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凯;叶露;于英妮
目的 研究姜黄素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为AML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MTT实验检测姜黄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经姜黄素处理后,用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用Western blot检测CAV-1、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 MTT实验证明了姜黄素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随作用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姜黄素作用HL-60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并且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AV-1蛋白水平增高,而AKT、p-AKT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上调HL-60细胞中CAV-1的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闵旻;高清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的4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明确的并发症15足,所有病例随访12~26个月,平均21.5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30足,良8足,可3足,差5足,优良率为82.6%.结论 术前仔细清洗患足及应用抗真菌药物、足跟部肿胀消除后再手术、术中跟骨解剖复位、必要时植骨和缝皮时分层缝合等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作者:袁志根;蒋国安;付三清;谭赞;艾缘;米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苯肾上腺素不同给药时机处理剖宫产患者腰麻后低血压对新生儿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100% (A组)、90%(B组)、80%(C组)时以50 μg/min的速度输注苯肾上腺1 min,血压高于基础值停止输注.记录术中BP、HR、SpO2、麻醉平面、麻醉开始到切开子宫的时间(T)、胎儿娩出前苯肾上腺素的总用量、胎儿脐动脉血pH和在胎儿娩出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B组和C组脐动脉血pH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肾上腺素消耗量B组和C组明显多于A组,C组明显多于B组(P< 0.05);1 min和5min 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麻剖宫产手术中,未出现明显血压下降时就开始应用苯肾上腺素维持母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更有利于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的稳定,并可以明显减少苯肾上腺素的使用量.
作者:王文凯;叶露;于英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分泌物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门诊妇科就诊的3 248例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UU及CT的核酸检测,并按年龄分组比较.结果 3 248例标本中UU的检出率为57.8%;CT的检出率为2.6%;UU合并CT的检出率为7.0%.UU、CT及UU合并CT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分别为:≤20岁(68.3%、2.4%、9.8%);21~30岁(58.4%、3.5%、7.7%);31~40岁(51.4%、1.1%、6.5%);41~50岁(59.3%、0、0);≥50岁(50.0%、0、0),UU、CT及UU合并CT在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的感染呈年轻化趋势,UU的检出率高,且UU合并CT感染的检出率也不低,当前女性阴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作者:高慧;方健源;胡淑芬;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临床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组)52例,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非NAFL组)56例,检测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酶、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相关因素并组间比较,NAFL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相关性检验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NAFL组BMI、腰围、FBG、FINS、GHbA1c、UA、TC、TG、HDL及LDL水平与非NAF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I、腰围、TG及LDL与NAFL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BMI、腰围、TG及LDL是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NAFL的高危因素.
作者:马松炎;简希尧;徐永辉;文毅;张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胎儿心脏畸形是胎儿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仍然是我国近年来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了解目前我国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现状及进展,减少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宫内手术、大限度地降低误漏诊率、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方面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玮;丁琳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腹腔手术后预防性引流效果更好的引流方法.方法 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F28号单腔直通硅橡胶引流管裁剪成须条状,关腹前放置于腹部手术后需引流的部位(称为A组共52例),观察引流效果,与同期在本科手术的另一组放置双套管引流的腹部手术(称为B组共51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腹腔积液比例A组(5.77%)少于B组(19.61%),腹膜炎比例A组(7.71%)少于B组(31.37%),体温升高比例A组(11.54%)少于B组(29.41%),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比例A组(51.92%)少于B组(72.55%);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制须条状引流管在腹腔手术后的引流效果优于双套管.
