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迷走胆管漏的处理策略及预防

廖朝兴;陈梦雪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迷走胆管漏
摘要:迷走胆管为汇入胆囊引流肝脏一个区域的肝管,是从肝右叶胆囊窝右侧穿出的细小肝管.该管起自邻近胆囊窝处的浅层肝组织,数目一般为1~2支左右,偶见3支者,该管径细小,直径一般1 ~2 mm,往,但出现率较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果损伤又没有及时发现,术后出现胆漏.因此它的处理和预防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高度警惕的.我院2008年至2012年行LC术1832例,其中术中发现10例迷走胆管漏,由于及时发现及处理,术后均无胆漏出现,现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82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C组(n=49例)及OC组(n=33),比较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趋势相同,ALT、AST、TBIL在术后1d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d开始明显下降(P<0.05),术后7d达正常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OC组IgG、CD3+(%)、CD4+(%)、CD4+/CD8+在术后1d、3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LC与OC均可造成患者术后短暂肝功能异常,但LC对术后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熊世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也并不少见,但临床上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我院诊治的1例首发症状为眼部并发症的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衡頔;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性、发作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射频损毁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控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在全世界得到公认的微创治疗技术[1].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在手术前后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薇;石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 2014.1),EMBase(~ 2014.1),CBM(~2014.1),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0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可以提高神经性糖尿病足的治愈率[RR 1.36,95% CI(1.16,1.61)],而3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作用不明显[RR 1.32,95% CI(0.66,2.63)].rhPDGF凝胶可能会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更有效地使溃疡面缩小.此外,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使用比较安全.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可以增加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有利于使溃疡面的面积缩小.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曾芳馨;彭祖江;田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56例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的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普通胃镜下的表现,为提高基层医院EGC的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早期胃癌56例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分型及各型表现以及亚甲蓝着色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部22例(39.3%),胃体部18例(32.1%),胃角部10例(17.9%),贲门部6例(10.7%).单个病灶直径为0.5~2.6 cm,平均(1.28±1.36) cm.Ⅰ型(隆起型)12例(21.4%),Ⅱ型(平坦型)36例(64.3%),其中Ⅱa型(浅表隆起型)10例(17.9%),Ⅱb型(浅表平坦型)2例(3.6%),Ⅱc型(浅表凹陷型)24例(42.9%),Ⅲ型(溃疡型)2例(3.6%).56例患者经亚甲蓝染色后,病变黏膜呈黑色或深蓝色48例(85.7%),浅蓝色6例(10.7%),不着色2例(3.6%).结论 EGC好发于胃窦部,以Ⅱc型为主,多数病变亚甲蓝染色呈深蓝色.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李淼;鹿志军;成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科专科手术室提高手术效率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手术室模式能否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影响患者手术质量.方法 与手术室合作建立骨科专科手术室(实验组),配备固定麻醉师、护士和手术医生,对专科手术室进行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周转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记录,并与传统手术室(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实验组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手术总体时间缩短了23 min(P <0.001),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0.019),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更少(P=0.03).结论 专科手术室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手术效率,且不影响医疗质量.

    作者:陆焱;刘杰;云雄;黄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郭瑛;黄智;彭波;云雄;李伟;杨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

    目的 总结应用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结果.方法 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5 ~ 75岁,平均(43.8±14.7)岁.其中28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杂交手术,1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变化.结果 40例主动脉瘤患者中治愈出院的为36例,治愈出院率为90%.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10%.存活患者无截瘫及脑中风发生.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肝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患者术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多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体外循环中注意保护肝脏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作者:姚俊红;陈劲进;孙国林;肖颖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在实验室里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工具随处可见.虽然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应用于解剖实验教学,但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工具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1-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具、标本、模型和挂图,使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我校自成立医学形态实验中心以来,对实验教学加强了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其为大家在实验教学中如何管理和使用教具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易传安;龙哲;胡祥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壁原发性滑膜肉瘤1例

    滑膜肉瘤(synoviosarc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软组织肉瘤,发生率占软组织肉瘤的5% ~ 10%.腹壁发生率约占滑膜肉瘤2.6%,外科手术治疗复发率很高.我院2013年1月收治1例腹壁滑膜肉瘤患者,现就本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朱宝宇;杨新征;昌国华;方爽;崔明福;侯文佳;冯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平面判断的解剖教学

