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孔凡斌;吴晓明;李铮;陈琪;吉永;高辉
目的 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添加白细胞介素(IL)-12、IL-15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培养的CIK细胞的杀瘤作用,为高效率、高质量体外制备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制剂提供新思路.方法 首先筛选出IL-2、IL-12、IL-15佳添加水平;然后采集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后,根据添加的细胞因子种类和组合类型进行分组:A组(IL-2常规培养组)、B组(IL-2+IL-12组)、C组(IL-2 +IL-15组)、D组(IL-2+ IL-12 +IL-15组)、E组(细胞因子空白对照组);各组单个核细胞分别在培养第0、5、10、15、20天,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CIK细胞计数,锥虫蓝染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膜CD3、CD8、CD56阳性率,MTS法测定CIK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瘤效果.结果 B、C、D组培养第10、15、20天后CIK细胞增殖倍数均明显高于A组(P<0.05);D组培养第10、15、20天CIK细胞增殖倍数均分别明显高于C组(P<0.05).B、C、D组培养第15、20天CIK细胞膜CD3+CD8+、CD3+CD56+百分比均分别明显高于A组(P<0.05);D组培养第15、20天CIK细胞膜CD3+ CD8+、CD3+ CD56+百分比均分别明显高于B组(P<0.05).在效靶比5∶1时,各组培养第10、15、20天的CIK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D、C组培养第10、15、20天CIK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IL-12、IL-15均可促进CIK细胞增殖,IL-15在促进CIK细胞增殖的同时还能增强CIK细胞杀伤肝癌SMMC-7721细胞的活性.
作者:祝仲珍;傅颖媛;腾召纯;何丹;熊圆圆;王占科;詹丽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们经历过手工检验的初时代,也经历甚至见证了从半自动化分析到全自动化分析的飞速发展阶段,参与或实践了全实验室自动化和实验室信息化的新时代,下一个检验医学发展的热点和飞跃或许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应用,我们是否会赶上这一进程并投入到这一进程中呢?国际临床化学委员会(IFCC)主席Maurizio Ferrari先生在一篇《How to imagine the future of laboratory medicine》的报告中指出,未来检验医学发展会依赖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电子高速路的创建和创新,到人工智能检验结果的判读,特别是自动细胞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可在未来的检验医学发展和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时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生化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SAP患者98例,分为试验组(n=49)和对照组(n=49),试验组接受CRRT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2h内呼吸、心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碱剩余(BE)、pH明显改善,持续到治疗后36 h,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内血钙上升,肌酐、尿素氮、血糖水平下降明显,血钾、血钠水平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36 h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明显,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HTC)、白细胞计数(WBC)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12 h内血小板计数(PLT)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CRRT治疗SAP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生理、生化指标改善明显,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陈东娇;龚曼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文献,应用Meta-DiSc1.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 筛选出研究文献得到铁蛋白<10 μg/L且研究人群为IDA与β地中海贫血时,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将RDW>14%作为诊断临界值,Meta分析显示RDW诊断IDA的灵敏度、特异度的汇总值分别为0.92[95%CI(0.88,0.94)]、0.41[95%CI(0.35,0.47)],曲线下面积(AUC)为0.87.结论 RDW诊断IDA的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龙梅;刘万超;王文惠;杨振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脾氨肽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患儿免疫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CARAS患儿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进行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患儿的鼻炎及哮喘病情在治疗后均明显减轻,且观察组的鼻炎症状评分与哮喘评分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儿的体液免疫指标(IgG、IgM、IgA)在治疗后均明显升高,细胞免疫指标中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大呼气流速(PEFR)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脾氨肽不仅能有效改善CARAS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同时还能显著增强其免疫功能及肺功能.
作者:郝现伟;田艳勋;王云茹;张丽;刘丽敏;刘欣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升高情况及其与血糖、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5月该院1 070例体检人群TSH、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并分析TSH与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TSH阳性者118例,阳性率为11.03%,其中男性58例,阳性率为9.40%,女性60例,阳性率为13.25%,男女间TSH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9,P<0.05).TSH与TG、LDL、GLU呈成正相关(r分别为0.006、0.048、0.021,P分别为0.038、0.017、0.045),与HDL呈负相关(r=-0.017,P=0.024),而与CHOL、HbA1c无相关性(P>0.05).TSH升高组与TSH正常组相比,CHO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的升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更加重视.
