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基非妇科细胞学尿TCT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籍晓桃;赵春香;李振强;贾静

关键词:尿, TCT, 非妇科细胞学, 健康体检
摘要:目的 观察尿超薄TCT检测在男性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 247例男性体检,送检新鲜尿液50ml,应用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液基涂片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镜下所见包括:有无癌细胞或可疑瘤细胞、非典型细胞、炎性细胞、微生物.结果 247例健康男性TCT尿检均未发现瘤细胞.检出炎细胞及红细胞、微生物等共89例,占36%,其中检出炎性细胞77例,占31.1%,包括小于30岁1例,30-40岁6例,41-50岁36例,51-60岁34例,(77例包括检出真菌1例,球、杆菌10例,炎性细胞及乳头红细胞混合21例);检出红细胞10例,包括30-40岁2例,41-50岁4例,51-60岁4例;以及检出乳头状尿路上皮细胞2例,包括46岁1例,58岁1例;结论尿超薄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判读可及时预报受检者健康状态,对泌尿系统肿瘤、疾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给男性泌尿系统亚健康人群提供诊治依据.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规律透析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2例,按照随机单盲法进行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每种透析模式观察2个月288人次透析.记录每次透析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低血压发生情况,每个月查一次透析前后血生化情况.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心律下降(P<0.05),血压发生率较常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模式透析前、后分别比较血钾、血钠、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能达到预期透析效果.

    作者:林春梅;曹伟红;萧燕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探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呕吐、面神经麻痹、口唇疱疹、耳鸣、听力下降、嗅味觉消失、臂丛神经损伤.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结论术后针对患者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黄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液基非妇科细胞学尿TCT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尿超薄TCT检测在男性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 247例男性体检,送检新鲜尿液50ml,应用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液基涂片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镜下所见包括:有无癌细胞或可疑瘤细胞、非典型细胞、炎性细胞、微生物.结果 247例健康男性TCT尿检均未发现瘤细胞.检出炎细胞及红细胞、微生物等共89例,占36%,其中检出炎性细胞77例,占31.1%,包括小于30岁1例,30-40岁6例,41-50岁36例,51-60岁34例,(77例包括检出真菌1例,球、杆菌10例,炎性细胞及乳头红细胞混合21例);检出红细胞10例,包括30-40岁2例,41-50岁4例,51-60岁4例;以及检出乳头状尿路上皮细胞2例,包括46岁1例,58岁1例;结论尿超薄细胞学检测TCT结果判读可及时预报受检者健康状态,对泌尿系统肿瘤、疾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给男性泌尿系统亚健康人群提供诊治依据.

    作者:籍晓桃;赵春香;李振强;贾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35例,化疗剂量:第1天使用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到第5天使用顺铂20 mg/m2,21d为一个化疗周期,至少治疗两个周期以上.结果 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14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CR+PR)为4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为88.5%,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68%,以I-II度为主.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时,通过改变顺铂的给药方式,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凌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隐匿性乳腺癌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992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5例隐匿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中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 2例行辅助化疗后,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并继续使用有效同方案辅助化疗、放疗,术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 5年存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行保留乳房的治疗,不影响复发与生存.

