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薇;王立;全东明;林海程;林勇强;贾福军;王文菁;杜全新;张卫敏;刘伟锋
目的 了解吸烟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差异及提出改善办法.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包括: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试A和stroop色词测验)对两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吸烟者在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试A和stroop词测验方面得分都较正常对照者低,而两组的stroop颜色测验没有差异.结论 本测试结果显示吸烟者可能存在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韩洪瀛;廖艳辉;唐劲松;刘铁桥;郝伟;陈晓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酒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一些研究对其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机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本综述就酒依赖的表现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酒依赖的病理机制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胡红星;张官柏;郝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病例]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应用西酞普兰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0岁,在校大学生,因“疑人议论、疑人害、胡言乱语6月,加重1月”于2010年1月25日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入院后予奥氮平20mg/d治疗,约30天后病情逐渐稳定,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明显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入院40天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原剂量服用奥氮平,并在门诊随访治疗.出院后2月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沉默少语,平时睡眠较多,出门活动减少,自觉对生活学习缺乏动力和信心,没有明显的静坐不能;躯体检查正常;精神检查未引出明显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但情绪较低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得分为16分.
作者:王我;况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果氮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用降糖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降糖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米氮平( 15~45mg/d)治疗,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测定.结果 经治疗8周后,两组抑郁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米氮平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陈庆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就与抗抑郁药疗效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汤义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3,4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MDMA,摇头丸)伴有大量的认知功能损害,而工作记忆损害作为其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特征之一引起了学者的广大关注.本文围绕近年有关MDMA滥用者工作记忆损害以及神经影像学改变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会;苏中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就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朱芙蓉;郑英君;赵靖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病例]患者男,31岁,司机,因“疑人议论伴闻人语骂自己2个月”于2009年1月10日入院.患者2月前开始无明显原因认为领导和同事故意找茬,如出车回来时同事故意在他车前大摇大摆走动,或拿着帽子在他面前扇来扇去,或走到其面前吐痰来气他,使他无法忍受,曾为此找过领导,被领导骂为神经病.病情逐加重,感到路上的行人也与他过不去,故意走到其跟前做各种怪样气他,甚至行人的咳嗽也是针对他.半月前开始在家时无故听到有人骂他是混蛋,四处寻找骂他的人,又找不到,工作受到明显影响,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开车,出现刮擦事故2次.不愿去工作休息在家,由家人陪同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身高180cm,体重80kg,体重指数24.69kg/m.
作者:田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自杀意念是自杀的高危因素,自杀意念在人群中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本文按照社会人口学因素,生物学因素,躯体、心理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杀活动五个方面对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自杀意念形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作者:张浚哲;陈冲;刘铁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生物信息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工具,使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个新兴学科.它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大大普及之后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归纳出有用的结果和结论来,并应用这些结果和结论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或进一步的研究[1].
作者:梅长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药物管理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社交技能.它在目前被认为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药物管理训练的概念、理论依据及在精神障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芙蓉区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参加维持治疗的32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V、HCV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71%成瘾者采用静脉吸毒,6.9%的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HIV抗体阳性率0.3% (1/323) HCV抗体阳性率61% (198/323),其中静脉注射吸毒者HCV阳性率85%(198/232)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P<0.001),梅毒抗体阳性率1.4% (19/323).结论 长沙市芙蓉区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人群,尤其是静脉吸毒者中HCV和梅毒感染较高,静脉使用可能是HCV和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义东;王绪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及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强迫症治疗效果虽有了很大进步,但难治性强迫症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本文就难治性强迫症治疗中增效剂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家洪;许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回顾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概念,并对该领域现有研究的研究范畴、药物干预及其与社会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何瑞荣;贾竑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对氯氮平治疗有抵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增效策略进行了综述.
作者:曲志君;王珏璐;刘铁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2007年6月1日至30日,整群抽样番禺区3个镇共20个村(居委会)1000户为调查对象,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以CCMD - Ⅲ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结果 3752人完成筛选,251人完成诊断,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66.63,终生患病率66.90‰,15岁以上人口时点患病率79.31‰,终生患病率79.63‰.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倍(P<0.05),55岁以上人群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和45岁以上人群的心境障碍分别是年轻人群的3.4倍和7倍.结论 与1982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各类精神障碍有其相应的年龄分布特点.
作者:钟薇;王立;全东明;林海程;林勇强;贾福军;王文菁;杜全新;张卫敏;刘伟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关于孤独症抑制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关于孤独症抑制功能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孤独症患者是否存在抑制功能缺陷还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孤独症抑制功能的研究成果和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苏艳丽;柯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病例]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一位多发性硬化共病抑郁症患者,经激素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好转.病史如下:患者,女性,33岁,教师,已婚.因“反复情绪低落、头昏、肢体麻木3年”首次我院就诊.患者2007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易疲劳,同时伴有头昏、肢体麻木等躯体不适,由于当时工作忙,未在意,持续约几个月后,病情自行好转.2008年3月再次出现情绪低落,精力下降,食欲不振,头昏,肢体麻木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抑郁症”,予氟西汀20mg qd治疗.治疗2个月后,患者情绪低落较前明显好转,但难以描述的麻木和头昏仍存在,后自行停抗抑郁剂,3个月后麻木、头昏自行部分缓解.
作者:邵春红;施慎逊;王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综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精神病协会这两个机构在它们分类修订的路上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作者:武宁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仅70%,起效存在延迟效应,这些都是单胺假说无法解释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情感障碍及应激模型中存在神经可塑性改变,慢性应激可诱发或加重抑郁,损伤神经可塑性,而抗抑郁药物可产生相反的效应,增强突触可塑性.
作者:许委娟;许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