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微平;王桢
骨科教学是骨科毕业生进行实习必要的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可以更好的适应实践操作。在骨科教学中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是基本的教学模式[1],通过对学生进行讲解骨科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骨科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基础[2]。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对骨科的兴趣,因此需要更多教学模式的使用。影像学资料、情景模式、真实案例等教学进行结合的整合教学模式[3]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欢。骨科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使用的研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课题。以前的报道针对传统教学和PBL等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的比较多,如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比较[1],基于影像学资料的C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比较[5]等。影像学资料应用于骨科教学中的研究比较多,这表明了影像学资料对骨科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以往的研究中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影像学资料、情景模式、真实案例等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应用于学生的教学的研究。
作者:杨德盛;张健;邓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静脉输液风险贯穿在静脉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为有效防止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于2015年采用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分析系统的结构,估算失效时后果的严重程度(S),发生频度(O)和失效不易探测度(D)。计算危机值(RPN)=S× O×D,根据危机值判断有无必要进行改进或改进程度,从而将风险降低到低水平[1]。其核心是采用量化方法寻找、分析问题潜在原因并予以处理,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2]。
作者:郭玉芳;朱爱丽;张莉萍;曹军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在脊柱肿瘤治疗临床应用中的适应症、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于2009~2014年收治的6例行后路瘤椎全脊椎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的胸椎和腰椎肿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5~72岁(平均64岁);T8乳腺癌转移瘤伴不全性截瘫1例,T10、L1肺癌转移瘤2例,T12原发性骨巨细胞瘤1例,T10甲状腺癌转移瘤伴不全性截瘫1例,恶性黑色素细胞瘤T8转移1例;6例患者中甲状腺癌、乳腺癌者行根治术后1年,肺癌者肺叶切除术后2年和5年,局部均无复发,除脊柱转移外未发现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灶。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神经功能改变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术后对肿瘤切缘和肿瘤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查。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个月、27个月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肿瘤原发灶和手术部位无复发。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4例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2例至D级,JOA评分改善率为84.5%。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仍适用于脊柱原发肿瘤和孤立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并能达到脊柱恶性肿瘤边缘切除和脊髓神经根彻底减压、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但须术前充分评估患者肿瘤原发灶性质、转移灶特点、全身状况和生存期预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作者:丁江平;王斌;张振云;牛奔;王新安;李宗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经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1]。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PICC导管头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2],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内,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60%[3]。在儿童PICC置管过程中,因患儿认知差,哭闹、不配合,血管未完全发育成形等,易发生导管异位[4]。导管异位常见于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部位。2014年1月~2015年9月,对我科行儿童PICC置管异位的患儿,采用半撤导丝的手法进行复位,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美;杜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按照治疗预后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后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苏成功组(A组)14例,复苏无效或恶化组(B组)48例和死亡组(C组)18例。分别于复苏前及复苏后1周取静脉血行PCT及BNP测定,并比较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1周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结果复苏前三组BNP、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低,C组高。复苏后1周三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低,C组高。与复苏前比较,A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下降(P<0.05);B组、C组PCT、BNP及APACHE II评分均上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CT(r=0.556,P=0.032)、BNP(r=0.642,P=0.024),均与APACHE II评分呈统计学相关。结论PCT及BNP的动态监测对于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检测值的持续上升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红玉;王佳;孙晓靖;于湘友;杜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原发性青光眼为慢性眼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若不能一直坚持治疗,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障碍,所以患者一定要坚持长久治疗。该疾病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患者一般在幼年时期给予手术治疗,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查,了解术后眼压、视力的改善情况。尽早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对视神经的伤害,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2]。11例10年前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观察目前的视力情况,寻早影响视力的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视力,提高日后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对布鲁菌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北屯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布鲁菌病191例,收集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其总结分析。结果191例布鲁菌病患者中大多数为牧民,但也有学生和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为主,实验室检查主要以虎红平板试验抗原阳性、ALT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肝脾肿大和血沉加快较常见。结论提示临床及检验医师应高度重视布鲁菌病,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管饲后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使用PPI组152例及对照组(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即停PPI)48例。均于肠内营养支持第4天连续监测患者鼻饲后1/2 h、1 h胃液pH值7 d并观察入院后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后1/2 h、1 h平均胃内pH值及中位pH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美拉唑用量40 mg 2次/d +早期肠内营养与单纯应用肠内营养(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即停PPI)相比,胃内pH值明显增加,并保持胃内抑酸程度稳定在接近6.0的水平;而单纯应用肠内营养(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即停PPI),胃内pH值稳定在5.0左右。但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有效营养支持后即停PPI可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无影响。因此,目前探索PPI和早期肠内营养的配伍治疗,PPI使用的剂量、疗程以及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是重点。
作者:韩晓丽;王瑞玲;李辉;桑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外伤的诊治过程,提高肾外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叶城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107例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病史、临床和CT等检查对肾损伤进行分型,轻度肾损伤55例,重度肾损伤52例,伴合并伤81例;50例作非手术治疗,58例作手术治疗,49例作肾切除术,肾切除率为45.7%。随访0.5—1年,1例死亡,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保守治疗改手术治疗。结论根据临床结合CT扫描有助于肾损伤分型,根据肾损伤分型制订治疗方案,重度肾损伤(IV、V级)及时手术治疗,有助减少并发症。