    作者:邹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自发性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自发性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12例自发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急诊手术,术前明确诊断8例.行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穿孔段肠外置手术1例,穿孔修补+近段结肠造口术9例,穿孔肠段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Hartmann术)1例.结果治愈10例,死亡2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自发性结肠穿孔多见于老年人,确诊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超;沙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64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10mg/d,均是每日1次,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口腔粘膜溃疡消失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储开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度细菌感染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度细菌感染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重度细菌感染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重度细菌感染患者血浆FT3FT4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有极显著差异;死亡组患者FT3FT4含量与存活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监测重度细菌感染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刘小莲;尹崇清;梁秋波;陆尚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综合性医院抑郁性神经症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抑郁性神经症在综合性医院的误诊情况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2004年至2008年抑郁性神经症206例患者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分值≥20分.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原因引起的抑郁,既往未经过系统的抗抑郁治疗,符合CCMD-3关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CCMD-3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103例,显著进步75例,进步20例,无效8例显效率88.27%,有效率96.2%.结论综合医院临床医生专注于躯体表现,易忽视社会-心理等因素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给予综合性医院医生精神科知识培训,加强神经精神科的会诊,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全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给予规范合理全程个体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治疗能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潘均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58例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8例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58例患者中,除1例放弃救治外其余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轻重与毒蛇种类、就诊时间相关,以神经毒素为主的毒蛇咬伤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咬伤后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护理是否得当,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金梅;杨欢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出血的治疗进展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脑血管病逐年升高.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尤其是重症病人30 d内死亡率高达30%-40% ,预后极差,病残率高.现将近年来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均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窒息新生儿127例心肌酶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的变化.方法比较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心肌酶活性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尤其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要及早监测心功能并采取相应干预治疗措施,减轻心肌损害,从而减少心力衰竭、心肌坏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食管次全切除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1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70例,女47例,年龄36-78岁,平均(56.7±7.2)岁;上段食管癌55例,中段食管癌111例,下段食管癌51例;病变长度<3.0cm者52例,3.1-5.0cm者98例,5.0cm以上者67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205例,鳞腺癌7例,腺癌5例.结果 202例(93.09%) 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62/217),但经及时处理均顺利恢复.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13%、22.58%.食管切缘均无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23例,其中26例已经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采用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是必要的、可行的,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复发,有利于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特别适合食管中上段癌,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例.通过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柯孙葵;林若柏;段红兵;蔡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利培酮对照.方法将66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韦红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早期使用塞来昔布镇痛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使用塞来昔布于膝关节僵硬患者,行膝关节松解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镇痛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硬腰联合麻醉下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同一种方法施行膝关节松解术.在麻醉尚未消退时(一般为术后3h)即开始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mg,每天两次,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栓肛塞,每天两次进行镇痛,连续使用7d.指导患者结合CPM机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进行镇痛效果评估,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各时点可视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塞来昔布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镇痛,副作用小,镇痛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叶久敏;卿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36例分析

    目的 分析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取头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我中心所开展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的原因与麻醉效果差肌肉不够松弛、胎头高浮或深嵌骨盆、胎儿过大、臀位或横位有关.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前必须判断麻醉效果、估计胎儿大小以及胎先露下降等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避免术中取头困难的发生.

    作者:吴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疱疹性咽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均予对症、静滴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及疱疹消失平均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炎在退热、口腔疱疹溃疡恢复、进食方面优于传统疗法,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无痛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高心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200例进行微波治疗的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的病情、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2100微波治疗仪对200例(轻度63例、中度102例、重度35例)宫颈糜烂患者行微波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微波治疗轻、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0%(63/63)、99.02%(101/102)、91.43%(32/35),总有效率为98.00%(196/200).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糜烂面直径与照射时间呈正比.结论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根据糜烂面积和不同组织声能量沉积的差异决定照射时间可提高治疗过程的可控性及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廖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咪达唑仑在重度创伤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重度创伤患者在不同麻醉深度下气管插管时的咪达唑仑用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36例非颅脑损伤的重度创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8例.所有患者入室行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以咪达唑仑1.5mg/min缓慢静注,当BIS达到预定值[A组(60±3),B组(45±3)]时立即给予芬太尼3ug/kg,琥珀胆碱1.5mg/kg,肌肉松弛后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入室时(T0)、BIS达预定值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BIS和咪达唑仑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HR、SBP、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A组各时点HR、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HR、SBP在T2T3 、T4时点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HR、SBP在T3、T4时点与B组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的用量为(0.115±0.014)mg/kg .结论重度创伤患者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既有利于创伤患者的循环稳定又可使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麻醉深度.

    作者:邹伟伟;刘志群;戚志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折疏松症(PMOP)患者骨折好发部位(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骨密度(BMD)的干预作用,探讨该方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纳入对象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六味地黄丸和钙尔奇D,以双能骨密度(DEXA)仪为检测手段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及服药6个月后上述部位的BMD值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服药6个月后,中药组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BMD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部位BMD值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的BMD值并改善临床症状,提示该方用于PMOP患者对预防并发骨折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关俭;唐洁凤;郭荣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