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陈志军;梁立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摘要:在影像学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几种常用的检查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本文综述了它们在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进展.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的日趋完善,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现对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蒙秋;秦杰;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6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因分布、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638例AP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分型、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P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20~6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和<20岁患者,病因以胆源性为主,高脂血症成为第二位因素,糖尿病因素不容忽视,同时各因素间相互影响,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及时用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挽救患者生命,老年AP症状隐蔽,应高度重视.结论 AP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互为因果又恶性循环,应做好高危人群科普工作,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进一步探讨AP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汤德良;邢佳丽;沈君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中药组合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中药组合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蒸馏水;益气活血组(B组):黄芪+三七;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组(C组):丹参+毛冬青;行气活血组(D组):丹参+降香;补肾活血组(E组):丹参和淫羊藿.每组20只,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1h,自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中药各组PT、TT、APT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配伍中药均有确切抗凝效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各种配伍应用.

    作者:冯雪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青少年牙龈出血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青少年牙龈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诊治的青少年牙龈出血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部因素87例,占82.1%,其中牙龈炎57例,占53.8%;全身因素19例,占17.9%,其中血液系统性疾病18例,占17.0%.用明胶海绵止血,效果满意.结论 青少年牙龈出血病因较多,需注意鉴别诊断,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作者:林锦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 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曙光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并对其中医症候及不同辨证分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在11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临床症状以乏力、视物模糊、口干口苦、手足发麻等较为多见,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结论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大多数病人有虚实夹杂的表现,临床上本虚以气虚、肾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在气血津液辨证中以气虚证多见,脏腑辨证中以肾精亏虚证多见.

    作者:汪颖珏;徐佩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床患者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 找出加床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管理对策,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组织护士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病区加床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巡查、护理查房中发现的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制订管理措施,加强对加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结果 加床总人数为135人次,加床患者护理质量总体情况良好,无因加床管理不善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及时发现加床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加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了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李小银;覃金海;岑展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鹤山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我市2002-2008年度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根据我市2002-2008年度的结核病报表及有关总结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项目实施期间(2002-2008年)发现涂阳患者1 101例,治愈1 001例,新涂阳患者登记率平均为36.3/10万,初、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平均为91.6%和88.7%.结论 我市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显著,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和技术对结核病疫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梁剑晖;冯予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包皮套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儿425例体会

    目的 总结包皮套扎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包茎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425例包皮过长包茎患儿行包皮套扎术后的效果.结果 425例手术时间短,无出血,阴茎外形美观,术后10~21 d包皮套环脱落;无继发性出血及感染,一期愈合;78例患者局部水肿和疼痛;5例患儿出现龟头嵌顿现象,6例患儿出现排尿困难;术后随访满意.结论 包皮套扎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具有手术时间短、外形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康永明;孙先禹;何俊;曾定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灌注化疗及宫颈搔刮治疗宫颈妊娠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经皮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化疗联合子宫动脉栓塞(UAE)及宫颈搔刮治疗宫颈妊娠临床效果及以后妊娠的结局.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UAE并宫颈搔刮的18例宫颈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 18例宫颈妊娠患者中,有6例活动性阴道出血者行急诊UAE后立即止血.另外12例无活动性出血者择期行UAE.所有患者在UAE后行宫颈搔刮,出血5~10 ml.所有患者均治愈并保留生育功能,无严重并发症.18例患者中,在UAE后自然受孕3例,有1例自然流产,有1例中孕13周人流,1例孕足月顺产,无母婴并发症.结论 动脉灌注MTX化疗联合UAE加宫颈搔刮是治疗活动性、危及生命大出血的宫颈妊娠患者的微创方法,能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杨虹;郭映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的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颈动脉正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越严重.

    作者:邵振兴;孙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疏血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倒,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7天开始给予疏血通6ml,1次/d静滴,共14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21天分别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g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在第21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69.0%)显著高于对照组(47.6%),试验组未见血肿扩大、再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良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付怀栋;庄会艳;林福军;杜守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542例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 2542例患者在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均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护理人员给予术前、术中、术后人性化护理.结果 2542例患者因护理得当,配合到位,检查与治疗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对检查过程无记忆.结论 此方法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默契的配合与人性化的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的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干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京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2x7受体在癫痫中的作用

    P2x7受体结构和功能独特,在炎性反应与免疫反应中对机体具有重要作用.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2x7受体表达迅速上调并介导多种信号级联反应(包括TNF-α和IL-1β的启动和快速释放).本文将就P2x7受体通过调控TNF-α、IL-1β影响癫痫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程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监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监测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 coccus aureus,MRSA)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并与同时期院感监测标本中检出的MRSA一起做同源性检测分析.方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并检测mecA基因的携带情况,比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同时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方法对MRSA做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7株,MRSA检出率为63.2%(74/117).MRSA感染以呼吸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的患者居多.MRSA在痰液样本中分离率高(25.7%),其次是伤口分泌物、脓液(17.6%)和尿液标本(14.9%).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如氨苄西林(100%)、红霉素(83.8%)、阿奇霉素(82.4%)、诺氟沙星(82.4%)、环丙沙星(68.9%)、克林霉素(68.9%)、丁胺卡那(64.9%)、四环素(60.8%)、氯霉素(55.4%)、氧氟沙星(51.4%)、复方新诺明(39.2%)、米诺环素(25.7%)、利福平(13.5%)、莫匹罗星(2.7%),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为100.0%.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ERIC-PCR分型,将74株MRSA分成8个型,同型菌株多来源于同一病房.结论 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医护人员手、床单和医疗器械等导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MRSA医院内传播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管理,是预防MRSA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晓红;王震;施瑜;曹珍娣;印夏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甲状舌管囊肿(瘘)手术治疗及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瘘)临床诊治方法及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56例甲状舌管囊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瘘),未发现恶变;术后随访6~24个月,有1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78%.结论 手术是甲状舌管囊肿(瘘)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不彻底性是导致术后复发根本的原因;掌握甲状舌管囊肿(瘘)发病机理,避免急性炎症期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而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瘘管,则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周博;陈妮娜;崔振英;周诗侗;李靖;后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手术继发重度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索手术继发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腹部急诊手术继发重度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后期完全戒酒率为58.3%,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手术继发重度酒精戒综合征患者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戒断症状,采取安全措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原发病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保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本文就椎管内麻醉方法的近期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浦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急性发病期患者因其自制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往往出现的自伤或他伤,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我科于2011年6月7日收治一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凝血四项标本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检测对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凝血4项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其检测结果有何影响.方法 取30例抗凝血标本,使用日本Sysmex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按要求采集1.8 ml静脉血混匀、离心后立即上机检测,和在室温分别放置2 h、4 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标本在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计数呈下降趋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直接计数逐渐上升.结论 2h、4h所测定结果与立即检测的结果PT、Fbg、TT,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只要在4h内完成标本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而APTT在4h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检查应在2h内完成.

    作者:申卫和;黄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6、TNF-α、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6、TNF-α、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比浊法对74例RA患者(RA活动期组48例、RA非活动期组26例)血清IL-6、TNF-α、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血清IL-6 [(8.03±0.98)pg/L]、TNF-α [(7.54±0.82)pg/L]、CRP[(11.40±1.25)mg/L]等检测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6[(10.42±1.51 )pg/L]、TNF-α[(10.32±1.34)pg/L]、CRP[(15.02±1.8 1)mg/L]等检测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r=0.61,P<0.05); IL-6、TNF-α.与CRP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r=0.52,r=0.71,均P<0.05).结论 检测RA患者血清IL-6、TNF-α与CRP水平对观察其病情变化具有重重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秀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