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李诗;林景波
目的:观察髌骨整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髌骨整形组与膝关节置换组,每组2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HSS评分、WOMAC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价等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整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膝关节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髌骨整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疗效可靠,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髌骨整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高峥嵘;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恙螨为此病的传播媒介,多发生于夏秋季,67月为高峰,人群普遍易感[1]。临床表现多样化,合并症较多[2]。2013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恙虫病合并肺部感染及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翁建莲;谢志红;张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 CME)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10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68例行CME为CME组,34例行传统手术为传统手术组,对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ME组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稍增加,术后引流量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ME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增多,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CME技术具有减少肿瘤播散、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的优势。
作者:林武华;黄前堂;李俊青;楚军敏;何玉芬;周琦;崔剑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也是涉及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类别广的一门学科。医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期多门医学课程的学习,尤其是临床医学课程。
作者:杨波;陈卫军;董世武;刘光久;李振强;朱楚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胆囊残留病变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残留病变的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对病变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残留病变经手术均被成功切除,患者术前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 d,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其余术后效果良好,出院时所有患者血检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开展胆囊切除术,做到准确无误,能大限度防止胆囊发生残留病变。如发现患者有较明显的胆囊残留病变症状应及早诊治,并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周正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头静脉末端注入贵要静脉的变异极少见,作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局部解剖时发现1例头静脉变异(图1),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给临床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0%福尔马林固定的男尸1具,约62岁,身高167cm,发育正常,双上肢对称等粗,外观无任何畸形。解剖显露左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等结构,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径线。
作者:余修贵;曹小明;李立新;黄小林;胡龙龙;蔡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内镜超声指导下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79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行内镜下黏膜下肿块切除和病理学检查,对比内镜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超声检查准确提示了肿瘤所在层次,通过内镜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切除了所有病变,术后5例发生少量出血,6例因切除黏膜较多造成食管狭窄,经处理后预后可。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黏膜下肿瘤,可用于指导黏膜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贾方;邝胜利;杨惠;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共3个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实验对照组,C组为实验组;B组给予常规护理,C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肌肉按压、关节被动运动、皮肤护理等护理干预。应用BBB评分和斜坡试验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和电子天平称量,观察大鼠腓肠肌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肌电反应和肌湿重变化。结果 BBB评分和斜坡试验结果基本一致,C组与B组相比,C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改善,但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后肢功能评分相差很大;腓肠肌肌电反应纤颤电位波幅C组较B组高;腓肠肌湿重下降C组较B组减轻。结论护理干预可延缓肌肉萎缩速度、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部分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宋碧英;李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术( ACDF)及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术( ACCF)对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CCF组和ACDF组,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脊髓功能、颈椎正侧位和屈伸动力位X线片检查,记录Cobb’ s角及融合节段高度并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ACD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ACCF组(P<0.05),2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融合节段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ACDF组在术后Cobb’s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CCF组(P<0.05)。结论 ACCF和ACCG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比较满意,其中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融合节段Cobb’ s角改善程度明显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常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 min、住院时间(13.4±4.0) d、肛门排气时间(2.3±0.5) 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 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 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 mL与对照组(146.6±36.7) 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CME组TNM 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 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0,0.0028)。 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9,P=0.032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作者:孙广伟;李华章;易应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78眼),将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病例32例(40眼)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眼压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房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有2例发生前房渗出,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稍轻;2组患者无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虽然术后前房反应稍重,但用药后很快缓解,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作者:徐茂晖;许长生;颜巧灵;李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气囊导尿管行留置导尿,常规拔出导尿管前应抽尽囊内液体,但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及感染等因素,往往导致尿管气囊变形、囊壁结晶等改变,使囊内液体不能全部抽出,导致拔管困难、增加患者痛苦。