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钾血症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吴忠;李海嵘

关键词:低钾血症,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机制
摘要:电解质紊乱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代谢紊乱,钾离子紊乱更是因其凶险的并发症被大家所关注,而在所有并发症中,尤以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为甚.对于钾离子紊乱所引发的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相信各级临床工作者都是熟练掌握及从容应对的,然而正因如此,对于一些通常认为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心律失常可能难于与电解质紊乱联系起来,导致错失很多早期干预的大好时机.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例低钾血症相关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大家分享,一是抛砖引玉,希望同道提出更多、更容易忽视的相关临床现象供大家探讨,二则与各位同道共勉,在科学认知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职能处室联系临床工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大型综合型医院建有庞大的组织系统,为推行执行力,医院常常设立不同的管理模式.本文简要介绍职能处室联系临床工作制度的由来、形式和取得的成效,并对采取该制度做了讨论.

    作者:苏颖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的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颈动脉正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越严重.

    作者:邵振兴;孙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62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500 mg qd)+阿莫西林(1 g bid)+ RBC(350 mg bid)治疗10d;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500 mgbid)+阿莫西林(1 g bid)+泮托拉唑(40 mg bid)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在疗程结束4周后检测两组Hp的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3.55%( 29/31)、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的缓解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0.32%(28/31)、87.10%(27/31)和1290%(4/31)、9.68%( 3/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RBC三联疗法根除Hp疗效优于标准三联疗法.

    作者:杨爱萍;李正安;蒙启飞;金艳;张人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在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而治疗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容量的变化极为重要.每搏输出量变异度比传统监测指标能更精准指导快速液体复苏,维持佳前负荷,改善容量管理,防止由于低血容量导致的低灌注和过度复苏,并进一步干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将从每搏输出量变异的特点、机理、研究进展、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阵;刘亚凤;胡念丹;苏薇薇;李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手术继发重度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索手术继发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腹部急诊手术继发重度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后期完全戒酒率为58.3%,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手术继发重度酒精戒综合征患者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戒断症状,采取安全措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原发病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保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542例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 2542例患者在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均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护理人员给予术前、术中、术后人性化护理.结果 2542例患者因护理得当,配合到位,检查与治疗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对检查过程无记忆.结论 此方法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默契的配合与人性化的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的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干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京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中药组合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中药组合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蒸馏水;益气活血组(B组):黄芪+三七;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组(C组):丹参+毛冬青;行气活血组(D组):丹参+降香;补肾活血组(E组):丹参和淫羊藿.每组20只,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1h,自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中药各组PT、TT、APT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配伍中药均有确切抗凝效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各种配伍应用.

    作者:冯雪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urvivin与PLK1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T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PLK1表达的研究,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探讨Survivin、PLK1与T细胞淋巴瘤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T细胞淋巴瘤及3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Survivin、PLK1的表达.结果 T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PLK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表达(P<0.05).Survivin、PLK1蛋白在不同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PLK1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Survivin、PLK1蛋白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PLK1在T细胞淋巴瘤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与临床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无关.两者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和PLK1的高表达可能是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作者:贺荣芳;赵强;谢黎明;龚邵新;胡义艳;张小丽;阳帅;唐运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床患者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 找出加床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管理对策,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组织护士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病区加床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巡查、护理查房中发现的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制订管理措施,加强对加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结果 加床总人数为135人次,加床患者护理质量总体情况良好,无因加床管理不善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及时发现加床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加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了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李小银;覃金海;岑展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降低肝脏手术患者呼吸道系统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本病区2009-2010年期间行肝脏手术治疗的137例患者护理过程做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 利用本文所述方法加上个性化护理措施,本病区在观察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呼吸道系统并发症.结论 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减轻患者术后腹部伤口张力,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住院费用,患者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提高.

    作者:孙克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2x7受体在癫痫中的作用

    P2x7受体结构和功能独特,在炎性反应与免疫反应中对机体具有重要作用.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2x7受体表达迅速上调并介导多种信号级联反应(包括TNF-α和IL-1β的启动和快速释放).本文将就P2x7受体通过调控TNF-α、IL-1β影响癫痫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程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出院后随访观察5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脑钠肽(BNP)值的变化以及随访5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BNP值、IVS、LVP、LVEDD、LVESD值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LVEF值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明显(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以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症状的心功能.

    作者:周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口腔修复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因为口腔修复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材料众多,而且器械和材料接触血液和唾液频繁,再加上诊疗环境、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极易污染,是医院易造成交叉感染的科室之一.医院感染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严重危害,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2005年3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作者:吴丽娜;谢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的日趋完善,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现对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蒙秋;秦杰;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管内支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对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狭窄的血管行支架置人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30例患者中23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对14例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及16例严重狭窄的颈总动脉行支架置入术,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对于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韦名然;涂锦泉;樊晓军;付勇强;周利;蓝天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6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因分布、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638例AP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分型、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P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20~6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和<20岁患者,病因以胆源性为主,高脂血症成为第二位因素,糖尿病因素不容忽视,同时各因素间相互影响,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及时用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挽救患者生命,老年AP症状隐蔽,应高度重视.结论 AP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互为因果又恶性循环,应做好高危人群科普工作,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进一步探讨AP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汤德良;邢佳丽;沈君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治疗与药物治疗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与化学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 1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组(A组50例)和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组(B组50例),比较两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及患侧输卵管再次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A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76%,宫内妊娠率70%,患侧输卵管再次异位妊娠12%;B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40%,宫内妊娠率48%,患侧输卵管再次异位妊娠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的功能取决于其通畅情况,通过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可有效地判断输卵管通畅情况;就提高今后宫内妊娠率、减少患侧输卵管再次异位妊娠率等方面,腹腔镜保守手术均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宁丰;黄玉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疏血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倒,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7天开始给予疏血通6ml,1次/d静滴,共14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21天分别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g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在第21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69.0%)显著高于对照组(47.6%),试验组未见血肿扩大、再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良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付怀栋;庄会艳;林福军;杜守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物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2004-2010年采用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治疗63例良性甲状腺肿物患者,均在颈丛麻下行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单侧甲状腺肿物采取腺叶全切除术,双侧采取腺叶次全切除术.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均顺利,术野显露充分.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声音嘶哑,无手足抽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领小切口愈合良好,美学效果好.结论 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物,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具有美容效果.

    作者:符敏;李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9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5.6%、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2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且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红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