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cy与Cys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聂伟明;彭易清;朱进成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3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8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52例),采用酶循环法及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 Hcy与Cys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及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组Hcy与Cys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cy水平高,以糖尿病合并肾病组CysC水平高.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组的 Hcy与CysC水平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cy与Cys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组的Hcy与Cys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CysC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风险研究

    目的 探索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风险.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PCR)、胶体金法、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法和单项免疫扩散法(SRID)分别对39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验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痰液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396例恶性肿瘤患者五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阳性率分别为改良罗氏培养法12.1%(48/396)、qPCR 42.7%(169/396)、胶体金法38.9%(154/396)、TSPOT.TB法44.9%(178/396)、SRID法10.4%(41/396);对照组只有qPCR8.7%(7/80)、胶体金法6.3%(5/80)、TSPOT.TB法27.5%(22/80)检测出阳性.相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实验组按病变所在部位分组后,各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肝癌和肺癌单独分组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比较,各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均低于其他类型肿瘤,肺癌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类型肿瘤.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结核感染的早期筛查、定期的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林薇;汤善宏;曾维政;苏春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和Treg细胞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特点,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l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分析其在MM 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初诊的MM 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中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诱导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3+CD4+)/(CD3+CD8+)的比值;以及Thl7和Treg细胞各占的比率、Th17细胞/Treg比值,比较分析MM患者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 T细胞(CD3+CD8+)比例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CD3+CD4+)/(CD3+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外周血T h17细胞的比率为(5.9 ± 1.9)%,与对照组(4.0 ± 0.9)% 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 reg细胞比率为(1.2 ± 0.3)%,与对照组(2.1 ± 0.4)% 相比,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 h17/Treg细胞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体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紊乱,Thl7细胞比率升高和Treg细胞比率降低所致的Thl7/Treg细胞比例失衡,该免疫失衡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并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程虹;乔文斌;黄艳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连云港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联合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连云港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1~12月连云港市采集33776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次 HIV血清学ELISA检查,2次ELISA检查无反应性标本行1次NAT检测,ELISA或NAT筛查反应性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Westtren Blot(WB)确认.结果 33776例无偿献血标本中,ELISA法或NTA法筛查 HIV反应性无偿献血标本50例,其中6例经WB确诊抗-HIV阳性,抗-HIV阳性率为0.178‰,其中2016年1~6月、7~12月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125‰、0.224‰.血站筛查的抗-HIV阳性的献血者中,抗-HIV阳性献血者男性占76.0%,<30岁献血者占56.0%,初中及以下学历献血者占64.0%,工人和农民占32.0%,首次献血者占84.0%.结论 该市中心血站筛查的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以青年、男性、低学历、工人和农民为主;2次ELISA法和1次NAT筛查血液标本,可尽量缩小窗口期感染的风险,大程度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作者:戴玉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医学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素质的提高,与其临床实习经历密不可分.如何引导学生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问题,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医学高等院校必须探索的问题.在临床实习阶段施行导师制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带教导师全方面、深层次的指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临床思维方式,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吴志奇;张洁心;谢而付;张世昌;张炳峰;徐华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临床样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回顾性分析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各项临床样本的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到的17319份临床检验样本,对全部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统计结果呈阳性的样本,对全部阳性结果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各项临床样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 2016年度呼吸系统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29.94%,血培养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7.90%,大便、尿液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2.13%,伤、创口分泌物与穿刺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8.60%,其他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9.87%,总阳性率为17.45%;2015年度呼吸系统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32.59%,血培养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0.11%,大便、尿液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3.68%,伤、创口分泌物与穿刺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23.45%,其他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4.41%,总阳性率为20.21%;2015年度与2016年度各项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样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为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评估提供科学性参考.

