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研究

何丽红;陈爱贞

关键词:早产儿,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胎龄<35周,出生体重900-2000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成早期治疗组18例、后期治疗组17例、对照组17例.早期治疗组生后第1周即应用rHh-Epo500Iu.kg-1.w-1,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后期治疗组生后第3周应用rHu-Epo,用法同早期治疗组,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三组患儿均于生后第2周开始口服铁剂(元素铁8mg.Kg-1.d-1)至第8周,必要时输血,共观察6月.结果早、后期治疗组均于应用rHu-Epo2周后网织红细胞(Pet)明显升高,应用rHu-Epo3周后Ret达高峰然后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生后8周内,三组患儿Hb值均渐下降,低Hb值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达低Hb值时间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12-24周Hb值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均为P<0.01.早期治疗组贫血率、输血率明显减少(P<0.01、P<0.05).生后8周内早期治疗组血清铁蛋白明显下降,后期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期未早产儿体重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rHu-Epo治疗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早期应用rHu-Epo较后期应用疗效更好,可以明显减少贫血率、输血率,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粘结型Nance腭弓在滑动直丝弓矫正技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粘结型Nance腭弓在滑动直丝弓矫正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在滑动直丝弓正技术中,用粘结型Nance腭弓增强支抗,对19例错(牙合)畸患者进行矫治实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了理想的疗效,在矫治过程中粘结型Nance腭弓无松脱现象,牙龈粘膜无明显炎症反应.结论粘结型Nance腭弓与传统Nance腭弓一样,达到了增强支抗的作用,且制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朱伟平;谢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25例

    目的总结左房粘液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4年~2002年25例左房粘液瘤的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结果-例死亡,随访6个月~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左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效果好,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作者:邢杰;吴朝光;何书武;朱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护理程序在肿瘤晚期病人临终关怀中的实施

    为了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尽可能使病人无憾地离开人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数例肿瘤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一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琼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截瘫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护理

    骨质疏松症(OP)是截瘫患者的严重合并症,我科自1989年成立以来,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采用适当补钙,经常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康复护理指导,使截瘫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粘滞血症及脑血栓后遗症的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为了进一步了解脑血栓后遗症及高粘滞血症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本文对100例脑血栓后遗症及86例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律性.

    作者:符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现状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是近十多年来广泛用于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一类药物.由于其疗效好,国内产品不断增多以及价格逐渐降低,临床应用的频率逐步增加,很快会超过H2受体拮抗剂而成为治疗酸相关疾病的主流药物.本文就PPIs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的叙述.

    作者:郑健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盆关节紊乱与颈椎病的联系

    骨盆关节紊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改变的疾病.多发于中年妇女.因此症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常常被患者及医生所忽略.

    作者:李红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在我院应用概况

    自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到现在,其技术的应用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我院自1996年开始使用术后PCA技术.目前我院使用的是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WZ-6523C-4型PCA药泵.

    作者:陈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探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作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受到妇女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给妇女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本文着重就重妊高征的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许琳;许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做好给药护理防止护理纠纷发生

    随着医药学科学的发展,一批新药、特药相继问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方法日趋复杂,为了避免由于给药不当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在给药护理中我们护士必须遵循以下制度:

    作者:谢丽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早期的护理

    本文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后早期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及引流管的护理,促使病人康复,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健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药敏变迁

    目的探讨小儿表皮葡萄菌败血症(SEB)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的变迁.方法:临床资料来自1992年1月~2001年1月SEB住院患儿,并对前后两阶段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EB常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84.3%)皮肤、呼吸道主要感染途径.前后两阶段表皮葡萄球菌(SE)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发生显著变化.结论SE是小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其药物敏感性常发生变迁,临床上要尽量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作者:廖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2:1)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2:1)对小鼠、大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长期毒性反应,考察复方制剂与单组分毒性反应的差异,为拟定临床用药的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急性毒性实验以小鼠单次静脉注射5.81lk/kg,注射后连续观察2W.长期毒性实验按复合制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3.6g/kg、1.8g/kg和0.9g/kg)大鼠腹腔注射给药,连续6W.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受试动物无异常反应,无一死亡;长期毒性实验显示各组动物进食量、生长发育正常,血液学、血液生化学、重要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试验组与单组分组以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2:1)是一种低毒和安全的药物,复合制剂未增加单组分的毒性.

    作者:李佩琼;曾祥周;符健;张乐民;谢思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归国越南难侨子女精神卫生状况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归国越南难侨子女精神卫生状况.方法以归国越南难侨在国内出生的子女和当地汉族人的子女为调查对象,受试者按SCL-90、16PF和生活事件量表指导语要求,按时按质单独在课堂中完成上述量表的测定.结果两组SCL-90评定结果比,两组SCL-90各因子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16PF测定结果比较,16种个性因素分数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越南归国难侨子女的精神卫生状况与当地汉族人的子女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陈维雄;邝必兴;吴传东;叶廷蔚;黄进弟;黄胜;余蔚菲;俞爱君;李素花;吴妹;许世汤;罗海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12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选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986-2002年间共收老年急性胆囊炎150例.手术组120例,非手术组30例,主要分析手术组胆囊病理改变,合并病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组痊愈108例,好转4例,死亡8例,病死率6.7%.非手术组好转26例,死亡4例,病死率13.3%.老年胆囊炎多合并胆囊结石及肝外胆道病变,并存病多,术后并发症多,术前保守治疗胆囊炎症消退慢.结论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杨善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其收缩期狭窄≥75~90%,狭窄长度8~18mm.3例置入BX支架,2例置入AVE支架,1例置入R-stent.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后无胸闷、胸痛发作,随诊6~18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小血管性心肌桥依然有效.

    作者:李斌;李新明;陈关良;王圣;王天松;王卫;马建林;苏哲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76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显示4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5.26%,病死率为19.04%.其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占78.37%.结论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1、加强呼吸机部件消毒;2、有效的洗手;3、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4、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5、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抗病能力.

    作者:郑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介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估.方法41例儿童股骨颈骨折,年龄8~14岁,男32例,女9例,右侧27例,左侧14例,陈旧性骨折3例.骨折类型按Ingram[1]分型:Ⅰ型(骨骺分离)4例,Ⅱ型(经颈骨折):28例,Ⅲ型(经颈转子型)8例,Ⅳ型(转子间骨折)1例.持续牵引治疗7例,透视闭合复位内固定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血管蒂骨瓣植入8例.结果41例患儿治疗后获随访2~5年,股骨颈骨折愈合41例,股骨头骨骺早闭9例,髋内翻畸形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9例,头坏死发生率46.54%,其中闭合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并发症低.结论透视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低.

    作者:黎早敏;林坚平;姚伦龙;郑南生;曾凡;许世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颌窦囊肿的CT检查价值

    目的探讨上颌窦囊肿的CT检查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囊肿平片与CT平扫诊断意义,并与手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平片与CT轴位加冠状位平扫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4.1%(53/63);定位与定量诊断正确率为100%.CT扫描对囊肿分型、鉴别诊断、治疗方针的制定均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平片与CT平扫对上颌窦囊肿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是制定手术方案不可缺少的依据.

    作者:邢增宝;王澄泉;陈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例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1.1误诊为肠道炎症4例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40~60岁,病程1~3个月,反复出现腹泻,每日3~8次,均出现体质消瘦,食欲减退,心率快,无甲亢眼征,甲状腺Ⅰ°肿大1例,检心电图均示窦性心动过速,3例按急性肠炎,1例按结肠炎治疗病情无改善,检甲功八项诊断为甲亢,加用丙基硫氧嘧啶、心得安后症状消失.

    作者:邢增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