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霞;庄民佗;吴丽娟
临床输血病历及管理模式是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输血引起的法律纠纷,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国云;王俊;雷小菊;陈济雄;周洁;汪文;黄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选择一种简便的方法 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53份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 32份粪便标本隐孢子虫阳性,253份艾滋病患者标本合并隐孢子虫阳性率12.65%.结论 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患者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华文浩;王慧珠;焦炳欣;赵辉;李敏;张燕;李兴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肽抗菌药物hCAP18/LL-37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中、重3组,每组30例,用微孔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患者血浆LL-37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同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的LL-37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血浆中LL-37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组中均值分别是38.93、33.11、12.87 ng/mL,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L-37检测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个标志物.
作者:夏春祥;曾东晓;陈丽华;韩春云;李雨松;纪小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测定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实验(ACB)测定80例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60例因胸痛入院但后确诊为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胸痛发作3 h内的血清IMA水平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通过绘制ACB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佳临界值,确定IMA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ACB明显降低,为(49.75±10.25)U/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间A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CK-MB水平分别为(1.24±0.67)ng/mL、(35.14±9.37)U/L,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cut-off值为63.6 U/mL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1.27%、86.58%、84.19%和82.57%.结论 缺血修饰清蛋白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爱华;王尚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IM患儿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淋巴细胞,然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IL-17、IL-6水平.结果 IM患儿急性期IL-17、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两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IM患儿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高的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是判断IM患儿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宋建新;朱红艳;甸自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之间脂蛋白(a)[Lp(a)]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结果 男性组和女性组,>30~≤40岁年龄组与大于40~≤5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30~≤40岁年龄组与男性大于40~≤5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50~≤60岁年龄组与男性大于60~≤7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市研究结果 显示,不同年龄和性别组的血清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目前大部分文献和商品试剂盒将Lp(a)水平在300 mg/L以上定为病理性增高,该市研究结果 与文献有较大差别,建议各地区、各实验室建立各自的血清Lp(a)的参考值水平.
作者:魏建威;朱爱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检验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各医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会安排临床实习,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并付诸于实际操作中,在运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己.随着自动化的提高,临检中心更多地应用先进医学仪器设备,并不断更新,但并不意味着手工操作被淘汰,很多项目还是使用手工操作来检测[1].
作者:杨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1-2],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是中国当前流行为广泛、危害性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乙肝血清检测项目有:乙肝三系(又称乙肝两对半);前S1、S2抗原/抗体;HBV-DNA定量测试等方法.
作者:林森;易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是以金属薄膜和电介质分界面处发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为基础的光学检测系统,具有方便、快捷、无需标记、实时检测、非破坏性及高选择性等特点,是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学研究、食品安全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作者:汪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依靠临床症状、使用暗视野显微镜(blackfield microscopy,DFM)直接查找病原体和血清学结果是诊断梅毒的有效方法.由于其自然病程存在潜伏期,直接查找病原体方法限用于发病早期,梅毒螺旋体体外培养尚未成功,所以血清学诊断是梅毒诊断(特别是晚期和潜伏期梅毒的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开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细菌利用信号分子感知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细胞群体密度的变化,并且信号分子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群体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信号分子将启动菌体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改变和协调细胞之间的行为,呈现某种生理特性,从而实现单个细菌无法完成的某些生理功能[1].
作者:郭静;李慕岩;孙朋;刘涛;王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动态参数图像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WLJY-9000型彩色精液质量检测系统对1 944例男性门诊就诊患者精液标本进行动态参数图像分析.结果 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鞭打频率、平均移动角度、精子侧摆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路径速度、直线运动速度、轨迹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动态参数图像分析,为临床诊断精液正常、少精症、弱精症、无精症等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惠玉芬;都向阳;贺延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患者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患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卫生部同意外资医疗机构进驻的情况下,医院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对医院检验科或检验中心进行业务管理,可以使其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梅浩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如何确保实验室内不同生化分析系统间血清尿酸结果 比对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三台生化分析仪:强生Vitros5.1FS、日立7600-110、雅培C8000,进行尿酸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标本各50份比对.日立7600-110、雅培C8000均采用日本第一化学试剂、北京柏定公司试剂各检测一次,Vitros5.1FS采用干化学检测.进行干化学、两种厂家湿化学法之间尿酸检测结果 的比较.结果 住院患者湿化学法试剂采用北京柏定公司的试剂时,Vistor5.1FS与76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stor5.1FS与C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00-110与C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湿化学采用北京柏定公司试剂时进行配对t检验,Vistor5.1FS与7600-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stor5.1FS与C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00-110与C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所用试剂抗药物干扰能力的高与低是确保不同生化分析仪间患者样品尿酸测定结果 一致的条件之一.
作者:梁淑新;韩梦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对的医疗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社会对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程度、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社会公认医疗纠纷发生率不断上升,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
作者:万俊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Lp-PLA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7,P=0.000).血浆Lp-PLA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呈正相关.(2)各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Lp-PL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标志物,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金艳;张春和;刘景霞;肖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水平异常与肾功能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50例健康对照者和101例CKD患者,检测其血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钙、磷、肌酐、清蛋白及尿素氮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4~5期患者的血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3~5期患者的血甲状旁腺素(PTH)、肌酐及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4~5期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期CKD患者的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仅第5期CKD患者的血钙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维生素D3水平与血PTH、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血钙、清蛋白及GFR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第4~5期CKD患者缺乏维生素D3,说明只有当肾功能受损严重时,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才会出现明显异常.此外,本研究还表明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与其他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乔维洲;徐维家;王青;薛邦禄;刘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不同红细胞压积对全血CRP测定结果 的影响及其校正措施.方法 40例不同红细胞压积标本通过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和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全血CRP和血浆CRP,以血浆CRP测定结果 为标准,计算全血CRP测定的佳理论红细胞压积范围,并求出校正公式.再将三组不同红细胞压积范围的标本同时测定全血CRP和血浆CRP,对校正公式进行验证.结果 佳理论红细胞压积范围为(36±3.8)%,校正公式:校正结果 =全血CRP结果 ×0.64/(1-实测红细胞压积).结论 红细胞压积超出佳理论红细胞压积范围的标本做全血CRP检测时,检测结果 需经校正公式校正处理.
作者:隆维东;李坚;刘万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的水平与ACI发生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取循环酶法、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CI组血浆Hcy、D-D、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CI组血浆Hcy、D-D、hs-CRP水平分别为(17.58±4.27)μmol/L、(840.6±410.0)μg/L、(13.09±5.06)m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21±3.15)μmol/L、(1.56±0.61)mg/L、(231.1±96.0)μg/L.ACI组血浆Hcy、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Hcy、D-D、hs-CRP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
作者:沈兴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楠竹叶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楠竹叶水煮液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取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楠竹叶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楠竹叶水煮液的抑菌效果及其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水煮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当提取液的浓度在100%和50%时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12.5%、3.13%、6.25%、12.5%、25%和12.5%、12.5%、25%、12.5%、6.25%、50%.结论 无水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与浓度有密切关系,而水煮液两种浓度的抑菌效果与浓度影响不大.且提取液浓度在50%时与水煮液浓度在100%时的抑菌效果差距不大.因此,楠竹叶的水煮液对G+和G-菌的感染均有辅助疗效的作用.
作者:梁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