作者:赖万强;朱高勇;杨剑波;毛献双;凌雪君;陈玉龙;唐宗富;黄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凯格尔训练方法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表及评分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134例患者(年龄21~42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n=68)及对照组(n=66).康复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性健康教育及凯格尔训练指导,2~3次/d,每次练习15~30 min,持续8周以上.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频度、及性交痛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康复组在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频度、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凯格尔训练能有效改善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该法简单、实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冯小丽;李先锋;吴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81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74例在服药过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为出血组,其余无出血的207例为非出血组,行胃镜检查了解胃、十二指肠损伤情况并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分析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6%( 74/281),出血组在年龄>65岁、既往出血病史、Hp感染中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Hp感染、过去出血史、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祝玲;王健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术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77例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的产妇资料,未使用抗生素的为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体温、血相、伤口愈合情况、伤口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体温达38.0℃的有6例,对照组有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P>0.05);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为(10.2±2.0)×109,对照组为(9.8±1.9)×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82,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比率为(73.3±11.6)%,对照组为(71.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P<0.05).观察组伤口甲级愈合76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2例,对照组分别为80例、10例、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3,P>0.05).观察组在第1、第2、第3个24h,VAS评分值分别为(4.6±1.5)分、(3.5±1.3)分、(1.9±1.0)分,对照组分别为(4.4±1.3)分、(3.5±1.2)分、(2.0±1.0)分,同一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是否使用抗生素对伤口的愈合并未起到明显影响,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均无需使用抗生素.
作者:杨梅;阚奇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消化内科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69例,不良反应19例,其中液体渗出11例,静脉炎7例,肝素帽脱出1例.结论 年龄>60岁及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严密观察浅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浅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应用.
作者:欧华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自建成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来收治眼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眼科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运用该系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资料搜集内容全面,并可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即时传输手术信息,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医院成本,为手术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提高治愈率,增加了患者满意度,P<0.05,但同时减少了医护患之间交流,使患者入室精神状态欠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眼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临床手术室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4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800~1 2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d1、d8;奥沙利铂135 mg/m2,静脉滴注2h,d1,每21~28 d为一个周期.在用药期间注重心理护理及其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化疗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减轻不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24例,10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受损,20例外周神经毒性发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无一例死亡.结论 胰腺癌生存率虽低,应用GEMOX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安全,近期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较高,所以在用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与护理.
作者:冀小平;郭蓉;鲁明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术前改良备皮方法近年来一直为护理人员研究的热点,如何在保证不引起感染的基础上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术前备皮时间、备皮时毛发剔除的长度、神经外科的皮肤准备、产科手术皮肤准备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高星;李明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切除术腹腔内注入罗哌卡因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14岁行阑尾切除术的小儿4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喉罩或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于关腹前腹腔内注入0.25%罗哌卡因1.5 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回病房后0h、0.5h、1h、3h、6h、12h、18h和24h的客观疼痛评分(OPS)和家长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需要用镇痛药地佐辛例数和使用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在0.5 h、1h、3h、6h、12h的OPS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使用地佐辛总量和总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切口血肿和感染、腹部感染、术后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 小儿阑尾切除术后应用0.25%罗哌卡因1.5 mg/kg腹腔内注药行术后镇痛有效、便捷、安全.
作者:吴善苏;肖建芳;范双炽;吴桂寿;魏秀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6例,采用弥可保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9%(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弥可保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弥可保.
作者: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婴幼儿合胞病毒肺炎、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儿内呼吸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收住院的具有特应质的合胞病毒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炎、吸氧、止咳、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咳喘症状缓解出院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雾化吸入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bid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咳喘症状缓解出院后改用布地奈德气雾剂100 μg bid吸入,4周后改为qd吸入,8周后停药观察.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到哮喘门诊复查,观察其喘息发作的频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临床症状的消失、住院天数及停药后1年内喘息发作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液早期、足量、规范化雾化吸入可减少特应质的合胞病毒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次喘息发作或转变为哮喘的机会,对改善合胞病毒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及哮喘的早期干预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林瑞;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SCI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近几年SCI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曹中华;王金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介绍发展与稳定RhD阴性献血者队伍的经验与体会,促进RhD阴性血型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保障充足的RhD阴性血液供应.
作者:唐秋萍;蔡于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寻找人工流产的佳方法.方法 将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未育妇女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40例,A组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以下简称微管)电动型+利多卡因宫颈黏膜表面麻醉;B组使用微管电动型+手动型+利多卡因宫颈宫腔黏膜表面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情况、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反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宫颈扩张情况和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A组达92%,B组达97.5%;出现人流综合反应A组为3.3%,B组为1.7%;手术时间>5minA组占2.5%,B组占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联合利多卡因宫颈麻醉和宫颈宫腔表面麻醉均具有镇痛、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危险性低的优点,后者镇痛作用优于前者,二者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费用低,不发生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是基层医院.
作者:顾黎红;郑丽华;陈文珠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