笔者巧用生理盐水10 mL推注并回抽的新方法可顺利拔出尿管,患者无任何不适,现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杜贞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环孢素A( CsA)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44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 LR)复苏组、CsA 1 mg/kg、5 mg/kg和10 mg/kg组。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后,观察不同剂量CsA治疗对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的影响,同时通过股动脉和左心室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CsA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 MAP)、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左心室压力大上升/下降速率(± dp/dtmax )和心率( HR)的影响。结果 CsA(5 mg/kg和10 mg/kg)可明显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休克后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MAP、LVSP、± dp/dtmax和HR都显著降低,LR复苏可使各项指标有所回升,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sA(5 mg/kg和10 mg/kg)可明显升高LVSP和± dp/dtmax ,在复苏2 h时明显高于LR组,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CsA显示出较好的抗创伤失血性休克作用,其中以5 mg/kg和10 mg/kg的给药剂量效果明显。
作者:杨光明;彭小勇;李涛;徐竞;刘良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ALIF)组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PLF)组、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每组40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机体功能情况。结果 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3±12.1) h,术中出血量为(60.3±9.5)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5±0.7) d,NRS评分为(1.5±0.2)分,术后3、6、9、12个月后的ODI评分分别为(24.1±3.4)分、(19.4±3.1)分、(13.5±2.5)分、(9.8±1.6)分,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LIF组和PLF组,PLIF组椎间隙高度(9.3±1.2) mm,明显大于ALIF组和PLF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在腰椎滑脱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刘岗;辛立文;梁源清;唐祖林;唐勇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43例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75岁年龄为界分组,其中观察组(大于或等于75岁)47例,对照组(小于75岁)96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缘长度、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死亡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和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是术后总并发症增多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和合并糖尿病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只要严格选择病例,手术前后注意监测并积极处理合并症,熟练操作,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覃绍胜;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88例患者均在显微直视下手术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量表( GOS)评价预后,观察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5±20.3) min,术中出血量(45.2±21.5) mL;术后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GOS评分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46例,预后良好率47.7%,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8例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4.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预后良好,死亡率低;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显著好转。
作者:刘海鹏;郑克彬;单小松;王冀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与氨酚羟考酮2种镇痛药物对军队训练伤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为军队训练伤的镇痛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90例训练伤伤员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塞来昔布、氨酚羟考酮以及安慰剂镇痛,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4、6、8天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对比其药物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塞来昔布在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小于氨酚羟考酮组,且不良反应较氨酚羟考酮轻或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相比氨酚羟考酮的镇痛作用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应为军队训练伤镇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昊聪;柴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消化内镜是诊疗消化系统空腔脏器病变的重要工具,随着多种消化内镜,如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等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消化系统空腔脏器疾患的诊疗不断向精细化、微创化发展,而在培训消化内镜医师时,如何减少和避免培训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对培训开展有重要意义[1]。
作者:甘涛;朱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的场所由课堂转变成临床,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变成病患,学习方式由讲解转变成自学,学生们需要将前期学习的书本知识归纳、总结,并在临床的学习对象上找到对应点,完成医学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带教经历表明,自学能力强、善于观察和总结问题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快地完成转变。但是,由于长期的填鸭式教育,大部分医学生疲于应付大量书本知识的记忆,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因此也几乎没有自学新知识的机会。研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挑选研讨专题,学生选择搭配,先由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自行查阅文献并简短报告,然后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在骨科见习过程中尝试实施了研讨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现将其中的体会进行总结报告。
作者:侯天勇;罗飞;许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患者68例,其中胸腔镜手术34例,胸骨劈开术34例,术后随访1~6年。结果VATS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90.1±15.0) min,出血(45.0±5.5) mL,胸腔引流(2.5±1.2) d,术后住院时间(7.0±1.2) d,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8.0±12.5) min,出血(118.5±17.5) mL,胸腔引流(4.5±1.3) d,术后住院日(11.0±2.5) d,肌无力危象2例。2组患者中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较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更具优势,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罗昭全;赵雄飞;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