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安全与质控》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于2016年创办。现为双月刊,国际标准A4开本,内文64页,全彩印刷,ISSN 2096-2681,CN 61-1505/R。 本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联合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承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性刊物。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米卫东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教授共同担任本刊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张惠教授担任本刊执行主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董海龙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彭勇刚教授共同担任本刊副主编,张惠教授兼任编辑部主任。 本刊办刊宗旨是传播麻醉安全与质量保障的新理念、新方法;探索促进患者术后康复(ERAS)新方案;分享围术期警讯事件,提升危机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围术期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益。 本刊发展愿景:创建关注麻醉安全与质控的核心科技期刊;破解临床麻醉安全与质控困局的权威医疗帮手;促进我国麻醉安全与质控发展的关键专业力量;传播麻醉安全与质控前沿动态的卓越学术平台。
一、投稿要求
投稿请附作者单位介绍信,导师及参与本项工作的研究者均签字署名,并确认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文责自负。基金或攻关课题稿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或年度,并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
投稿时作者在本刊网站注册后可在线投稿(http://www.psqachina.com),须写清楚作者所在城市、区、街道、门牌号及具体单位和联系方式。
经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稿件自录用后论文著作权的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代理权在全世界范围内授予《麻醉安全与质控》期刊编辑部。同时编辑部可对文稿有汇编权(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代理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未经《麻醉安全与质控》期刊书面许可,不得授予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投稿请自留底稿,本刊不负责退稿。投稿2个月内未接到任何通知者,则稿件仍在审阅中,如作者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且勿一稿两投。若稿件确定采用后,编辑部则按专家审稿意见及本刊规范修改稿件发给作者,请作者按要求认真修改并按时发到本编辑部,如无特殊情况,超过一个月未修回者,将按新稿处理。
编辑部保留所有稿件的最终删改权,如不同意须特别申明,否则本刊将视为作者同意。
二、撰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资料真实、图表规范、文字精练。论著和综述不超过5000字(含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教训、技术革新等1000字左右。稿件以5号字通栏隔行排版打印。
文题用词应简炼、准确,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代号,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署名作者一般不超过8人,写明单位(具体到科室)和所在省、市及邮编。列出关键词3~8个,同时标出中图分类号(《中图图书资料分类法》(第5版)或http://ztflh.xhma.com/在线可查)和文献标志码(理论性研究为A,技术成果为B);论著中的中、英文摘要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段式结构书写。英文文题、姓名、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应与中文相附,文题并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
文稿首页下方需注明:①收稿日期:年-月-日;②该研究的基金项目资助及编号或年度;③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联系电话及E-mail;④通讯作者的姓名,联系电话及E-mail等。
正文按“前言、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的层次标码并左顶格书写。请规范使用名词术语、计量单位、英文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规范使用。缩写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给出中、英文全名。常用单位表示如克(g)、米(m)、秒(s)、分钟(min)、小时(h)、天(d)等。
图和表力求少而精,不宜与文中内容过多重复。照片图应反差鲜明、清晰,组织照片应标明放大倍数,必要时标出标尺长度。表格采用三线表,数据准确无误,小数点应对位统一,以保留两位小数为宜。图和表应直接插入文中相应位置,图和表宽度半栏不超过8cm,通栏不超过16cm,图和表的题目、注释以中文形式简单表述。
