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18例临床分析

王充顺;王承承

关键词:结肠癌, 阑尾炎, 误诊
摘要:半结肠癌是外科常见病之一,我院1988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18例右半结肠癌误诊阑尾炎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t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方法 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年龄27~8l岁,70岁以上15例.左下肢35条,右下肢5条,患肢较健侧增粗2~7cm.病程多数在1~30天.常规抗凝溶栓治疗33例,介入治疗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病侧动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结果 常规治疗组,3~5天患肢开始缩小.介人治疗组,2天后患肢明显缩小,3例导管留置处皮下血肿,腹部、大腿皮肤青紫明显.两组均抗凝溶栓3~10天.显效3例(均为介入治疗组3/7),有效36例,死亡1例.结论 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更具优势.

    作者:耿雷;李士坤;黄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等离子射频仪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同期检出的4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共51颗息肉,应用等离子射频技术对息肉进行治疗.结果 46例患者51颗息肉均一次性成功摘除,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4周后胃镜复查,等离子射频治疗部位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好、安全、无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平;向青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AI-1和SNC19(ST14)/Matriptase基因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的改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肿瘤相关基因不断被发现.

    作者:周振玉;姚茂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为特点的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以全血成份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近年来由于再障患者经过治疗后缓解率提高,临床上时常遇到.

    作者:张英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28例和尿毒症组10例,2组患者每日静滴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连用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黏度、血尿索氮、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BUN、Scr均下降,以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下降显著(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以SBP下降极为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P<0.05);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下降均显著(P<0.05):CH、TC、血小板大聚集率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超;程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影响乳腺癌术后病人无病生存期的部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6年期间手术后复发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的复发性乳腺癌病例86例.结果 全组病人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37个月.分析提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高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乳腺大肿物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术后乳腺癌病人中无病生存期较短.辅助治疗不影响术后乳腺癌病人的无病生存期.结论 术后乳腺癌病人的无病生存期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乳腺肿物大小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较大.与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比较,辅助治疗对术后乳腺癌病人的无病生存期影响较小.

    作者:余更生;邓文静;李春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1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70%、2.22%和26.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8.26%、73.33%和6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阻断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

    作者:阮一帆;谭翠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软脂酸对胰岛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软脂酸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胰岛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用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0.125、0.25、0.5mmol/L)共同孵育48h,用Tunel法计算胰岛细胞凋亡率,用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培养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培养液上清NO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0.125、0.25、0.5mmol/L的软脂酸均有促进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油红染色见各软脂酸处理组胰岛细胞内均有脂质堆积,尤以高浓度组明显.不同浓度软脂酸均能使胰岛细胞合成NO增加,24小时、4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阴性,Bcl-2蛋白表达阳性,0.125mmol/L软脂酸处理组,Bax蛋白表达弱阳性,Bcl-2蛋白表达阳性,0.25mmol/L及0.5mmol/L软脂酸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阳性,Bcl-2蛋白阴性.结论 不同浓度的软脂酸均有促进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细胞内脂质的堆积和NO合成增加及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周宇清;曹仁贤;文芳;谢翠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氯诺昔康用于鼾症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鼾症(OSAS)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L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OSAS患者加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随机分为两组行PCIA.氯诺昔康组(L组)用药为氯诺昔康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氯诺昔康0.12mg/Kg;吗啡组(M组)为吗啡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吗啡0.1mg/kg.PCIA泵设置:背景输注为2ml/h,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4、8、12、24、48h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SS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组(P<0.01).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鼾症术后行PCIA,镇痛效果与吗啡相近,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郭明仁;曹彦;钱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超声聚焦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收治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患者68例随机分为超声聚焦组34例,药物治疗对照组34例,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随访,根据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统计,有效率为91.12%,治愈率55.88%.超声聚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聚焦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有较好的效果,是我们治疗该病有力方法.