作者:许玉环;苏华;李华;马俊帅;耿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的相关性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7年武警重庆总队医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160例,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第5天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同时采用MALDI-TOF MS技术检测CYP2C19*2*、CYP2C19*3、CYP2C19*4、CYP2C19*5、CYP2C19*17和ABCBI、PON1、CES1基因多态性.结果 根据血小板大聚集率(MAR)将研究对象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n=75)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n=85).160份样本等位基因检出率为100%,两组均未发现CYP2C19*4、CYP2C19*5、CYP2C19*17突变;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A及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代谢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较高,携带ABCB1等位基因A的GA、AA代谢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风险较高,携带PON1等位基因T的CT、TT代谢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较高,携带CES1等位基因T的CT、TT代谢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2C19*3等位基因A发生氯吡格雷抵抗风险较高,CYP2C19* 3/*3型发生氯吡格雷的风险较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2、ABC-BI、PON1基因突变增加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CES1基因突变降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MALDI-TOF MS具有准确性高、检测通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作者:邓卿;伊远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菌型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 82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血清型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在5 820例标本中,共分离沙门菌480株,检出率为8.25%.年龄分布以儿童为主,其中1周岁以下检出241株(52.4%),1~3岁检出176株(36.7%),>3~8岁检出28株(5.8%).血清分型检出有47种沙门菌血清型,以B群I4,5,12:i:-(占23.8%)、鼠伤寒沙门菌(占16.0%)和肠炎伤寒菌(占12.9%)更为多见.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广谱合成类青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性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第三、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较为敏感,但某些菌株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该地区腹泻患者检出沙门菌属以I4,5,12:i:-血清分型分主,婴幼儿感染率较高,且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应实时监测菌株耐药谱变化趋势,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汤勇才;吴斌;黄小媛;廖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16例作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和TEG参数的差异,分析凝血指标与TEG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0.5h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α角、综合凝血指数(CI)与血凝块强度(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急性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LY30、α角、CI、G与PT、APTT、PT-INR呈负相关,而与FIB、D-D呈正相关;R值、K值与PT、APTT、PT-INR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FIB、D-D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监测和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显著,且对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评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俐;杨伊林;彭亚;周鹏;屈晨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Dialog vario嵌体修复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龈沟液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4例牙邻面牙体缺损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e-max嵌体修复,研究组采用Dialog vario嵌体修复.比较2组临床疗效,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G-Px)水平,以及牙龈情况.结果 研究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及继发龋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β、IL-6、IL-8、TNF-α、MDA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龈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ialog vario嵌体修复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其能够减轻龈沟液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罗俊;胡芳;李雁;田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1].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与不同类型脑卒中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蕉岭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17例,纳入标准为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根据TOAST分级系统分成五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心源性卒中(CE)、小动脉栓塞(SAA)、其他因素引起的脑卒中(SOE)和不明原因脑卒中(SUE).各类型脑卒中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代谢指标见表2.
作者:汤伟胜;彭刚;王远;张运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可引起地方性传染疾病一类鼻疽病,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由皮肤伤口接触、吸入或食人受污染的土壤、水或尘土而受感染.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部,常造成肺炎、肺部空洞,也可能侵犯肝、脾、肾、皮肤等器官,本病平均潜伏期为9~21d,也有长达数月或数年者[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表现极为相似,极易出现误诊.其主要流行区域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的疫源地位于海南、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北纬25°以南的亚热带地区[2].重庆属于非疫源地,为加强实验室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2017年5月实验室从1例感染发热的患者血液及尿液标本中首次分离出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病例进行分析报道.
作者:李晋;鲁卫平;黎敏;臧婉;周道红;王艺;幸运;李进;马珊珊;唐霜;张峰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D-D表达是否表达阳性(截断值500 μg/L)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调查2组患者的住院基本信息及生存情况,并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D对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GOLD评级的患者之间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D水平、首次住院时间、再次住院次数、首次住院病死率及再次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D-D水平预测患者近期及远期死亡的截断值分别为1 171.34、893 μg/L;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37、46.37个月;Kaplan-Meier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x2=6.371,P<0.05).结论 AECOPD患者D-D水平对预测患者近期、远期的预后结局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可作为反映患者疾病进展的一个独立指标.
