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体质性低血压65例分析

曹新华;黄晓梅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投药和剂量, 低血压/中药疗法, 人类
摘要:体质性低血压临床上比较常见,在多数情况下低血压可长期终身存在,并不影响其正常寿限,但有些患者可出现精神疲倦、健忘、头昏、心悸、心前区重压感、晕厥等神经衰弱症状,影响其身体健康及工作和学习效率.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有效地药物治疗.笔者自2006-04-2009-08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65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生共情能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生共情能力的方式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10年在我院实习的大专及本科护生60名,随机分为共情组和常规组,共情组在给予常规教学的同时,进行一对一共情能力的培养;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教学.结果 8个月后,实习护生的实习合格率、共情能力明显提高,与培训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中应同时加入共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强化实习效果.

    作者:曹习平;刘焕巧;孙建云;王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云南白药创口贴对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可见因静脉输液而引起的静脉炎,出现静脉炎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发红,灼热静脉成条索样改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静脉炎的护理极为重要.为此我科对10例患者采用云南白药创口贴治疗静脉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无不良反应.

    作者:金姬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VEGF-D与舌鳞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舌鳞癌组织中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蛋白的表达,分析推断VEGF-D在舌鳞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9例舌鳞癌组织中VEGF-D蛋白的表达.结果 69例舌鳞癌中30例VEGF-D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3.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D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舌鳞癌患者组(P<0.05).结论 VEGF-D表达升高与淋巴转移有关.

    作者:李青川;李新明;赵军方;王海斌;谢卫红;方政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标本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735份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标本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为了解SBP患者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门诊及住院SBP患者的735份腹水,细菌培养,分离致病菌,对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35份腹水中共分离细菌和真菌19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5株,占63.8%,革兰阳性球菌60株,占30.6%,真菌11株,占5.6%.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高(21.4%).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5.8%)、肺炎克雷伯菌(11.7%)、铜绿假单胞菌(10.2%)、粪肠球菌(9.7%)和表皮葡萄球菌(8.7%).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是8.8%、10.4%和19.2%,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 诊断SBP应将腹水培养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汤立东;王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城镇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家庭养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出现和人口的流动加剧给老年人带来困难,其次是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对保健和医疗的需求增加,给家庭成员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社会化养老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使家庭成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其他事务上.社会化养老是由社会来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如建立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都是社会化养老的方式.这种养老方式与家庭养老相比更加规范化,有制度作为保证.

    作者:张志文;吕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利用角色效应加强救护车消毒安全管理体会

    救护车在日常急救、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运送伤病员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人员众多,病种繁杂,如果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极易成为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因此,加强救护车消毒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不容忽视的环节.所谓的角色效应是指社会对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应的期待和要求,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因角色不同,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社会对角色的心理期待和要求约束和校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人们对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的心理定位.

    作者:危力秀;郭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误诊9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桓台县人民医院2002-01-2009-12收治的2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早期确诊14例,误诊宫内妊娠9例,误诊率38.3%.误诊病例中8例因人工流产过程中子宫大出血行子宫破裂修补术或子宫全切术.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误诊、误治,而至严重并发症.阴道超声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齐文霞;薛孟贵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气囊尿管用于肠瘘患者肠内营养

    自2005年以来,我们将气囊尿管应用于肠瘘患者的肠内营养,基本解决了肠液及营养液外漏的问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方法选用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插管前先将气囊内注入15ml氯化钠溶液或空气,检查无漏水或漏气后,将气囊抽空备用.

    作者:毛永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术室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HIV.方法 根据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对职业暴露认识不够,未认真落实普遍性防护原则,术中锐器物徒手传递,紧张情绪等,均增强了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 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坚持安全操作,就能杜绝或减少HIV暴露事件的发生.

    作者:易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睾丸B细胞淋巴瘤腹膜后转移1例

    1 病历摘要男,65岁.右侧睾丸增大0.5a,增大迅速伴右腹部疼痛1周入院,0.5a前发现右睾丸增大,无不适,未治疗.1周前发现睾丸增大明显,且伴右侧腹部阵发性疼痛.体检:腹软,右侧腹部饱满,未触及明显肿块,散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阴囊皮肤正常,右侧睾丸约6 cm×4 cm×3 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沉重感.透光试验(一).B超:右侧睾丸形态饱满,内部回声不均,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实性略低回声,血流信号丰富.CT:右侧腹膜后见固定团块状高密度区,增强扫描见右侧腹膜后、肾门区下腔静脉周围及腰大肌、髂腰肌前方显示有梭形结节样高密度区,右睾丸明显增大,呈不均匀强化.