    腰椎间盘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或阻滞平面过高时有发生[1].作者在对麻醉学专业实习生、低年制住院医师和进修生的带教中发现,有40% ~60%的学生对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后的神经阻滞平面判断有误,其原因是对椎管内麻醉所涉及的解剖知识掌握不够,存在错误的解剖观念.因此,在带教时需将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与临床麻醉相结合[2].作者基于对临床麻醉医生的教学经验,以腰椎间盘手术的硬膜外麻醉为例,针对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判断中的常见错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以及主要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洪;杨天德;杜智勇;黄河;黄静;包晓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彻底止血前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 制作大鼠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彻底止血前不同复苏压力(50 mmHg、60 mmHg、70 mmHg、80 mmHg和90 mmHg)对输液量、失血量、血流动力学、大脑灌注以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失血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复苏压力的增加,大鼠的失血量、输液量逐渐增加,当复苏压力大于80 mmHg时,其失血量和输液量显著高于70 mmHg.当复苏压力小于70 mmHg时,随着复苏压力增加,脑含水量和血流量逐渐增加,70 mmHg复苏组脑含水量接近假手术组,而80 mmHg和90 mmHg组的血流量反而下降.血压维持在50 mmHg、60 mmHg、70 mmHg动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明显高于常压(80 mmHg和90 mmHg)复苏组;50 mmHg、60 mmHg、70 mmHg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理想的复苏压力是70 mmHg,它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水肿,提高动物存活率.

    作者:朱娱;田昆仑;吴跃;蓝丹;陈向云;刘良明;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对早期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减轻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1年至2013年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记录并比较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easay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副反应和杜冷丁使用频次.结果 治疗组早期患肢疼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Rameasa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膝关节活动度RO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发生副反应和使用杜冷丁的频次小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可以减轻早期患肢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可降低副反应发生率和杜冷丁使用率.

    作者:彭伟;黄迅悟;王海山;孟祥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ED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 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评分评价ED的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IIEF-5评分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勃起恢复正常,中、重度ED患者显著减少,性欲下降患者明显减少,少数有射精障碍的患者得到改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ED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ED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PDE5i等药物治疗.

    作者:吴小军;周占松;张恒;何鹏;支轶;李为兵;卢根生;陈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进展

    结直肠癌是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据统计2010年美国有140 000例新发结直肠癌和52 000患者因结肠癌而死亡l1].中国近年来因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在我国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大多为中晚期,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作者:梁天伟;孙轶;韦永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CP-1、NF-κ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2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分为早期DN组(n=27例)、临床DN组(n =25例)和晚期DN组(n=24例),检测3组血清MCP-1、NF-κ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蛋白排泄率(UAER)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各组DN患者血清SCr、BUN、UAER、MCP-1、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血清MCP-1和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血清SCr、BUN、UAER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 NF-κB和MCP-1表达水平升高均参与了DN发生、发展过程,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途径,进而下调MCP-1表达水平可明显延缓DN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管凌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管腔类手术器械在不同清洗方法下的清洗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方法 以我院手术使用后的人流宫腔刮吸头和颅脑侧孔穿刺吸引头为管腔类手术器械试验样本,共400件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洗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清洗方法,然后按各自的流程分别进行清洗试验和清洗质量检测试验.结果 对照组器械的平均清洗合格率为88.7%,且采用自制的95%乙醇检测方法检测的清洗合格率仅为84.0%;而试验组器械的平均清洗合格率为97.8%,采用3种清洗质量检测方法结果也相近.结论 根据管腔类手术器械的结构和特点,改进清洗方法和清洗质量检测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清洗效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周雪;魏静蓉;任晓梅;张琦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器下完成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我院2012年6月至12月14例适合于局部切除的直肠良性肿瘤、类癌病例选择腹腔镜下经肛微创治疗.手术方法以肛管扩张器、手套联合切口保护套建立腹腔镜操作通路,使用腹腔镜/结肠镜作为照明和充气设备,超声刀完成直肠黏膜下切除或全层切除,全层切除创面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结果 14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30 ~ 70 min,其中建立操作入路平均花费15 min.切除的肿瘤直径1.5 ~3.8cm,大体观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R0切除.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 使用腹腔镜器械设备完成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安全有效,但该术式部分操作细节仍需改进.

    作者:徐楷;游清;王治国;阮灿平;胡志前;张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及创面细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植皮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吸引术对于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焕林;吴杰;杨冬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先天性斜颈的围手术期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持续的、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在合并先天性斜颈双重病种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极端行为.近日我院收治了1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先天性斜颈的患者,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静;杜黎娟;聂智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