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因不明发热者122例分析

林昌锋;邢诒雄

关键词:发热, 原因不明
摘要: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发热(FUO)的病因和临床特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选择122例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FUO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FUO者中,通过血清学、体液、细菌学、骨髓穿刺、组织活检及诊断性治疗分析等获得明确诊断109例,确诊率为89.3%.其感染性疾病占59.02%;肿瘤占14.75%;结缔组织病占13.1%.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肿瘤和结缔组织病是另外两种主要病因.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科诊疗中内科急症的治疗与预防

    在口腔科诊治疗中,因剧烈疼痛,操作复杂、诊疗时间长,眼前操作的紧张恐惧,以及张口劳累等,常会遇到意外内科急症患者.这些急症的发生带有突然性,如果仅有熟练的专科知识,而不同时具备精湛娴熟的综合医学急救知识,特别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往往措手不及延误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后果[1].现就常见的意外急症治疗和预防分述如下.

    作者:岳海滨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大小、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痛经完全及明显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96.9%.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0.39%(P<0.05),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痛经明显减轻(P<0.01).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刘宇;杨颖;晁利娜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输液器穿刺输液瓶时巧用乙醇棉球

    输液器穿刺输液瓶是我们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之一,当输液瓶多达几十个时,一人操作完成后,拇指和食指会觉得酸痛是常事.因为现有的输液瓶是全塑料,瓶塞处硬度高,使我们穿刺输液瓶塞时有困难.临床上应用乙醇棉球擦拭输液瓶塞,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28例的护理

    目的 通过对28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精心护理,深入总结手术期间的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 术前充分评估、测量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结果 28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敏;孔德明;周励;李华;刘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住院病历不合理用药800例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以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四平市结核病医院2006-01-2007-08的住院病历,对不合理应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共抽查住院病历800份,7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丽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非语言沟通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语言沟通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54例因气管切开而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神志清醒患者,在传统语言沟通的同时,采用自编手语暗号、文字交流、自制图片等方法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2.6%.结论 应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可改善交流结果,便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彭瑞敏;张志敏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改变食物性状在观察气管插管患者是否误吸中的应用

    我科收治了1例颈脊髓损伤伴气管插管的患儿,住院215d,带管214 d,呼吸道分泌物多,难以脱管,患几意识清楚,能够自主进食,为判断是否存在误吸,我科自制了一种新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林;孙莹玉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循证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EBN)又称实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概念,它的真实含义可理解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好的研究证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我们针对从未经过血液净化的尿毒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因为这些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容易出现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由于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肠内营养乳剂对危重症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乳剂对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12例,对照组310例,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给予自制均浆膳,对照组给予卡文作为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压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乳剂营养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增高(P<0.05),压疮发生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乳剂作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改善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何永清;强杰;张敏;赵润平;张红静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军事训练伤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有其偶然因素,但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和组训不科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1].近年来,我们在担负部队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对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作者:段秀丽;依力亚尔·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胃蛔虫病1例

    1 病历摘要女,71岁.间断上腹胀伴进食哽咽感2个月,无腹痛,口服奥美拉唑等无效,自行催吐后症状可稍缓解.既往否认胃部疾病及手术史.查体:T 36.7℃,HR 70次/min,BP 115/75mm 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Hb 139 g/L,RBC4.52×1012/L,WBC 11.54×109/L,N 0.78,L 0.18,嗜酸0.003.患者行胸部侧位片示上腹部条片状高密度影.行胃镜检查,于胃腔内见蛔虫,共3条,镜下取出2条,另1条在取虫过程中向十二指肠远端逃走.胃镜检查后,患者腹胀及进食哽咽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要求回家口服驱虫药物继续驱虫治疗,随访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陈玉帅;敖然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套管针敷贴外包装袋的妙用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把套管针的外包装袋丢弃了,很少考虑到它的其他用途.而手术室中,为防止因体液大量丢失,及腹压突然下降,脏器牵拉,麻醉药作用等因素引起的血压骤然下降及休克现象,套管针的使用相当普遍.套管针在穿刺过程中,拔出针芯时很容易渗血污染床单,更换床单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使用一次性治疗巾增加患者费用.我科采用套管针敷贴的外包装袋代替治疗巾垫在患者穿刺点手部下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柳;蔡晓美;沈元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心肌梗死100例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医患关系和睦、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疾病恢复快.98例患者在急性期均完成了健康教育,能做到医患积极配合,疾病逐渐恢复,其中1例在第2天用力排便时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心电监护出现电—机械分离猝死,1例因大量饮水诱发心功能不全.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处方是安全有效的,且并发症低,死亡率低.

