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

邓旭;舒钧;浦波

关键词:高迁移率蛋白1, 骨关节炎, 骨肉瘤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早被发现是在1973年,Goodwin等[1]利用羧甲基纤维素色谱法从小牛胸腺中分馏并进行氨基酸分析和分子量测定.但是首先有报告证明这种蛋白质在后期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却是在1999年,Wang等[2]利用小鼠建立的内毒素血症模型,从开始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或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1,IL-1)的8h后,小鼠体内开始出现HMGB1.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早被发现是在1973年,Goodwin等[1]利用羧甲基纤维素色谱法从小牛胸腺中分馏并进行氨基酸分析和分子量测定.但是首先有报告证明这种蛋白质在后期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却是在1999年,Wang等[2]利用小鼠建立的内毒素血症模型,从开始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或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1,IL-1)的8h后,小鼠体内开始出现HMGB1.

    作者:邓旭;舒钧;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壁原发性滑膜肉瘤1例

    滑膜肉瘤(synoviosarc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软组织肉瘤,发生率占软组织肉瘤的5% ~ 10%.腹壁发生率约占滑膜肉瘤2.6%,外科手术治疗复发率很高.我院2013年1月收治1例腹壁滑膜肉瘤患者,现就本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朱宝宇;杨新征;昌国华;方爽;崔明福;侯文佳;冯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彻底止血前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 制作大鼠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彻底止血前不同复苏压力(50 mmHg、60 mmHg、70 mmHg、80 mmHg和90 mmHg)对输液量、失血量、血流动力学、大脑灌注以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复苏压力对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失血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复苏压力的增加,大鼠的失血量、输液量逐渐增加,当复苏压力大于80 mmHg时,其失血量和输液量显著高于70 mmHg.当复苏压力小于70 mmHg时,随着复苏压力增加,脑含水量和血流量逐渐增加,70 mmHg复苏组脑含水量接近假手术组,而80 mmHg和90 mmHg组的血流量反而下降.血压维持在50 mmHg、60 mmHg、70 mmHg动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明显高于常压(80 mmHg和90 mmHg)复苏组;50 mmHg、60 mmHg、70 mmHg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理想的复苏压力是70 mmHg,它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水肿,提高动物存活率.

    作者:朱娱;田昆仑;吴跃;蓝丹;陈向云;刘良明;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科专科手术室提高手术效率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手术室模式能否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影响患者手术质量.方法 与手术室合作建立骨科专科手术室(实验组),配备固定麻醉师、护士和手术医生,对专科手术室进行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周转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记录,并与传统手术室(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实验组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手术总体时间缩短了23 min(P <0.001),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0.019),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更少(P=0.03).结论 专科手术室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手术效率,且不影响医疗质量.

    作者:陆焱;刘杰;云雄;黄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alo式寰枢椎骨折睡眠枕的制作与应用

    由于现代交通伤受伤机制比较复杂,直接或间接外力造成上颈椎骨折患者越来越多,上颈椎骨折可能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其潜在危险很大,对上颈椎骨折患者的颈部保护尤为重要,为维持患者上颈椎的稳定[1],临床常采用Halo式头颈胸支具来保护.Halo式架解决了患者早下床活动的问题,但睡眠质量差,患者比较痛苦.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设计一个Halo式睡眠枕,形状大小符合Halo式头颈胸支具的大小,并符合人体的颈部生理弯曲,大大增加了患者颈部的舒适度,解决了患者的睡眠困难的问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杰;韩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也并不少见,但临床上首诊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我院诊治的1例首发症状为眼部并发症的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衡頔;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后栓塞情况、手术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6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后,瘤腔完全栓塞33例,次全栓塞12例,不完全栓塞1例.瘤颈4 mm以下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4 mm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Rankin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栓塞成功率高,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 2014.1),EMBase(~ 2014.1),CBM(~2014.1),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0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可以提高神经性糖尿病足的治愈率[RR 1.36,95% CI(1.16,1.61)],而30μg/g剂型的rhPDGF凝胶作用不明显[RR 1.32,95% CI(0.66,2.63)].rhPDGF凝胶可能会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更有效地使溃疡面缩小.此外,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使用比较安全.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PDGF凝胶治疗神经性糖尿病足,可以增加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有利于使溃疡面的面积缩小.rhPDGF凝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曾芳馨;彭祖江;田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CP-1、NF-κ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2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分为早期DN组(n=27例)、临床DN组(n =25例)和晚期DN组(n=24例),检测3组血清MCP-1、NF-κ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蛋白排泄率(UAER)表达水平,同期选择2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各组DN患者血清SCr、BUN、UAER、MCP-1、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血清MCP-1和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与血清SCr、BUN、UAER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 NF-κB和MCP-1表达水平升高均参与了DN发生、发展过程,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途径,进而下调MCP-1表达水平可明显延缓DN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管凌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的研究

