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质彬;邱俊;秦文玉;刘翔;周继红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机构内部的竞争不断持续增强,如何培养好医院人才是一个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1].而骨科主治医师是骨科病房工作的主力军,是骨科发展的动力[2].但是,当今骨科学分工越来越细,骨科病种纷繁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日新月异,使得骨科主治医师业务成长缓慢,对骨科主治医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骨科主治医师的培养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即无现有教材,又缺乏既定模式.
作者:陈亮;王子明;杜全印;王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2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分为早期DN组(n=27例)、临床DN组(n =25例)和晚期DN组(n=24例),检测3组血清MCP-1、NF-κ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蛋白排泄率(UAER)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各组DN患者血清SCr、BUN、UAER、MCP-1、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血清MCP-1和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血清SCr、BUN、UAER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 NF-κB和MCP-1表达水平升高均参与了DN发生、发展过程,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途径,进而下调MCP-1表达水平可明显延缓DN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管凌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年龄23~ 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 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EST+ 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 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谭智明;张鹏;赵运平;唐华明;杜波;匡远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院前“医警联动”急救新模式和旧模式对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新旧模式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共3 673例病人的救治数量、病人严重程度分布、不同严重程度病人救治结局,了解新道路交通事故伤急救模式对交通伤病人救治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旧模式比较,新模式对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院前急救的时间(P<0.05)和距离明显缩短(P<0.01),收治的危急重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比例从0.06%升高至3.66%,危急重病人死亡率降低至12.16%,但是轻中度伤病人死亡率增至4.54%.结论 院前“医警联动”急救新模式明显缩短了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急救时间和距离,提高了重度伤病人救治成功率,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危急重伤病人的救治效率.
作者:孔质彬;邱俊;秦文玉;刘翔;周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NP)是男性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1-2].良性前列腺增生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与传统外科切除相比有微创、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TURP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较为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75例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妮;张宇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郭瑛;黄智;彭波;云雄;李伟;杨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 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评分评价ED的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IIEF-5评分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勃起恢复正常,中、重度ED患者显著减少,性欲下降患者明显减少,少数有射精障碍的患者得到改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ED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ED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PDE5i等药物治疗.
作者:吴小军;周占松;张恒;何鹏;支轶;李为兵;卢根生;陈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也并不少见,但临床上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我院诊治的1例首发症状为眼部并发症的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衡頔;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普通胃镜下的表现,为提高基层医院EGC的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早期胃癌56例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分型及各型表现以及亚甲蓝着色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部22例(39.3%),胃体部18例(32.1%),胃角部10例(17.9%),贲门部6例(10.7%).单个病灶直径为0.5~2.6 cm,平均(1.28±1.36) cm.Ⅰ型(隆起型)12例(21.4%),Ⅱ型(平坦型)36例(64.3%),其中Ⅱa型(浅表隆起型)10例(17.9%),Ⅱb型(浅表平坦型)2例(3.6%),Ⅱc型(浅表凹陷型)24例(42.9%),Ⅲ型(溃疡型)2例(3.6%).56例患者经亚甲蓝染色后,病变黏膜呈黑色或深蓝色48例(85.7%),浅蓝色6例(10.7%),不着色2例(3.6%).结论 EGC好发于胃窦部,以Ⅱc型为主,多数病变亚甲蓝染色呈深蓝色.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李淼;鹿志军;成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附院及教学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52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7.6d,伤口愈合良好511例(96.8%),伤口愈合欠佳10例(1.9%),切口化脓7例(1.3%),没有出现血肿或渗血、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远期疗效观察治愈504例(95.4%),显效12例(2.3%),复发9例(1.7%),失访3例(0.6%).结论 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愈合快、皮肤伤口愈合美观、手术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朴;孟镔;易永祥;张王山;薛建新;杨发武;孟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直肠癌是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据统计2010年美国有140 000例新发结直肠癌和52 000患者因结肠癌而死亡l1].中国近年来因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在我国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大多为中晚期,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作者:梁天伟;孙轶;韦永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3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胆道引流,比较引流前后患者的免疫和炎症状况.结果 引流后患者的IL-6、IL-8、CRP、CD4+、CD8+与引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患者的TNF-α明显低于引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胆道引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TNF-α水平,TNF-α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的敏感因子.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三叉神经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性、发作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射频损毁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控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在全世界得到公认的微创治疗技术[1].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在手术前后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薇;石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合并腹腔和肝脑脏器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10例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13例仅行单纯静脉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生存情况、KPS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2组治疗前的生存质量KP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83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合并腹腔和肝脑脏器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较单纯全身静脉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何思略;张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胸腔镜的推广和普及,胸腔镜手术已取代了越来越多的开放手术,成为主流.对于广泛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医院而言,低年资医生所接触的开放手术甚至少于胸腔镜手术[1].医学生进入临床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可能在临床上接触到的术式、操作和理念与书本里的东西大相径庭[2].因此,临床上如何开展胸腔镜手术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蔡开灿;熊刚;刘素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9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 15例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45例胸腔镜手术为VATS组,70例常规开放手术为开放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 VAT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6.65±53.56) min、(105.13±47.51) mL、(9±7.73)d均优于开放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92.35±63.61)min、(148.89±107.42) mL、(11.32±7.20)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明确后依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5年存活率高.
作者:徐庆元;温剑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经膀胱冲洗的病人需要留置三腔尿管,而此尿管的冲洗腔是开放的,需在每次冲洗结束后立即用止血钳夹闭,并以无菌纱布包裹缠绕以防污染,但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繁琐,且操作时易发生尿液外漏而污染被服.采用胶布或其他方法缠裹尿管的夹闭方法并不理想[1],采用静脉输液袋的穿刺器保护帽和体温计保护套封闭开放腔也因其与三腔尿管官腔大小差别较大,吻合不够紧密[2].我科巧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封闭冲洗腔,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英;王安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两种不同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Vanco-AB),对比其体外缓释性能和抗菌活性,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 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 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 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75 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万古霉素的浓度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19 d.结论 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
作者:侯天勇;许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脑区大麻素CB1、CB2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探索大麻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单标、双标的方法研究2种大麻素受体在成年大鼠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中有CB1、CB2受体的表达,海马、大脑皮层、脑干以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的神经元有较高表达,且2种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差异较小,基底神经节区有中等表达,而胼胝体区未发现有神经元表达.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中发现CB1、CB2受体的表达.结论 大麻素受体CB1、CB2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均有分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作者:吴永涛;冷少华;刘宏亮;姚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于现代交通伤受伤机制比较复杂,直接或间接外力造成上颈椎骨折患者越来越多,上颈椎骨折可能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其潜在危险很大,对上颈椎骨折患者的颈部保护尤为重要,为维持患者上颈椎的稳定[1],临床常采用Halo式头颈胸支具来保护.Halo式架解决了患者早下床活动的问题,但睡眠质量差,患者比较痛苦.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设计一个Halo式睡眠枕,形状大小符合Halo式头颈胸支具的大小,并符合人体的颈部生理弯曲,大大增加了患者颈部的舒适度,解决了患者的睡眠困难的问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杰;韩硕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