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臂丛神经损伤37例临床分析

陈汉东;王和驹;马心赤;吴开丘;邱勋永;王快胜

关键词:臂丛神经, 神经损伤,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3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修复术、膈/副神经移位术、肋间神经移位术、健侧C7移位术等术式,总结归纳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产生的临床疗效.结果 37例均获6个月~1年的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达70.8%.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早期行手术治疗及术中对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的判断对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人群血脂和尿酸水平的性别差异及相关性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和尿酸水平的性别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将695例健康体检者按照性别分为男性体检组412例和女性体检组283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酸(UA)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体检组中高甘油三酯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尿酸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女性,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1或P<0.05),尿酸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与HDL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男性和女性人群血脂和尿酸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在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周艳茹;黄群;王俊丰;王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药师干预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良好、依从性较差和依从性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平稳.

    作者:郭绥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因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48例,将其分为GP组和GX组,每组2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组:吉西他滨1 000 mg/m,d1、8,顺铂25 mg/m2 d1~3,21 d为一个周期;GX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卡培他滨2 000 mg/m2 d1~14,21d为一个周期.吉西他滨静滴30 min,卡培他滨分两次餐后30min温开水送服.结果 GP组患者的CR0例,PR8例,SD 11例,PD 5例,有效率为33.3% (8/24).GX组患者的CR 1例,PR 9例,SD 9例,PD 5例,有效率为41.7%(10/2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作者:雷俊华;洪涛;曾江正;黄芬;何志惠;苏群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臭氧在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采用臭氧经皮注射治疗46例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严密随访6个月,并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MacNab改良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比较不同时点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时显效率为80.4% (37/46),总有效率为93.5% (43/46);术后3个月时显效率为76.1% (35/46),总有效率为91.3% (42/46);术后6个月时显效率为76.1% (35/46),总有效率为89.1% (41/46);三个时点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显著低于3个月(P<0.01).术后轻度不良反应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远期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童立苗;姚丰产;刘红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底软骨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例软骨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7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肿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分别为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及后颅窝底1例.颅底软骨瘤呈分叶状5例,类圆形及哑铃状各1例.周围骨质多为膨胀性破坏(n=5).CT平扫为等高及高低混杂密度影,瘤内均可见钙化,其中4例为大量形态各异钙化,1例为少量颗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无明显强化(n=4)及轻度不均匀强化(n=1).MR平扫5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蜂窝状改变;2例平扫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较均匀延迟强化.结论 颅底软骨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及蝶岩骨交界区;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尤其CT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建东;曾莎莎;张水兴;陈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腰椎术后综合征病例60例,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变化(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Roland-Morris评分)与腰部功能变化(JOA评分).结果 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P<0.01),腰部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缓解(P<0.01).结论 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元;鞠智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低级别胶质瘤8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颅内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88例颅内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68例,肿瘤次全切12例,肿瘤部分切除8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低级别胶质瘤采取手术治疗,在保全重要神经功能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并视情况予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颅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陶治鹤;田少斌;陈劲松;牛洪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直肠三维超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直肠三维超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直肠三维超声进行常规扫查前列腺,测量前列腺全腺和内腺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前列腺内腺动脉阻力指数;采用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前列腺全腺、内腺体积和重量,计算内外腺宽度之比、内外腺厚度之比及移行带指数.结果 依据前列腺全腺重量将前列腺增生分为Ⅰ、Ⅱ、Ⅲ和Ⅳ四组,前列腺内腺重量、移行带指数、内外腺宽度之比、内外腺厚度之比以及前列腺内腺动脉阻力指数在四组间均为Ⅳ>Ⅲ>Ⅱ>Ⅰ(P<0.01),且与前列腺重量呈正相关(P<0.01),是前列腺增生分度较好的指标.结论 前列腺体积及形态改变是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重要依据,经直肠三维超声可以准确测量前列腺全腺及内腺体积,为前列腺增生分度提供直观的形态学指标,移行带指数、内外腺宽度之比等前列腺参数有助于前列腺增生的分度.