    作者:甘荔;彭红;张天惠;陈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机械通气模式(ASV)和常规通气模式在全麻病人苏醒期的应用比较.方法 选择全麻苏醒期病人75例,随机分成两组,适应性支持组采用ASV通气模式,常规组采用CMV和SIMV模式,分别记录病人在麻醉苏醒期的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和一次撤机成功等指标,同时对病人在拔管后对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舒适性感受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SV通气模式组病人较常规通气模式组病人在全麻恢复期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感觉舒适,但在气管拔管时两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无差异.结论 ASV能有效预防全麻病人恢复期缺氧的发生.

    作者:廖清华;张彩虹;潘燕芳;曾祥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 为了提高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红细胞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以校正合格的BackmanCulter GEN-S血细胞分析仪为参考仪器,利用参考仪器测定红细胞数为3.00×1012/L、3.53×1012/L、3.97×1012/L、4.98×1012/L、5.38×1012/L、5.95×1012/L的新鲜全血为定标质控全血,对Abbott Cell Dyn3700SL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正,并比较两台仪器测定患者样本的结果.结果 使用红细胞数为3.53×1012/L、3.97×1012/L、4.98×1012/L、5.38×1012/L/L几的定标质控全血,对CD 3700SL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正,两台仪器检测患者样本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相关性良好.结论 使用参考仪器测定红细胞数为3.53~5.38×1012/L的新鲜定标质控全血,对其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正,可以明显提高不同血细胞检测系统间红细胞测定结果的可比性.ott Cell Dyn3700SL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正,并比较两台仪器测定患者样本的结果.结果 使用红细胞数为3.53×1012/L、3.97×1012/L、.98×10

    作者:林英辉;潘爱萍;李明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44例临产产妇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临产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凝自动分析仪检测144例临产产妇及96例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缩短,Fbg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产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作者:龙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治疗特点.方法 对38例高血压合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单纯右心衰竭27例(占27/38),急性左心衰竭13例(13/38),全心衰竭35(35/38).予积极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降血压,抗感染给氧等治疗,病情全部缓解.结论 积极控制血压和炎症,减轻机体内水钠潴留,改善心肺功能并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特点结合用药,是防止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发作和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措施.

    作者:罗泽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伤寒21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左旋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左旋氧氟沙星0.2加人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10天;对照组:氧氟沙星0.2,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10天.结果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伤寒有效率高,平均退热时间短,复发率低,与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在治疗伤寒上,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作为伤寒的首选治疗.

    作者:许扬;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治的IPH15例.结果 随访13例,死亡2例,痊愈4例,肺功能不全2例,激素依赖2例,反复发作3例.结论 本病极易误诊,寻找病因,早期诊断对本病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锋勇;林世先;郭瑞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筛选患者及改良进针方式对肾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讨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如何筛选患者及进针方式对并发症的影响,提高肾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肾穿刺活检术前如何筛选患者及进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于右肾下极外侧16G取材;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100%,血尿、肾周血肿等并发症,A组明显较B组高.结论 按照细分法筛选患者,纠正不利因素,改良进针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减轻并发症.

    作者:程立华;顾成章;汤京华;冯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132例手术治疗体会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常见泌尿外科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其中包括开放手术及经尿道腔镜手术.非手术治疗为长期服用保列治及α受体阻滞剂.

    作者:陈颖虎;冉启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27例窒息新生儿及18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窒息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酸(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窒息可以造成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变化和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心肌酶谱反映了心肌损害的变化,其中CK-MB的诊断意义更大.

    作者:金德华;何洪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是在重症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8年1月急诊内镜治疗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结果.结果 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包括28例重症胰腺炎)经ERCP、EST治疗后60例治愈(包括23例重症患者),3例因胰腺脓肿(包括1例重症患者)接受开腹手术,2例重症胰腺炎治疗未成功转外科手术,2例重症胰腺炎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胰腺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的优点,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劲松;张文利;丁顺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