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张衡頔;蒋炜

关键词:眼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也并不少见,但临床上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我院诊治的1例首发症状为眼部并发症的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及创面细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植皮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吸引术对于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焕林;吴杰;杨冬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迷走胆管漏的处理策略及预防

    迷走胆管为汇入胆囊引流肝脏一个区域的肝管,是从肝右叶胆囊窝右侧穿出的细小肝管.该管起自邻近胆囊窝处的浅层肝组织,数目一般为1~2支左右,偶见3支者,该管径细小,直径一般1 ~2 mm,往,但出现率较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果损伤又没有及时发现,术后出现胆漏.因此它的处理和预防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高度警惕的.我院2008年至2012年行LC术1832例,其中术中发现10例迷走胆管漏,由于及时发现及处理,术后均无胆漏出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朝兴;陈梦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大麻素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脑区大麻素CB1、CB2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探索大麻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单标、双标的方法研究2种大麻素受体在成年大鼠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中有CB1、CB2受体的表达,海马、大脑皮层、脑干以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的神经元有较高表达,且2种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差异较小,基底神经节区有中等表达,而胼胝体区未发现有神经元表达.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中发现CB1、CB2受体的表达.结论 大麻素受体CB1、CB2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均有分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作者:吴永涛;冷少华;刘宏亮;姚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在实验室里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工具随处可见.虽然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应用于解剖实验教学,但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工具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1-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具、标本、模型和挂图,使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我校自成立医学形态实验中心以来,对实验教学加强了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其为大家在实验教学中如何管理和使用教具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易传安;龙哲;胡祥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高者,约占46.2%[1],损伤后如被漏诊或治疗不适当,可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定,终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2].临床上治疗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方法较多.我们使用异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江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手术疗效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3例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住院患者,共35个膝关节,其中27例膝关节有手术适应证.27例膝关节术前膝关节HSS评分59~84分,平均(63.4±3.8)分.根据膝关节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5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7例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及5例自体软骨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3年,HSS评分73~ 94分,平均(77.6±4.8)分.有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软骨下骨塌陷,关节坏死面进一步扩大;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关节破坏进一步加重;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可推迟或组织膝关节的进一步坏死.

    作者:夏志刚;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儿童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4.3%[1].远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与手术年龄成正比,小于3岁患儿术后持续高血压发生率较低,同时患儿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如大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等,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对CoA无论有无合并心内畸形,主张早期手术为宜[2].全身体表降温是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缩窄矫治手术的关键步骤,而低体温对患儿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娴熟的配合技巧、体温的控制、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我院2012年开展5例非体外循环下儿童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莉;甘晓琴;陈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5例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9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 15例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45例胸腔镜手术为VATS组,70例常规开放手术为开放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 VAT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6.65±53.56) min、(105.13±47.51) mL、(9±7.73)d均优于开放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92.35±63.61)min、(148.89±107.42) mL、(11.32±7.20)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明确后依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5年存活率高.

    作者:徐庆元;温剑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对乳头区域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乳头区域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59例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明确诊断的乳头区域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超声诊断符合率,并对其声像图特点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7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导管内乳头状增生8例;纤维腺瘤16例;乳腺囊肿29例;软纤维瘤3例;腺病10例;炎性病灶5例;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1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超声检出率100%,诊断符合率94.97%.结论 乳头后方乳腺病变声像图有特异性表现,超声检查可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念;李宗敏;陈星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年龄23~ 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 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EST+ 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 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谭智明;张鹏;赵运平;唐华明;杜波;匡远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偶发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我院2010年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0年入院,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初诊甲状腺舌骨囊肿,术前腹部B超发现左侧肾上腺肿块,转泌尿外科就诊.

    作者:张蓓;黄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彻底止血前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 制作大鼠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彻底止血前不同复苏压力(50 mmHg、60 mmHg、70 mmHg、80 mmHg和90 mmHg)对输液量、失血量、血流动力学、大脑灌注以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失血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复苏压力的增加,大鼠的失血量、输液量逐渐增加,当复苏压力大于80 mmHg时,其失血量和输液量显著高于70 mmHg.当复苏压力小于70 mmHg时,随着复苏压力增加,脑含水量和血流量逐渐增加,70 mmHg复苏组脑含水量接近假手术组,而80 mmHg和90 mmHg组的血流量反而下降.血压维持在50 mmHg、60 mmHg、70 mmHg动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明显高于常压(80 mmHg和90 mmHg)复苏组;50 mmHg、60 mmHg、70 mmHg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理想的复苏压力是70 mmHg,它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水肿,提高动物存活率.

    作者:朱娱;田昆仑;吴跃;蓝丹;陈向云;刘良明;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 2014.1),EMBase(~ 2014.1),CBM(~2014.1),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0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可以提高神经性糖尿病足的治愈率[RR 1.36,95% CI(1.16,1.61)],而3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作用不明显[RR 1.32,95% CI(0.66,2.63)].rhPDGF凝胶可能会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更有效地使溃疡面缩小.此外,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使用比较安全.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可以增加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有利于使溃疡面的面积缩小.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曾芳馨;彭祖江;田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3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胆道引流,比较引流前后患者的免疫和炎症状况.结果 引流后患者的IL-6、IL-8、CRP、CD4+、CD8+与引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患者的TNF-α明显低于引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胆道引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TNF-α水平,TNF-α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的敏感因子.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平面判断的解剖教学

    腰椎间盘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或阻滞平面过高时有发生[1].作者在对麻醉学专业实习生、低年制住院医师和进修生的带教中发现,有40% ~60%的学生对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后的神经阻滞平面判断有误,其原因是对椎管内麻醉所涉及的解剖知识掌握不够,存在错误的解剖观念.因此,在带教时需将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与临床麻醉相结合[2].作者基于对临床麻醉医生的教学经验,以腰椎间盘手术的硬膜外麻醉为例,针对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判断中的常见错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以及主要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洪;杨天德;杜智勇;黄河;黄静;包晓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在胰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PPP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D组,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D组(P<0.05),但是2组患者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和5、6组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PPD与PD疗效相似,不影响手术根治性,但PPPD保留了胃的贮存和消化功能,能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赵晓辉;洪明;路晓钦;张耘;何中林;常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82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C组(n=49例)及OC组(n=33),比较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趋势相同,ALT、AST、TBIL在术后1d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d开始明显下降(P<0.05),术后7d达正常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OC组IgG、CD3+(%)、CD4+(%)、CD4+/CD8+在术后1d、3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LC与OC均可造成患者术后短暂肝功能异常,但LC对术后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熊世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门脉高压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致,按照病因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血吸虫病和肝硬化[1].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异常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其合并胆石症发病率较高,是正常人发病率的2~3倍[2].且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使患者术中出血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为分析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7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告如下.

    作者:钱卫华;陈少骥;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情志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干预及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原则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则按照情志护理原则,在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通过辩证分析,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心率、血压、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比较实行情志护理与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过情志护理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上升趋势缓慢,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患者麻醉前心率、血压升幅低于对照组,且在术后能够迅速降回正常水平左右.结论 情志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满意度.

    作者:贺宝艳;李晓艳;呼敏;刘改卫;曹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假性肠梗阻(CI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8例CI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原发性,12例为继发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腹胀、腹部膨隆,胃肠造影和结肠镜检查发现肠动力减弱,无机械性梗阻原因.11例行保守治疗,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其中2例因营养不良、衰竭死亡;手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CI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情严重者经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继发性肠梗阻患者应重视病因治疗.

    作者:王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