂及增力扁钢丝对45 例牙槽突骨折进行固定,并随访1 年.结果 45 例牙槽突骨折复位准确,咬合关系恢复良好,能正常行使功能,6 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处愈合,治愈率为100%;一年后复查原骨折处均未见异常.结论 应用3M ESPE Z250 光固化树脂固定牙槽突骨折具有美观舒适、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疗效可靠.

    作者:刘桂英;陈贤龙;卢步署;林祯灏;肖冰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55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 乳腺癌和肺癌以溶骨型骨转移为主,前列腺癌以成骨型骨转移为主.乳腺癌以胸部、脊柱和骨盆转移为主,在22 例胸部骨转移中,包含10 例肋骨和12 例胸骨转移,且均以溶骨型转移为主;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以脊柱和骨盆为主.79 处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终诊断为17 处良性病变,62 处恶性病变;SPECT、SPECT/CT 对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8%、98.4%,特异性分别为82.4%、100%,准确性分别为93.7%、98.7%.结论 SPECT/CT 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入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入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入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入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 例,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至椎间盘靶点,分别进行前路射频盘内热凝术和后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69.6%、75.0%、78.3%,总有效率均不低于80.0%.结论 前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建;黄桂明;齐亮;陈平国;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9月于本院进行非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43 例置管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的43 例进行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 置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二次和总置管成功率、出血量、导管末端位置、留置时间、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二次和总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导管末端位置佳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P 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毛美芬;蒋安婷;奚爱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术前肠道准备对腰椎术后腹胀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肠道准备降低腰椎术后腹胀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将120 例腰椎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 例),对照组患者腰椎术前采用常规预防腹胀的指导;观察组患者腰椎手术前除常规行预防腹胀的指导外,术前晚采用0.2%浓度的肥皂水清洁灌肠或口服2 000 ml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术后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术前行肠道准备可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李怡;袁月环;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康复措施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与家庭干预等社区康复措施对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辖区内4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社区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家庭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结果 两组患者3 个月SDSS、M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区康复组6 个月、12 个月的SDSS、MRSS评分以及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而再就业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患者社区康复措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赵红梅;李文秀;何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90例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 对90 例BPH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采用ACMI等离子双极电切环与电切镜鞘相结合,在前列腺尖部找到增生的腺体与前列腺外科包膜之间的间隙,沿此间隙将增生的腺体从前列腺外科包膜上剥离,剜除,切碎.之后处理尖部,使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完整剥离,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分析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及效果.结果 88 例成功行腔内剜除术,2 例因层次不清而采用普通顺行切除.剜除过程中,多数病例腺体与外科包膜界面清楚,腺体血供减少,未损伤前列腺外科包膜,切除腺体较彻底.随访6~18 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BPH效果好,具有安全、彻底、不易损伤前列腺外科包膜等优点.

    作者:李伟东;赵磊;张忠云;段启林;黄桂晓;曾静;甘露;黄树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