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李雪薇;石英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射频消融, 护理
摘要:三叉神经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性、发作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射频损毁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控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在全世界得到公认的微创治疗技术[1].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在手术前后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对早期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减轻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1年至2013年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记录并比较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easay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副反应和杜冷丁使用频次.结果 治疗组早期患肢疼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Rameasa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膝关节活动度RO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发生副反应和使用杜冷丁的频次小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可以减轻早期患肢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可降低副反应发生率和杜冷丁使用率.

    作者:彭伟;黄迅悟;王海山;孟祥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进展

    结直肠癌是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据统计2010年美国有140 000例新发结直肠癌和52 000患者因结肠癌而死亡l1].中国近年来因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在我国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大多为中晚期,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作者:梁天伟;孙轶;韦永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缓释球释放曲线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制备两种不同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Vanco-AB),对比其体外缓释性能和抗菌活性,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 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 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 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75 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万古霉素的浓度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19 d.结论 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

    作者:侯天勇;许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科专科手术室提高手术效率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手术室模式能否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影响患者手术质量.方法 与手术室合作建立骨科专科手术室(实验组),配备固定麻醉师、护士和手术医生,对专科手术室进行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周转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记录,并与传统手术室(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实验组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手术总体时间缩短了23 min(P <0.001),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0.019),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更少(P=0.03).结论 专科手术室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手术效率,且不影响医疗质量.

    作者:陆焱;刘杰;云雄;黄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后栓塞情况、手术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6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后,瘤腔完全栓塞33例,次全栓塞12例,不完全栓塞1例.瘤颈4 mm以下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4 mm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Rankin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栓塞成功率高,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3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胆道引流,比较引流前后患者的免疫和炎症状况.结果 引流后患者的IL-6、IL-8、CRP、CD4+、CD8+与引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患者的TNF-α明显低于引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胆道引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TNF-α水平,TNF-α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的敏感因子.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模式对道路交通伤救治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索院前“医警联动”急救新模式和旧模式对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新旧模式的道路交通事故伤共3 673例病人的救治数量、病人严重程度分布、不同严重程度病人救治结局,了解新道路交通事故伤急救模式对交通伤病人救治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旧模式比较,新模式对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院前急救的时间(P<0.05)和距离明显缩短(P<0.01),收治的危急重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比例从0.06%升高至3.66%,危急重病人死亡率降低至12.16%,但是轻中度伤病人死亡率增至4.54%.结论 院前“医警联动”急救新模式明显缩短了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急救时间和距离,提高了重度伤病人救治成功率,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危急重伤病人的救治效率.

    作者:孔质彬;邱俊;秦文玉;刘翔;周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门脉高压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致,按照病因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血吸虫病和肝硬化[1].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异常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其合并胆石症发病率较高,是正常人发病率的2~3倍[2].且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使患者术中出血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为分析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7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告如下.

    作者:钱卫华;陈少骥;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Ki67、CyclinD1和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ki67、CyclinD1和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CyclinD1和E-cad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ki67、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肿瘤分级相关(P <0.05);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肿瘤分级相关(P <0.05);ki67与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ki67与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不相关(P> 0.05);CyclinD1与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 ki67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上调;ki67、CyclinD1和E-cad均与肿瘤分级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皮肤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余琦;杨江辉;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2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是指病灶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大提高了胃癌患者的预后[1].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使早期胃癌病灶切除范围更加扩大,并且安全可靠,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补充和演进,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其它肿瘤的内镜下切除的新技术[2].为了探讨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佳护理措施,现将我院128例经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红;王霞;何淑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先天性斜颈的围手术期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持续的、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在合并先天性斜颈双重病种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极端行为.近日我院收治了1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先天性斜颈的患者,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静;杜黎娟;聂智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

    目的 总结应用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结果.方法 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5 ~ 75岁,平均(43.8±14.7)岁.其中28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杂交手术,1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变化.结果 40例主动脉瘤患者中治愈出院的为36例,治愈出院率为90%.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10%.存活患者无截瘫及脑中风发生.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肝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患者术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多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体外循环中注意保护肝脏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作者:姚俊红;陈劲进;孙国林;肖颖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迷走胆管漏的处理策略及预防

    迷走胆管为汇入胆囊引流肝脏一个区域的肝管,是从肝右叶胆囊窝右侧穿出的细小肝管.该管起自邻近胆囊窝处的浅层肝组织,数目一般为1~2支左右,偶见3支者,该管径细小,直径一般1 ~2 mm,往,但出现率较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果损伤又没有及时发现,术后出现胆漏.因此它的处理和预防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高度警惕的.我院2008年至2012年行LC术1832例,其中术中发现10例迷走胆管漏,由于及时发现及处理,术后均无胆漏出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朝兴;陈梦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壁原发性滑膜肉瘤1例

    滑膜肉瘤(synoviosarc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软组织肉瘤,发生率占软组织肉瘤的5% ~ 10%.腹壁发生率约占滑膜肉瘤2.6%,外科手术治疗复发率很高.我院2013年1月收治1例腹壁滑膜肉瘤患者,现就本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朱宝宇;杨新征;昌国华;方爽;崔明福;侯文佳;冯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早被发现是在1973年,Goodwin等[1]利用羧甲基纤维素色谱法从小牛胸腺中分馏并进行氨基酸分析和分子量测定.但是首先有报告证明这种蛋白质在后期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却是在1999年,Wang等[2]利用小鼠建立的内毒素血症模型,从开始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或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1,IL-1)的8h后,小鼠体内开始出现HMGB1.

    作者:邓旭;舒钧;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大麻素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脑区大麻素CB1、CB2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探索大麻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单标、双标的方法研究2种大麻素受体在成年大鼠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中有CB1、CB2受体的表达,海马、大脑皮层、脑干以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的神经元有较高表达,且2种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差异较小,基底神经节区有中等表达,而胼胝体区未发现有神经元表达.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中发现CB1、CB2受体的表达.结论 大麻素受体CB1、CB2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均有分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作者:吴永涛;冷少华;刘宏亮;姚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儿童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手术配合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4.3%[1].远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与手术年龄成正比,小于3岁患儿术后持续高血压发生率较低,同时患儿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如大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等,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对CoA无论有无合并心内畸形,主张早期手术为宜[2].全身体表降温是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缩窄矫治手术的关键步骤,而低体温对患儿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娴熟的配合技巧、体温的控制、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我院2012年开展5例非体外循环下儿童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莉;甘晓琴;陈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的研究

    尿路梗阻性疾病为尿路任何部位发生结构改变而导致尿流排出不畅的一组疾病.这种梗阻性疾病终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肾实质造成损害,发展为梗阻性肾病[1.梗阻性肾病可由完全梗阻及部分梗阻所致,临床上除极少结石病例及手术意外结扎输尿管外,大都表现为部分梗阻[2].而部分梗阻与完全梗阻的病理生理进程又不尽相同.因此,对于部分梗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导致梗阻性肾病重要病因之一,输尿管部分梗阻(partial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PUUO)近年来一直是研究者们致力研究的方向.

    作者:蔡勇;白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列腺电切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良性前列腺增生(BNP)是男性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1-2].良性前列腺增生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与传统外科切除相比有微创、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TURP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较为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75例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妮;张宇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在实验室里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工具随处可见.虽然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应用于解剖实验教学,但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学工具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1-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具、标本、模型和挂图,使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我校自成立医学形态实验中心以来,对实验教学加强了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其为大家在实验教学中如何管理和使用教具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易传安;龙哲;胡祥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