作者:李湘;罗燕青;曲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铝暴露工人精子线粒体早老素相关菱形蛋白(PARL)水平与精子活力、存活率及畸形率的相关性.方法 从广西某大型铝企业选取162名男性铝作业工人作为铝暴露组,同时选取年龄、工龄构成匹配的162名企业服务公司员工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作业环境铝浓度,工人血液和尿液铝浓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精子线粒体PARL蛋白水平,并对精子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铝暴露组配料、电解和铸造3个车间空间平均铝浓度分别为(6.72±1.45)、(7.23±1.50)、(7.35±1.72)mg/m3,明显高于对照组环境中铝浓度(F=8.314,P<0.001).铝暴露组血液和尿液铝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精子线粒体PARL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铝暴露组精子存活率扣精子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与精子线粒体PARL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精子活力 =0.713,P=0.012;r精子存活率 =0.628,P=0.008);精子畸形率与精子线粒体PARL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精子畸形率=-0.953,P=0.002).结论 铝暴露作业工人精子功能显著受损,且精子活力、存活率及畸形率与PARL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兰贵斌;李皇;黄承乐;谢德纯;韦尚兵;周晓旋;潘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在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鉴别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1,57例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2,63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CD64指数、PCT检测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PCT对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切点,并对CD64指数、PCT诊断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CD64指数及PCT在健康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中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PCT诊断肺结核诊断切点为≥2.389、≥0.18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56;CD64指数、PCT诊断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诊断切点为≥3.547、≥0.41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9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指数、PCT在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登革热诊治、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9例登革热患儿急性发热期及缓解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103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肝功能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凝血功能异常组与凝血功能正常组,重症组与轻症组登革热患儿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探讨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了解骨髓生成血小板的情况.结果 登革热患儿急性发热期组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损伤患儿的MPV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的患儿(P<0.05),其他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登革热患儿PLT、PCT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其他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和凝血功能患儿比较,各项血小板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在儿童登革热的诊治、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梁肖云;汪道文;谢鹏程;曾兰兰;黄镇华;黄美淦;顾晓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配合CHOP化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2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OP化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配合CHOP化疗进行治疗.治疗后1~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测量患者TK-1和VEGF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50.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K-1和EEGF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肝功能障碍1例,胃肠功能障碍4例,白细胞降低1例,观察组则分别为1、3、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妥昔单抗配合CHOP化疗方式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患者病情恢复,血清TK-1、VEGF水平显著下降,减少了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沈磊;张伊莉;卞建军;傅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首发抑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89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根据HAMD总分分为轻度抑郁组(n=15)、中度抑郁组(n=45)、重度抑郁组(n=29),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NLR.在各抑郁症亚组中,分别将WBC、N、L、NLR与HAMD各因子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LR对不同程度首发抑郁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轻度抑郁组N高于中度抑郁组和对照组(P<0.05);中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L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抑郁组与中度抑郁组NLR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抑郁组中,WBC与疑病呈负相关(P<0.05),N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与疑病呈负相关(P<0.05);中度抑郁组中,WBC与激越呈正相关,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呈负相关(P<0.05),N与激越呈正相关(P<0.05),NLR与早醒呈负相关(P<0.05);重度抑郁组中,N与自杀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发现,NLR在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及重度抑郁组的AUC分别为0.747、0.419、0.718.结论 部分白细胞参数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NLR在轻度和重度首发抑郁患者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作者:张捷;欧阳任辉;陈道慧;彭宁;熊浪;李润华;何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卵巢癌细胞共生长环境中,PBMC中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及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TLR1、TLR2及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利用PBMC和卵巢癌细胞系SK-OV-3共培养体系及抗TLR1、TLR2、TLR6抗体中和实验,RT-PCR法检测细胞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MyD88、TRAF6、TANK、核因子(NF)-κB和P-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卵巢癌患者PBMC+SK-OV-3Transwell共培养组较PBMC单独培养组,TLR信号通路蛋白MyD88、TRAF6、TANK及P-NF-κB表达上调,IL-1β、IL-6及IL-8前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Fold=1.74,Fold=1.92,Fold=1.65,P<0.05),而TNFa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与PBMC单独培养组比较,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IL 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Fold=0.71,P<0.05;Fold=0.72,P<0.05),TNF-α、IL-6、IL-8 mRNA及TLR信号通路蛋白MyD88、TRAF6、TANK及P-NF-κB均无明显改变.抗体中和实验显示,卵巢癌患者PBMC+SK-OV-3+Anti-hTLR1-IgG Transwell共培养组、PBMC+ SK-OV-3+Anti-hTLR2-IgG Transwell共培养组、PBMC+SK-OV-3+Anti-hTLR6-IgG Transwell共培养组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3(Fold=0.16,Fold=0.31,Fold=0.29,P<0.05)、IL 6(Fold=0.14,Fold=0.20,Fold=0.28,P<0.05) mRNA表达水平较PBMC+ SK-OV-3 Transwell共培养组明显下调.结论 卵巢癌生长微环境中,TLR1/TLR2/TLR6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是诱导卵巢癌患者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的主要途径,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徐娟;娄鉴芳;史新惠;柯星;张淑平;吴梦;孙瑞红;黄蕾;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68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增厚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斑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炎症指标、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同时分析IL-10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血清中IL-6、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随着IMT值增加,T2DM患者血清中IL-6、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水平与其他检测指标水平呈负相关(P<0.05).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尿酸(UA)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而IL-10是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孙钧;郑继伟;贾凡;孙艳华;黄莹舒;王述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