作者:汤晓晖;居来提·努尔艾合买提;赵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 -temporal spike,BEC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新诊断的BECTs患儿随机采用口服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随访发作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复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奥卡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发作形式、EEG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26.67%)。发作完全控制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治疗6个月时EEG正常19例(63.33%),好转8例(26.67%),无变化3例(10.0%);丙戊酸钠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23.33%)。发作完全控制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6个月时EEG正常16例(53.33%),改善10例(33.33%),无变化4例(13.33%)。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及EEG改善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新诊断的BECTs发作皆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也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婕;于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及留置尿管三管的现况,为护理工作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地抽查2013年至2014年2年重症患者,调查其置管率、置管时长、是否感染等情况。结果1736名重症患者中CVC置管率36.35%,CRBSI感染率7.2‰;留置尿管置管率91.01%, CAUTI感染率7.2‰;气管插管(切开)置管率71.77%, VAP感染率62‰。结论全员都能认识到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保证了科室对于感染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彭晓红;汤晓燕;董正惠;于湘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置管方式及不同封管方式对ICU中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更佳的置管及封管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12月收住我院ICU需中心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大于7天的患者80例,按置管及封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分别为低剂量肝素封管组(125u/ml),高剂量肝素封管组(250u/ml),低剂量肝素封管+B超引导穿刺组,高剂量肝素封管+B超引导穿刺组,比较四组病人终发生导管堵塞及CRBSI的差异性。结果高剂量肝素封管+ B超引导穿刺组堵管率及CRBS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肝素封管+B超引导穿刺组及高剂量肝素封管组,相同剂量肝素组间比较,联合B超引导穿刺组的导管管理方式优于单纯肝素封管组。结论高剂量肝素封管+ B超引导穿刺的导管管理方式较其他穿刺、封管方式能明显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率,降低CRBSI的发生率,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达春丽;许华;吴莉;于湘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药卫生体制革的核心,事关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福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快了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医务人员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工作状态、服务质量在改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王秀梅;范艺馨;赵艳;张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为临床提供一个科学性新的消毒指南,改变传统消毒思维,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做提升。方法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三种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实验组;对应的三种标准菌株为对照组,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检测碘伏消毒剂在不同使用浓度及不同时间,对两组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2.5%、5%浓度碘伏消毒剂使用范围内进行实验,实验组的多重耐药菌和对照组标准菌株在分别作用时间1 min、3 min、5 min,培养基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杀灭率均为100%。结论2.5%、5%浓度碘伏消毒剂能完全杀灭医院的多重耐药菌,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医院多重耐药菌目前为止对医院常用碘伏消毒剂无抗性,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变异,对消毒剂抗性也不断变化导致消毒剂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灭菌效果。所以医疗机构严格关注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问题,要定期检测消毒剂对多重耐药菌的杀菌效果,保证消毒剂的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李辉;汪洋;马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愿接受个性化营养指导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自愿只接受常规指导不愿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及血清甘油三酯(TG)的值,同时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及TG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并发症、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治疗能有效控制孕期血糖,防止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彭艳;丁娟;丁桂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共5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组1:药物预处理+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组2: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组3:开腹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术中出血量:组1<组2<组3;手术时间:组1<组2<组3;后血hCG恢复时间:组1≈组2>组3;阴道流血时间:组2>组1>组3;住院时间:组2>组1>组3;住院费用:组2>组1>组3;成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下胚胎组织清除术、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剖宫产术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但经宫腔镜下的操作能降低子宫损伤,避免子宫切除,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马茜;帅洁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镍铬合金烤瓷冠经四种处理后在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铬离子的量。方法1.选择80颗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一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再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铸造后外加打磨抛光的镍铬合金烤瓷冠,20颗为铸造后打磨未抛光镍铬合金烤瓷冠。分别侵泡在人工唾液中,样本分别在一、二、三、和四周后取出并测定各自所含铬离子、镍离子量。2.依据Schiff的方法配置人工唾液,并调节人工唾液的pH值为6.18。结果1)一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在每个时间段内镍、铬离子析出量与再次铸造镍铬合金烤瓷冠相比差异显著。2)每个时间段内,镍、铬离子析出量在打磨后未抛光镍铬合金烤瓷冠和打磨后抛光镍铬合金烤瓷冠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四种条件下的镍铬合金烤瓷冠镍铬合金析出量为递增趋势。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镍、铬离子析出量受打磨后是否抛光及铸造影响。
作者:吐尔洪阿依·塔西甫拉提;何惠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腔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盂内尿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5年9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91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盂内尿液感染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11例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8例行输尿管硬镜下输尿管结石碎石术,27例患者行I期经皮肾镜取石术,18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7例患者行经输尿管镜支架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中,66例(73%)肾功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I期结石取净者50例,残留碎石41例,二期结石取净者29例,三期结石取净者11例,1例Ⅱ期肾切除术。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微创腔镜技术对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盂内尿液感染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个体化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盂内尿液感染,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敏;史振峰;刘亮;南玉奎;李鸣;亚力坤;艾合买提;尼哈提;齐飞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疆兵团库尔勒地区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普查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5月到2015年10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宫颈癌普查的新疆兵团库尔勒地区妇女2500例,分别进行TCT普查以及HPV-DNA检测,TCT检查结果为异常以及HPV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组织的活检。结果在2500例妇女中,TCT检测显示异常97例(3.88%);HPV-DNA检测阳性检查率为阳性检查率为121例(4.84%);病变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为28.16%(58/206),阴性检出率为71.84%(148/206);TCT普查方法的敏感度为89.65%(52/58),特异度为69.59%(103/148);HPV检测的灵敏度为82.76%(48/58),特异度为50.67%(75/148)。结论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普查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价值,在实际临床检测中,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作者:黄丽娟;杨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世界卫生组织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作为统计健康数据的标准,通用世界各国,也是我国疾病分类的标准。书写疾病诊断基本原则就是详细、全面。疾病诊断包括门诊诊断、主要诊断和其它诊断。正确的疾病诊断分类编码能够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医疗信息准确关键[1]。
作者:何学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