参考文献以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宜,15条左右,按正文中出现的标注顺序在文末以[1]、[2]、……[15]等依次编序,文中及文后文献勿使用脚注插入格式。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加速术后康复(ERAS)理念正在逐渐被各个学科医师所接受, 麻醉学科从初仅提供外科麻醉的一个外科分支, 发展成为了目前集临床麻醉、 生命机能调控、 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纵观国内外麻醉学科的发展, 麻醉学科正在向着围术期医学科转变. 基于麻醉学科在整个围术期中的重要作用, 而ERAS在临床推广过程中难以顺利推广, 本文综述ERAS实施过程中麻醉医生的重要作用, 形成以麻醉医生为主导的围术期模式, 以期加速ERAS理念的广泛普及, 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作者:魏铁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麻醉恢复室(PACU)设立加强监护单元对麻醉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从麻醉加强监护单元(AICU)建立的条件、管理方面探索实施的效果.其中AICU的建立条件包括设立的位置、仪器与设备、人员设置要求、收治对象及工作流程和患者转出标准等方面;AICU的管理主要从制度化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实行轮岗制及加强人员培训方面进行.结果 AICU自2013年设立4年来收治各类患者4830例,除10例患者因持续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低及外科并发症等因素转入ICU继续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返回普通病房,在AICU平均驻留时间(6.57±1.48)h.结论 建立AICU能明显改善麻醉后对患者的安全监护,有效降低了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红;张野;李锐;张淼;胡宪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对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HHD)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无心脏病史的拟行麻醉患者根据年龄分成2组(每组10例).所有入试患者在术前接受相同的HHD处理(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15 mL/kg).采用经食管多普勒超声监测(HemoSonicTM)测量在平稳期和稀释扩容不同程度时心排量(CO)、每搏量(SV)、心指数(CI)和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值,此外记录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及心电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两组患者间的生化检查数据、Hct、血气均无统计学差异.HHD导致对照组(≤55岁)的心排量升高6% ~ 27%,老年组(≥65岁)心排量降低3%~9%.每搏量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导致心排量的改变.对照组HR下降和SI升高,而老年组心率无明显改变.血液稀释后全身外周血管阻力值(TSVR)对照组患者下降约20%,而老年组升高约19%.血液稀释后老年组大加速度(ACC)轻微下降,对照组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延长.结论 HHD不适用于无心脏病史的老年患者.HHD可以导致由SV下降导致的CO下降.同时结果表明老年患者行HHD时心血管代偿能力有限.
作者:王永徽;刘广林;陈敏;董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在全凭静脉麻醉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影响.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n=60)和对照组(C组,n=60).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2.83±5.73)岁,BMI 19.1~29.3 kg/m2;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5.44±5.67)岁,BMI 18.5~29.1 kg/m2.观察组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采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两组均使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4.0μg/mL、芬太尼3μg/kg、 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插管.术中根据Narco-trend值(E0~D2)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及瑞芬太尼,不追加肌肉松弛药.分别记录2组入室后(T0)、 诱导前(T1)、入睡时(T2)、插管后(T3)、 手术切皮时(T4)、 手术开始后30 min(T5)、 清醒拔管后(T6)的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Narcotrend值、 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Ce);记录2组患者诱导时入睡时间及苏醒时间,术中不良事件,拔管后呛咳反应,丙泊酚累积用量,术后VAS评分等情况.结果 T1、T2时2组HR、MAP均比T0明显降低(P<0.05);T3~T5时,D组HR、MAP较T0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对比,T2~T5时D组HR、MAP值明显低于C组(P<0.05);D组入睡时间及入睡时丙泊酚Ce均明显低于C组(P<0.05),苏醒时间和苏醒时丙泊酚Ce无明显差异;D组较多发生术中低血压,但较少发生拔管后呛咳;2组丙泊酚累积用量及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Narcotrend监测下在甲状腺手术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不仅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加快诱导进程,使诱导时期丙泊酚用量减少,减少拔管呛咳,不影响患者术后复苏进程,有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系数,为较好的麻醉辅助药物.