    作者:鲁艳;付汉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尿液均采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及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并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共检测23例阳性尿液,阳性率23.0%;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验共检测出28例阳性尿液,阳性率23.0%,其中16例标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以显微镜检红细胞计数为标准:灵敏度69.6%;特异度84.4%;阳性预测值57.1%;阴性预测值90.3%;以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为标准:灵敏度57.1%;特异度83.3%;阳性预测值69.5%;阴性预测值78.0%.结论 两种尿液潜血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在临床应用中联合使用则可取到互补的效果,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可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作者:赵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流行性感冒发病初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流感患者发病初期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初步建立以流式多重微球芯片技术为主要方法的临床细胞因子检验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4例甲流病毒核酸阳性和20例甲流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患者作为流感发病组,其中甲流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甲流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患者为甲流核酸阴性组;另选取35例健康对照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全血标本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趋化因子-10(IP-10)、白细胞介素-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流感患者发病初期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干扰素(IFN-γ)在流感发病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IL-6、IP-10水平比轻症组、甲流病毒核酸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21、IL-12p70、IL-1β、IL-10、IP-10、IL-2、MCP-1均可作为发热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评价指标,其中IL-6、IP-10可作为病情进展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娟;赵苗苗;马雪瀛;曲沛;张响;郭杰;周宇;宋淑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ELISA检测抗PLA2R抗体对IMN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国内及国外公开发表的ELISA法测anti-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的诊断价值的相关文献.使用质量评估方法(QUADAS)评价文献质量.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并提取数据,通过M 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出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综合评价ELISA法测anti-PLA2R对IM N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10篇文献.累计病例1517例.合并敏感度为0.68[95% CI(0.64,0.70)];合并特异度为0.92[95% CI(0.90,0.9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4.结论 ELISA法检测anti-PLA2R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效能良好,可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的有效补充指标.

    作者:金美丽;任蕾;牟凤云;王育文;刘彦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 -12月在该院进行生化检验的300份外周血样本为研究对象,在检测后将其进行溶血处理.观察溶血前后、不同溶血程度外周血样本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溶血后,外周血样本的K、Cl和Ca水平较溶血前增高,且重度溶血组的K、CL和Ca水平高于轻中度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水平溶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外周血样本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前体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和肌钙蛋白l(CTnl)水平均较溶血前增高,且重度溶血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蛋白(TP)水平均较溶血前增高,且重度溶血组高于轻中度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外周血样本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较溶血前增高,且重度溶血组高于轻中度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溶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有较明显的影响,

    作者:吴红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北京地区儿童A组链球菌感染临床分离株的emm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2015年北京地区分离自呼吸道感染患儿的A组链球菌(GAS)emm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2015年5月至7月北京市16个区16家医院儿科门、急诊临床猩红热病例和咽部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分离的GAS菌株.应用PCR扩增联合基因测序技术,测定emm型别,并比较不同特征组间的emm基因型别差异.结果 从各区医院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247株GAS菌株.其中来自猩红热患儿73株(29.6%,73/247),咽部感染患儿174株(70.4%,174/247).共检测到6种emm基因型,emm12占53.4%(132/247),emm1占44.1%(109/247),其他型别(emm22、emm75、emm131、emm241)占2.5%(6/247).emm型别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1在6~12岁年龄组中的构成比较高,emm12在1~5岁组中构成比较高.emm型别在地区、性别、疾病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年北京地区儿童A组链球菌的emm基因型中,主要的流行型别为emm12和emm1,其分布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作者:刘医萌;杨鹏;吴双胜;潘阳;卢桂兰;张代涛;石伟先;王全意;彭晓旻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秦皇岛地区儿童25-羟基维生素D3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并分析秦皇岛地区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指导秦皇岛地区儿童合理进行维生素D补充.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保健部进行健康体检的1246例0~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秦皇岛地区0~6岁儿童的血清25-(OH)D3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5.398 ± 7.765)μg/L,维生素D缺乏率为25.12%.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血清25-(OH)D3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婴儿以及3~6岁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结论 秦皇岛地区0~6岁儿童的血清25-(OH)D3缺乏率较高,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维生素D3的监测和补充.

    作者:刘冬妹;吴红丽;李兰;刘雅琪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妥洛特罗贴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妥洛特罗贴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FN-γ/IL-4]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 31%)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PEF、FEV1、FVC、FEV1/FVC升高,观察组的 PEF、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IFN-γ、IFN-γ/IL-4升高,IL-4降低,观察组的IFN-γ、IFN-γ/IL-4高于对照组,IL-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能减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作者:王象勇;赵远;罗梦琳;沈起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RIPC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AS斑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进行RIPC训练.治疗6个月后,就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粥样硬化斑块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与治疗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血脂水平、粥样硬化斑块情况、CRP水平均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IMT、CRP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CAS患者的血脂水平、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降低卒中风险的作用更显著.

