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太极拳运动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李世鹏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补肾活血针法, 太极拳运动, 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太极拳运动对冠心病(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5).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补肾活血针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针联合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生命质量(SAQ)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计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太极拳运动可有效缓解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有利于改善其生命质量.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依据其12导心电图QRS波形态进行分组,A组(n=50,碎裂QRS波),B组(n=50,病理性Q波),C组(r=50,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比较分析3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组ⅣA级、ⅣB级、V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B组的LVDD低于A组、C组(P<0.05),而LVEF高于A组、C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且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作者:张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包压塞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包压塞是由于液体积聚于心包腔内,心包腔内压力升高使心脏受压,阻止了血液正常回流的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情况.超声心动图(UCG)在心包压塞的诊断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心包压塞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心包压塞的病生理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齐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探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无心血管疾病的45例患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比较其LVEF、LVEDd、LVESd、收缩压、舒张压及LVM、LVFS等指标,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LVEF、LVEDd及LAD指标.结果 健康组患者LVEF、LVEDd、LVESd、收缩压、舒张压及LVM、LVFS等指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LVEDd、LAD指标有显著升高(P<0.05),而LVEF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明显观察心脏结构及射血水平,并根据其指标进行诊断,对该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张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为心电图诊断,观察组为超声联合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检出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3%.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应用超声联合心电图诊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检出率,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数据,有利于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金铭;邓彩梅;李安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银杏叶片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及对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和血CRP、VIP、Ang 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银杏叶片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及对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和血C反应蛋白(CRP)、血管活性肠肽(VI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4例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索他洛尔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心室肌稳定性[T波峰末间期(Tpe)、校正QT离散度(QTcd)]、炎性反应因子[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信使分子[VIP、一氧化氮(N0)]、高血压标志物[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变化,分析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SV、VIP、NO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Tpe、QTcd、CRP、MCP-1、Ang Ⅱ、AL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内,两组患者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索他洛尔可明显优化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心室肌稳定性,对血浆CRP、VIP、Ang Ⅱ水平均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作者:侯亚敏;孙成磊;程国良;刘新灵;李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缺血性心肌病心室肌细胞电重构的研究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正在成为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而随着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和心脏重构的增加,缺血性心肌病已逐渐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心脏重构是心脏在病理环境中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包括心肌重构、血管重构、能量代谢重构和电重构.而其中电重构又是心律失常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分别从细胞层面和细胞外基质层面来阐述电重构.

    作者:李小龙;万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Cys-C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月1月至2017年10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ys-C水平.结果 Ⅳ级患者Cys-C水平(1.78±0.54) mg/L>Ⅲ级Cys-C(1.54±0.41) mg/L>Ⅱ级Cys-C(1.29±0.39) mg/L>对照组Cys-C(0.84±0.37) mg/L,且P<0.05.结论 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不断加重,Cys-C不断增高,因此,血清Cys C水平与慢性心衰有密切关系.

    作者:管喜峰;姜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指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 μmol/L.研究表明,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为伴有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日益成为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疾病.因此,积极防治H型高血压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H型高血压的致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H型高血压提供参考.

    作者:李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和G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和G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钟祥市人民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50)、双支病变组(n=35)和多支病变组(n=45),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BNP和GHbA1c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和G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31.87 +272.06) ng/L,(922.15±288.93)ng/L,(2 486.73±1 794.52) ng/L vs(47.18±26.1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血浆G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87±0.47)%,(7.53±0.42)%,(9.65±0.51)% vs (5.49±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GHbA1c水平升高.(3)相关性分析,血浆NT-proBNP和G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r =0.241,0.36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和G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一度合并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跨越传导1例——P波跨越QRS-P波传导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10余年前因“感冒”就医发现心脏杂音,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未予重视,5年前开始出现劳力性心前压不适、心悸,休息可缓解.6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自觉心跳时快时慢,伴乏力,偶有头昏,黑朦.于2009年2月4日入院.入院前未服过洋地黄类等影响心率及传导的药物.人院时查体:T:36℃,P:54次/min,R:20次/min,BP:130/64 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4次/min,律齐,心尖区及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双期杂音.心电图(附图1)示:窦性心动过速(窦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合并二度AVB,2∶1下传,电轴不偏,心脏顺钟转位,左室肥厚伴劳损.

    作者:高德奎;熊涛;高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窦性心律即刻恢复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窦性心律即刻恢复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68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人工瓣膜置换术,观察组行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总输血量、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术后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及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总输血量、术中心脏停搏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91.18% (31/34)较对照组17.65% (6/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内径、LVEF及肺动脉收缩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LVEF较高,左房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显著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森;邓慧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太极拳运动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太极拳运动对冠心病(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5).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补肾活血针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针联合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生命质量(SAQ)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计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太极拳运动可有效缓解CHD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有利于改善其生命质量.

    作者:李世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心力衰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为7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2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其效果.结果 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8.57%,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8.58%,并且观察组患者生活治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恢复,提高整体临床服务质量.

    作者:马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成人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

    目的 用Meta分析来比较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在预防成人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搜集比较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成人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应用R统计软件(R-3.1.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评价和筛选,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昂丹司琼比较,雷莫司琼具有更有效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由于昂丹司琼.

    作者:张忠华;张光涛;李蕴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进展

    替格瑞洛是一种强效而快速作用的口服新型P2Y12受体抗血小板药物.国内外多项指南开始推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各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本文围绕2009年发表于新英格兰的PLATO研究(血小板抑制和患者后果研究),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及文献,对替格瑞洛应用于NSTE-ACS患者、STE-ACS患者和PCI患者的临床应用进展及治疗亚裔人群ACS患者的获益风险进行综述.

    作者:梁进杰;陈协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希望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希望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希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配合治疗、按时吃药、配合调查、听从医生建议等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希望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对治疗依从性,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孙玉珍;徐世玉;隋悦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 老年住院患者296例,年龄60 ~95(78.95±8.18)岁,其中男性194例(65.5%).每隔30 min测量三餐后2h内血压,根据是否符合餐后低血压(PPH)标准分为对照组和PPH组.采用协和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P)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MCI诊断标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NC)组和MCI组.分析PPH与MCI的关系.结果 296例患者中,符合PPH标准有146例(49.3%),MoCA得分低于分界值有125例(42.2%).PPH组MoCA得分低于非PPH组(24.76±3.96比25.66±2.98,P=0.028).PPH组MCI发生率高于非PPH组(50.7%比34%,P=0.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和PPH与MCI独立相关[0R(95%CI)分别为1.06(1.02~1.11),0.83(0.76 ~0.90),1.98(1.16 ~3.36),均P<0.05].结论 PPH可能是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姜娟;魏雅楠;邓利华;陈源源;宝辉;刘杰;王晶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荣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经股动脉行PCI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穿刺部位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中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较短,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PCI治疗,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可有效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闫辉;赵仲喻;王江涛;王学义;孙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