    尿路梗阻性疾病为尿路任何部位发生结构改变而导致尿流排出不畅的一组疾病.这种梗阻性疾病终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肾实质造成损害,发展为梗阻性肾病[1.梗阻性肾病可由完全梗阻及部分梗阻所致,临床上除极少结石病例及手术意外结扎输尿管外,大都表现为部分梗阻[2].而部分梗阻与完全梗阻的病理生理进程又不尽相同.因此,对于部分梗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导致梗阻性肾病重要病因之一,输尿管部分梗阻(partial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PUUO)近年来一直是研究者们致力研究的方向.

    作者:蔡勇;白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情志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干预及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原则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则按照情志护理原则,在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通过辩证分析,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心率、血压、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比较实行情志护理与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过情志护理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上升趋势缓慢,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患者麻醉前心率、血压升幅低于对照组,且在术后能够迅速降回正常水平左右.结论 情志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满意度.

    作者:贺宝艳;李晓艳;呼敏;刘改卫;曹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假性肠梗阻(CI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8例CI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原发性,12例为继发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腹胀、腹部膨隆,胃肠造影和结肠镜检查发现肠动力减弱,无机械性梗阻原因.11例行保守治疗,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其中2例因营养不良、衰竭死亡;手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CI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情严重者经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继发性肠梗阻患者应重视病因治疗.

    作者:王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手术疗效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3例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住院患者,共35个膝关节,其中27例膝关节有手术适应证.27例膝关节术前膝关节HSS评分59~84分,平均(63.4±3.8)分.根据膝关节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5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7例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及5例自体软骨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3年,HSS评分73~ 94分,平均(77.6±4.8)分.有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软骨下骨塌陷,关节坏死面进一步扩大;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关节破坏进一步加重;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可推迟或组织膝关节的进一步坏死.

    作者:夏志刚;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和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3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胆道引流,比较引流前后患者的免疫和炎症状况.结果 引流后患者的IL-6、IL-8、CRP、CD4+、CD8+与引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患者的TNF-α明显低于引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胆道引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TNF-α水平,TNF-α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的敏感因子.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期间无感染等并发症.39例患者中36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 ~14个月,平均10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未发生螺钉切割或髋内翻等并发症,骨折术后均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1.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珊成;罗剑;陈惠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进展

    结直肠癌是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据统计2010年美国有140 000例新发结直肠癌和52 000患者因结肠癌而死亡l1].中国近年来因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在我国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大多为中晚期,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作者:梁天伟;孙轶;韦永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及创面细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植皮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吸引术对于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焕林;吴杰;杨冬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56例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的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普通胃镜下的表现,为提高基层医院EGC的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早期胃癌56例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分型及各型表现以及亚甲蓝着色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部22例(39.3%),胃体部18例(32.1%),胃角部10例(17.9%),贲门部6例(10.7%).单个病灶直径为0.5~2.6 cm,平均(1.28±1.36) cm.Ⅰ型(隆起型)12例(21.4%),Ⅱ型(平坦型)36例(64.3%),其中Ⅱa型(浅表隆起型)10例(17.9%),Ⅱb型(浅表平坦型)2例(3.6%),Ⅱc型(浅表凹陷型)24例(42.9%),Ⅲ型(溃疡型)2例(3.6%).56例患者经亚甲蓝染色后,病变黏膜呈黑色或深蓝色48例(85.7%),浅蓝色6例(10.7%),不着色2例(3.6%).结论 EGC好发于胃窦部,以Ⅱc型为主,多数病变亚甲蓝染色呈深蓝色.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李淼;鹿志军;成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大麻素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脑区大麻素CB1、CB2受体分布的细胞类型,探索大麻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单标、双标的方法研究2种大麻素受体在成年大鼠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中有CB1、CB2受体的表达,海马、大脑皮层、脑干以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的神经元有较高表达,且2种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差异较小,基底神经节区有中等表达,而胼胝体区未发现有神经元表达.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中发现CB1、CB2受体的表达.结论 大麻素受体CB1、CB2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均有分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作者:吴永涛;冷少华;刘宏亮;姚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高者,约占46.2%[1],损伤后如被漏诊或治疗不适当,可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定,终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2].临床上治疗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方法较多.我们使用异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江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