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电切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王卫妮;张宇兵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 综合护理, 术后并发症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BNP)是男性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1-2].良性前列腺增生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与传统外科切除相比有微创、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TURP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较为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75例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年龄23~ 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 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EST+ 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 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谭智明;张鹏;赵运平;唐华明;杜波;匡远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56例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的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普通胃镜下的表现,为提高基层医院EGC的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早期胃癌56例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分型及各型表现以及亚甲蓝着色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部22例(39.3%),胃体部18例(32.1%),胃角部10例(17.9%),贲门部6例(10.7%).单个病灶直径为0.5~2.6 cm,平均(1.28±1.36) cm.Ⅰ型(隆起型)12例(21.4%),Ⅱ型(平坦型)36例(64.3%),其中Ⅱa型(浅表隆起型)10例(17.9%),Ⅱb型(浅表平坦型)2例(3.6%),Ⅱc型(浅表凹陷型)24例(42.9%),Ⅲ型(溃疡型)2例(3.6%).56例患者经亚甲蓝染色后,病变黏膜呈黑色或深蓝色48例(85.7%),浅蓝色6例(10.7%),不着色2例(3.6%).结论 EGC好发于胃窦部,以Ⅱc型为主,多数病变亚甲蓝染色呈深蓝色.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李淼;鹿志军;成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迷走胆管漏的处理策略及预防

    迷走胆管为汇入胆囊引流肝脏一个区域的肝管,是从肝右叶胆囊窝右侧穿出的细小肝管.该管起自邻近胆囊窝处的浅层肝组织,数目一般为1~2支左右,偶见3支者,该管径细小,直径一般1 ~2 mm,往,但出现率较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果损伤又没有及时发现,术后出现胆漏.因此它的处理和预防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高度警惕的.我院2008年至2012年行LC术1832例,其中术中发现10例迷走胆管漏,由于及时发现及处理,术后均无胆漏出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朝兴;陈梦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00例,将50例产妇剖宫产前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对照组,50例产妇剖宫产前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作为观察组.记录2组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测定2组产妇及分娩胎儿的动脉血气分析以及产妇分娩后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 2组胎儿娩出1 min、5min后Apgar评分、PaO2、PaCO2、PH血气指标及2组产妇分娩后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C02、PH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MAP、HR血流指标与基础值较为相近,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对照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MAP以及产妇切皮时的HR明显较基础值明显降低,且低于观察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应用于剖宫产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更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王清兵;路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46例巨大脑膜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40.00%,2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改善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85.00%,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巨大脑膜瘤具有微创理念,效果良好,并发症也少,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小.

    作者:杨志刚;杨成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早被发现是在1973年,Goodwin等[1]利用羧甲基纤维素色谱法从小牛胸腺中分馏并进行氨基酸分析和分子量测定.但是首先有报告证明这种蛋白质在后期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却是在1999年,Wang等[2]利用小鼠建立的内毒素血症模型,从开始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或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1,IL-1)的8h后,小鼠体内开始出现HMGB1.

    作者:邓旭;舒钧;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期间无感染等并发症.39例患者中36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 ~14个月,平均10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未发生螺钉切割或髋内翻等并发症,骨折术后均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1.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珊成;罗剑;陈惠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2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是指病灶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大提高了胃癌患者的预后[1].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使早期胃癌病灶切除范围更加扩大,并且安全可靠,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补充和演进,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其它肿瘤的内镜下切除的新技术[2].为了探讨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佳护理措施,现将我院128例经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红;王霞;何淑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 2014.1),EMBase(~ 2014.1),CBM(~2014.1),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0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可以提高神经性糖尿病足的治愈率[RR 1.36,95% CI(1.16,1.61)],而3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作用不明显[RR 1.32,95% CI(0.66,2.63)].rhPDGF凝胶可能会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更有效地使溃疡面缩小.此外,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使用比较安全.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可以增加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有利于使溃疡面的面积缩小.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曾芳馨;彭祖江;田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缓释球释放曲线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制备两种不同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Vanco-AB),对比其体外缓释性能和抗菌活性,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 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 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 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75 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万古霉素的浓度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19 d.结论 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

    作者:侯天勇;许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附院及教学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52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7.6d,伤口愈合良好511例(96.8%),伤口愈合欠佳10例(1.9%),切口化脓7例(1.3%),没有出现血肿或渗血、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远期疗效观察治愈504例(95.4%),显效12例(2.3%),复发9例(1.7%),失访3例(0.6%).结论 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愈合快、皮肤伤口愈合美观、手术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朴;孟镔;易永祥;张王山;薛建新;杨发武;孟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手术疗效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3例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住院患者,共35个膝关节,其中27例膝关节有手术适应证.27例膝关节术前膝关节HSS评分59~84分,平均(63.4±3.8)分.根据膝关节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5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7例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及5例自体软骨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3年,HSS评分73~ 94分,平均(77.6±4.8)分.有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软骨下骨塌陷,关节坏死面进一步扩大;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关节破坏进一步加重;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可推迟或组织膝关节的进一步坏死.

    作者:夏志刚;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偶发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我院2010年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0年入院,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初诊甲状腺舌骨囊肿,术前腹部B超发现左侧肾上腺肿块,转泌尿外科就诊.

    作者:张蓓;黄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

    目的 总结应用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结果.方法 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5 ~ 75岁,平均(43.8±14.7)岁.其中28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杂交手术,1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变化.结果 40例主动脉瘤患者中治愈出院的为36例,治愈出院率为90%.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10%.存活患者无截瘫及脑中风发生.杂交手术组和Bentall手术组肝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患者术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多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和分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体外循环中注意保护肝脏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作者:姚俊红;陈劲进;孙国林;肖颖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后栓塞情况、手术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6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后,瘤腔完全栓塞33例,次全栓塞12例,不完全栓塞1例.瘤颈4 mm以下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4 mm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Rankin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栓塞成功率高,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高者,约占46.2%[1],损伤后如被漏诊或治疗不适当,可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定,终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2].临床上治疗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方法较多.我们使用异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江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科主治医师手术技巧培训新模式的探索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机构内部的竞争不断持续增强,如何培养好医院人才是一个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1].而骨科主治医师是骨科病房工作的主力军,是骨科发展的动力[2].但是,当今骨科学分工越来越细,骨科病种纷繁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日新月异,使得骨科主治医师业务成长缓慢,对骨科主治医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骨科主治医师的培养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即无现有教材,又缺乏既定模式.

    作者:陈亮;王子明;杜全印;王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大麻素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脑区大麻素CB1、CB2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探索大麻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单标、双标的方法研究2种大麻素受体在成年大鼠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中有CB1、CB2受体的表达,海马、大脑皮层、脑干以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的神经元有较高表达,且2种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差异较小,基底神经节区有中等表达,而胼胝体区未发现有神经元表达.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中发现CB1、CB2受体的表达.结论 大麻素受体CB1、CB2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均有分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作者:吴永涛;冷少华;刘宏亮;姚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5例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9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 15例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45例胸腔镜手术为VATS组,70例常规开放手术为开放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 VAT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6.65±53.56) min、(105.13±47.51) mL、(9±7.73)d均优于开放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92.35±63.61)min、(148.89±107.42) mL、(11.32±7.20)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明确后依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5年存活率高.

    作者:徐庆元;温剑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郭瑛;黄智;彭波;云雄;李伟;杨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