    作者:朱秋霞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针刀疗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76例分析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针刀治疗76例确诊枕大神经疼痛患者.结果 大部分患者术后立即感到疼痛锐减,头轻眼亮.2a随访结果如下:(1)痊愈62例;(2)疗效显著11例;(3)有效3例.通过针刀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结论 针刀疗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安全有效,几乎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军;江永伟;沈红星;向东东;乔晋琳;赵向超;钟亚彬;马广昊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血液透析22例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22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FUS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 21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FUS后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明显改善,透析仍正常进行;1例患者停止透析.结论 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透析的关键.

    作者:徐春香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嗅沟脑膜瘤21例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嗅沟脑膜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03-2010-09 21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手术患者中除8例嗅觉障碍无改善,其余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嗅沟脑膜瘤患者术后经及时有效的观察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宏;段云;赵春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本科护生带教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的带教效果以及带教过程中的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2006-05-20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带教的护理本科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指导,并对带教效果进行综合考评.结果 护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率为93.3%.86%的护生通过临床带教指导,知识量得到扩充.97%的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86%的护生沟通能力得到提高.100%的护生认为自己临床工作能力得到提高.90%的护生认为通过带教学到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论 通过带教指导,本科护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为护生更好的融入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琳;张海英;蒋佳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术式的对比

    目的 对应用PFNA、DHS及ABFH置换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2008-01-2010-12期间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DHS组32例,PFNA组40例,ABFH置换组21例.对三组在手术创伤、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三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优.结论 PFNA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失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王骋;李彦仓;姚丽娜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结合雌激素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无痛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10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结合雌激素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无痛清宫术对子宫<孕12周的稽留流产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06例子宫<孕12周的稽留流产患者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每8h1次,连服3d,第4天阴道擦洗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放药2h后行无痛清宫术.结果 急诊刮宫5例(4.7%),无痛清宫术手术用时5~8 min,平均6 min,人工流产综合征3例(2.9%),术后7d复查B超宫腔是否有残留,完全流产98例(97%),不全流产3例(2.9%),其中1例宫内残留物需二次清宫,再次清宫术后1个月复查B超正常,其中2例宫内残留少,口服新生化颗粒治疗,1个月后复查B超正常,术后出血0~5 d,平均3d,且阴道出血明显少于月经量.结论 结合雌激素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无痛清宫术治疗子宫<孕12周的稽留流产痛苦小,出血少,效果好,恢复快.

    作者:曹志宏;李惠;任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以腰痛就诊的嗜铬细胞瘤1例分析

    对以腰痛就诊的嗜铬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8岁.因腰痛、右下肢活动稍受限2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阵发性心悸病史6 a.患者6 a前开始在劳累及情绪激动时突然出现阵发性心悸、血压升高,血压高时可达180/100mm Hg,伴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头痛为头枕部或头顶部搏动性疼痛,心悸症状频繁于劳累、情绪激动时发作,持续8~10min,休息后可迅速缓解.曾就诊外院,诊断高血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偶发房性、室性早搏.近2个月出现腰痛,右下肢活动稍受限,要求全面查体、明确诊断入院.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肾炎、肾病史.体格检查:BP 120/80mm 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于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HR 84次/min,心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3次/min,心音正常,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肝肾区无压痛、叩击痛,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腰椎无压痛、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甲功全项、血沉、风湿三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9-9、CA72-4、NSE、SCC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峡部未见明显异常.乳腺超声提示右侧乳腺囊肿,双侧乳腺轻度增生.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三尖瓣少一中量反流,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超声未见异常.胸正位片检查未见异常.冠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前降支中段肌桥形成.骨密度提示骨量偏低.胃镜检查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腰椎CT提示1、腰椎骨质增生,腰5椎体Ⅰ度滑脱2、腰4/5椎间盘突出3、左侧肾上腺肿瘤.进一步行腹部CT平扫+增强: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内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大小约2.2cm×2.3 cm,平扫平均CT值约33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约73 Hu.

    作者:邓笑伟;叶道斌;李立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