    作者:王志祥;王丽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参麦注射液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冬春季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更是多发,在临床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11-2011-04在社区门诊治疗的COPD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1].(1)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3~82(72.2±7.8)岁,病程(16.8±8.8)a.本次急性发作病程(7.3±4.6)d,心功能二级、三级、四级分别6、16、8例,伴双下肢水肿8例;B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1~84(71.6±7.9)岁,病程(17.7±8.4)a,本次急性发作病程(7.4±4.3)d,心功能二级、三级、四级分别5、18、7例,伴双下肢水肿7例.

    作者:周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防止医用胶布撕破一次性手套的方法

    护士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当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或进行静脉切开、静脉穿刺时均应戴手套,但戴上手套进行静脉穿刺后,需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而戴手套取胶布时,胶布容易粘贴手套,不便于固定针柄,且容易带动针头,使针头穿破血管,致穿刺失败.拔针时,因胶布受人体体温影响其粘度增大,更易贴于手套上,容易使一次手套被撕破,而需重新更换手套,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且影响工作的连续性、计划性.鉴此,笔者采用防止胶布撕破一次性手套的方法用于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工作,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晚期癌症56例的临终护理

    目前,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手段尚难攻克.我们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服务,积极改善生命各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提高临终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现谈谈我们对56例癌症临终患者的护理.

    作者:黄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呼吸道疾病18例分析

    目的 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延误诊治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2009-01-2011-10共收治误诊为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18例,进行诊断和试验性治疗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愈合或好转.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查体,有效的辅助检查,24 h食管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对无监测条件或不能接受本方法的检查者,可抑酸、促进胃肠动力、抗反流治疗,疗效满意,同样可明确诊断.

    作者:王志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非典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非典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系2005-01-2010-12根据病史、症状与主要体征,结合临床检验结果综合判断.结果 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26例误诊.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进展缓慢,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上大夫接诊患者后,应先仔细问诊,不能只注重表象,应结合血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及肾脏B超等检查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

    作者:程书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性抽动障碍误诊1例分析

    对老年性抽动障碍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7岁.于3a前因劳累致头晕,颈僵,继而出现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时感右手麻木不适,颈部MRI检查示:颈椎椎体变直,C,~5,G5~6椎间盘突出.多次在本地及外地就治,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有部分缓解.于3个月前可能因为受凉自觉颈僵,颈部疼痛加重,伴发一些怪异动作,如频繁挤跟、皱眉、撅嘴、仰颈,走路时挺胸,斜颈,内旋手臂,表情非常痛苦,伴有痛苦呻吟,症状在1d内反复多次发作,加重时患者会趴在床上,来回转圈,以致磨破了双膝部的皮肤,无法劳作.患者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无昏迷症状.

    作者:陈红玉;赵勇;刘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加强流动采血车的血液质量管理探讨

    加强采血车上的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保证献血者、用血者、采血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是采供血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几点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1.1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采供血及相关服务的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我站于2006-08启动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并于2007-04通过了ISO 9001:2000的质量认证,通过对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文件,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作者:华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细节管理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护理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新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不断出现.目前,新的医学护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更贴近人性化的服务,是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的依据.针对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护理中注重细节管理,取得有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付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我院体检中心工作发展前景

    我院体检中心成立5a来,已收检体检客户7万余人.创收1600余万元,体检人数逐年上升,年增幅约30%左右.体检客户满意率96%,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眼下,各医院对体检资源这块蛋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愈加激烈,体检者的要求和期望也不断提升.针对这种现状,对我院体检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开展优质服务加强细节护理探讨

    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以来我院ICU护理人员在细节上下功夫,突出一个“细”字,强调以人为本,重细节、重服务、重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1].现将我们开展优质服务、加强细节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开晨优质护理服务如果说医院是无声的战场,重症监护室(ICU)则是打得纠结、激烈的战役.

    作者:陶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