    作者:皮永前;潘永寿;熊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Jab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Jab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Hepatoceullu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Jab1的表达.在其中随机选择10例患者提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样品中Jab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转录因子Smad4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HCC组织中Jab1的阳性率为70% (28/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Jab1的阳性率8% (5/40).Jab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血管或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量、HBV感染和是否伴有坏死或肝硬化等没有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在肝癌组织中Jab1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同时,Smad4的蛋白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发现Jab1的高表达与Smad4的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 (P<0.05).结论 Jab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Jab1的蛋白水平与smad4呈负相关,提示Jab1可能参与Smad4蛋白降解过程,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曹阳;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OPD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的健康宣教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院外护理干预,每个月1次上门访视,内容包括用药指导、劝导戒烟、心理调节、指导呼吸功能训练、合理膳食、家庭氧疗和认知干预.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应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调查表分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出院前两组接受SGRQ问卷调查的完成率为100.0%,6个月后对照组的完成率为80.0%,干预组的完成率为95.0%.对照组出院6个月的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出院前均略有下降,但两次评分差值的97.5%可信区间(CI)低限均小于4分;干预组出院6个月的SGRQ问卷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次评分差值的97.5% CI低限均大于4分.结论 院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具有实用价值的院内护理工作延伸.

    作者:林晶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6例)与西医组(32例),两组均予十二指肠内镜治疗及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复方大柴胡汤.结果 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9.1%)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监测两组第3、7、14天的血淀粉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血淀粉酶下降速度快于西医组(P<0.05).结论 十二指肠内镜联合复方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满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博;王玉梅;温桂海;孔维;周少英;武来兴;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就诊时间、手术时间、营养状况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44例存在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1.76%;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7.42%,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37.04% (P< 0.01);就诊时间≤24h的急性腹膜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23%,明显低于就诊时间>24h的73.81%(P<0.01);发病至手术时间≤24h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21%,明显低于>24h组的71.74%(P<0.01);中青年组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老年组的48.39%(P<0.01).结论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以十二指肠溃疡及阑尾炎较为多见,患者年龄、就诊时间、手术时间及营养状况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陆兆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口服普奈洛尔或内镜套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口服普奈洛尔与内镜套扎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05-2009年间收治的9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单独给予口服普奈洛尔或者内镜套扎治疗,追踪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出血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普奈洛匀组与内镜套扎组的出血率分别为22.2%、25.0%;病死率为42.2%、40.1%;与出血相关病死率为15.6%、11.4%;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6%;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高危出血因素面无出血史的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应首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首次静脉曲张出血,不适用者可选用内镜套扎.

    作者:陈慧婷;聂玉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五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4例治疗后相关指标好转,生存期超过6个月,1例无效,2个月后死亡,平均生存期6.1个月.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化疗的方法对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效果.

    作者:冯春锐;蔡力生;蔡云;李明;杜新;卓家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应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14d,根据格拉斯哥(GCS)预后评分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清醒时间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相较于对照组(57.5%)明显提高;清醒时间为(12.0±4.5)d,相较于对照组(18.0±5.0)d明显缩短;ADL评分为(68.0±18.0)分,相较于对照组(52.0±16.0)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儿童腺病毒肺炎1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3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症患儿白细胞计数、肝酶、CRP、腺病毒分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心肌损害、肝功能受损的比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单侧病变、双侧病变、受累肺叶数>2、团簇状影、胸腔积液的比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腺病毒肺炎发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的关键.

    作者:纪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的180例初产顺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自由体位分娩组)60例、B组(分娩减痛法组)60例和C组(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组)60例,将三组患者的三个产程、疼痛评分、出血量、转剖宫产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C组的三个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A组及B组,疼痛评分优于A组及B组,出血量小于A组及B组,转剖宫产率及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A组及B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优于A组及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均更为积极.

    作者:王灿辉;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全结肠灌洗在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时采用甲硝唑液,实验组患者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时采用甲硝唑+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甲硝唑+康复新液)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翁伟明;张涛;郭建平;凌亚非;赖家骏;李定云;曾德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评价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样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10.34%)要低于对照组(1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肿清除率方面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GOS短期预后评分都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术后GOS短期预后评分为(13.12±4.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GOS正常和轻度昏迷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度昏迷和死亡频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Barthel远期评分中观察组为(71.35±14.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优良率达82.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短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曹军;高惠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Allo-HSCT患者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6例allo-HSCT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术后aGVHD与无aGVH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术后不同时段CsA血药浓度水平的差异,并且比较Ⅰ~Ⅱ级与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水平差异.结果 39.13% (18/46)的患者发生aGVH.aGVHD组与无aGVH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术后第三个月CsA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二、三、四周和第一、二个月CsA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级与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生与术后前两个月CsA血药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术后发生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明显低于Ⅰ~Ⅱ级aGVHD的患者,说明低CsA血药浓度更易导致Ⅲ~Ⅳ级aGVHD的发生.

    作者:张玉艳;陈文瑛;谢白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