作者:马务迪;张涛;张灵羿;黄文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1例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事件的分析,介绍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基础上的RCA2在医院手术室及麻醉科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事件.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各种末端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采取了制订并落实转床流程、进行气管导管固定培训、添置转运呼吸机等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结论 RCA2为医院手术室、麻醉科提供了一种科学系统地处理差错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周宁宁;应嘉;孙建良;程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队属医院临床麻醉在加速术后康复(ERAS)理念下与既往传统观念下于创伤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2 ~2017年在解放军第513医院全身麻醉下完成的创伤手术患者635例,2012 ~2014年264例患者为传统组,2015~2017年371例患者为ERAS组.ERAS组采用术前宣教、评估与优化、麻醉方式及用药、液体治疗、体温监控、术后镇痛等干预措施.结果 与2012~ 2014年比较,应用ERAS理念后,2015 ~ 2017年全麻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率明显降低(P<0.05),创伤患者平均麻醉相关医患问题反应率下降了3.3%(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3、围术期麻醉工作满意度均有大幅提升(P<0.05),ERAS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下降为2.7%,尿路感染发生率下降为0.3%(P<0.05).结论 针对创伤外科手术,临床麻醉采用ERAS理念与传统理念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家宾;李璟;于文艳;宋基伟;李建生;马兴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I-gel喉罩与可弯曲喉罩(FLMA)用于中耳炎手术中的气道管理效果. 方法 全麻下行中耳炎手术患者100例, ASAⅠ或Ⅱ级, 随机均分为I-gel喉罩组(I组)和可弯曲喉罩组(F组). 记录喉罩置入成功率、 置入时间、 手术时间、 苏醒时间、 拔除喉罩时间;分别记录头颈正中位和侧旋位后喉罩的密封压、 气道峰压(Ppeak)、 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气道暴露情况;记录喉罩置入即刻(T0)、 头侧旋位即刻(T1)、 手术开始即刻(T2)、 手术开始后30 min(T3)、 拔除喉罩即刻(T4)的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外科医生对使用喉罩的满意度;记录拔除喉罩后血迹残留、 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作者:张华明;康芳;殷国兵;黄祥;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施行连续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6岁,BMI 22~28 kg/m2,随机分为注药组(试验组,n=20)和非注药组(对照组,n=20).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内插入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对气管内(声门下)注射1%丁卡因1 mL和咽喉(声门上)1%丁卡因0.5 mL,随后每隔1 h再注射表面麻醉药于整个术中,对照组则不注药.以丙泊酚4~6 mg/(kg·h)静脉泵入,舒芬太尼0.1μg/kg和维库溴铵0.08 mg/kg按需间断静注,七氟醚(挥发罐刻度0.5~0.8)Vol%吸入,来维持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50、 血压(BP)和心率(HR)变化幅度小于30%基础值.分别于患者入室安静后(基础值,T0),切皮前(T6),手术开始15 min(T7)、60 min(T8)、90 min(T9)和手术结束时(T10)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数值和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Glu)、 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手术结束时统计全麻用药量.结果 在术前、 术中,2组患者SBP、DBP、MAP、HR、BIS和血浆E、NE、Cor浓度及血糖Glu水平,在各时点比较组间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0试验组BIS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70 vs 58.45,P<0.05);全身麻醉用药量,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减少3.4%、8.3%、4.1%和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在较小样本量下,连续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轻度减轻机体应急反应,并促进苏醒.尽管气管内插管患者全身麻醉药用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本研究可能因为样本量小而未能显示统计学差异.
作者:傅润乔;王雯;彭晓风;闫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胸科手术后疼痛常常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的甚至发展为慢性疼痛,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胸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很有必要.由于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在胸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中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在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胸科手术患者实施更加安全及有效的术后镇痛提供依据.
作者:许晴雯;占乐云;马会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侧卧位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10/2015-09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需侧卧位择期泌尿外科手术的75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平卧位喉镜组、平卧位光棒组、侧卧位光棒组.两组平卧位组是患者平卧位分别使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光棒引导插管后摆侧卧位手术,侧卧位光棒组则在摆好侧卧位后使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比较各组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插管并发症.结果 各组插管后均有血压和心率的升高.平卧位喉镜组、平卧位光棒组、侧卧位光棒组的插管时间分别是(22.3±9.5)s、(18.1 ±10.32)s、(17.6±13.1)s.平卧位喉镜组1次插管成功22例(88%o),有3例误入食道(12%),第2次插管成功;平卧位光棒组25例(100%)均1次插管成功,侧卧位光棒组1次插管成功22例(88%),1例(4%)误入食道,第2次插管成功,2例(8%)在喉镜辅助下第3次插管成功.各组术后插管并发症均少.结论 侧卧位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翁险峰;俞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急急,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9月中旬在投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你好,请问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