    作者:刘林林;王海霞;冯晨芳;刘晓军;刘颖;刘振芳;任明;吉训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于该院住院的86例肺癌患者、9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5种肿瘤标志水平,对比各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患者、肺癌不同病理分型间的差异,比较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效能的差异.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 NSE、CEA、SCC、CA125及CYFRA21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平均水平较高,CEA、CA125在腺癌患者血清中水平较高,SCC、CYFRA211在鳞癌患者血清中水平较高.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其中NCE+CEA+CYFRA211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而血清5项指标联合检测虽然灵敏对高,但其特异度较低,仅为81.53%.结论 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存有较大差异,而联合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可相互协调互补,能有效提高敏感度及准确度.

    作者:刘彩红;庄金宝;卢念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也提高了很多,但是继发第二肿瘤的风险也在增加[1],而这主要与患者接受细胞毒素剂和放射治疗有关[2],且两者联合治疗时其发病风险会更高[3].现报告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常志娟;李建虎;蔡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肺炎患儿痰与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肺炎患者痰与肺泡灌洗液(BALF)两种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以明确不同样本在临床微生物实验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收的BALF,以及对应患者的痰液培养结果,分析两种样本检出病原菌的情况.结果 共纳入126例肺炎患儿的检测结果,痰培养检出病原菌18株,阳性率为14.29%(18/126);BALF培养检出病原菌20株,阳性率为15.87%(20/126).痰与BALF培养两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同时使用,可将阳性率提高到30.16%(3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与BALF培养联合使用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前期痰培养阴性,与临床不符,建议及早做灌洗液培养,以弥补痰培养因标本自身的局限性而导致的漏检.

    作者:祁洪娟;谭力;许朝瑕;黄海林;苏敏;杜廷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应用TCT、HPV基因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50例,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 TCT、HC2-HPV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TCT诊断阳性率为48.67%(73/150),HC2-HPV 诊断阳性率为42.67%(64/150),病理学诊断阳性率为52.67%(79/150).HC2-HPV诊断结果与T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分期、TCT分型患者 HC2-HPV阳性率差异较大.采用单一TCT与 HC2-HPV检测发现,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率及准确率均低于90.00%,而 TCT 联合 HC2-HPV 检测具有97.33% 的准确率、97.18% 的特异度与95.16% 的阴性预测率.结论 采用TCT联合 HC2-HPV基因检测,可以准确诊断早期宫颈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禄梅;王海鸥;王少云;王欣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该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8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术后血清 TNF-α、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感染组术后1、3、7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1、3天血清IgM、IgG以及补体C3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7天血清IgM以及补体C3水平仍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7天IgG水平恢复非感染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进行血清TNF-α、IL-6、IgG、IgM、C3等水平监测,有助于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彬彬;陆艳;何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评估脐带间质干细胞(huc-M SC)来源的外泌体作为一种临床应用生物制品的自身安全性.方法 超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外泌体表面标记CD9、CD63,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 A)检测外泌体的大小及浓度.溶血试验、全身过敏性试验和血常规检测验证外泌体的自身安全性.结果 外泌体表达外泌体特异性分子CD9、CD63,外泌体不会引起溶血、全身过敏反应及血常规异常.结论 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外泌体的一般特征,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为外泌体今后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骆峻;丁利军;周强;韩奕文;缪文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重庆主城区建立单采血小板预约献血模式的探索

    目前,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均匀分布.近些年来大量的患者集中到重庆市主城区的三甲医院就医,医院用血量骤增.单采血小板有突出临床应用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青睐.而重庆地区特殊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得单采血小板初筛合格率偏低.所以,保持血小板采集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预约献血是无偿献血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理想的血液供需平衡应能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尽量可能减少库存量和缩短库存时间,减少血液资源和耗材损耗.本研究对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约献血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以降低因临时招募仓促献血而引起的初筛不合格或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合理安排献血者献血时间,大程度的提高献血舒适度.

    作者:李貌;邵杨雅琦;李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