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的肝癌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征旭;王红阳;吴孟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催化前列腺素H2转化为前列腺素D2,是Lipocalin超家族中唯一具有酶活性的成员,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脑脊液、精液等体液中.本文就人的前列腺素D合酶的分子特征、体内分布、生理功能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一介绍.
作者:苏兵;关明;吕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组低分子量胞液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各型FABP可作为一些组织特异性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化诊断指标.本文对FABP的分布、性质、测定方法及其在急性心肌梗塞、小肠缺血性损害、结肠癌和膀胱癌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董解菊;肖颖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沙眼衣原体(CT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大主要突破,一是核酸扩增技术的应用,二是尿液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方便易得的标本取代传统的宫颈(或尿道)标本进行CT诊断.本文综述了几种核酸扩增方法在诊断CT感染上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作者:韦红;吴仕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组织因子(TF)是血液凝固启动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表达TF.尿液TF(uTF)含量变化与肿瘤和炎性疾病有关,一步动力学比色法能有效检测uTF,适合临床诊断应用.
作者:周剑涛;潘秋香;王诚;顾可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DNA芯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DNA分析技术,它将核酸样品制备、核酸扩增和定性定量检测等一系列繁复的过程连续化和微型化,使其高度集中在一块数英寸大的固相支持物上,用于进行基因表达和突变的检测及DNA序列分析,可极大地提高DNA分析速度和简化其分析过程,并将给分子生物实验、临床研究、新药开发等多个研究领域带来重大的冲击甚至革命.
作者:张莉莉;阚培林;周华东;陈曼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对新诊断的标准、分型、诊断指标、监测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糖尿病相关抗体、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等的检测作了综述.
作者:万士林;陈林;庄俊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免疫检测的速度,简化操作步骤,人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它利用纤维膜的毛细作用,使待测l物(抗原/抗体)沿膜表面向前运动,与检测区标记的捕获物特异结合而聚集显色.它既有免疫学方法的特异性,又有简便快速不须仪器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它的方法学和应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中民;李君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UTI是-种对酸对热较稳定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近年来对其来源、结构、功能以及它与疾病的关系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作者:夏时海;赵晓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的.近年来,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宏图;胡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许多损伤因素诸如氧化应激、缺血与再灌注等都可导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而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又与细胞的功能、信号转导乃至细胞的凋亡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研究如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常见的细胞内钙离子测定方法加以叙述.
作者:赵彩霞;郑延松;田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流感病毒可在体内和体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该诱导过程涉及病毒和细胞的多种成分,诱导机制可能与Fas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TGF-β和病毒NS1蛋白有关.
作者:李华玲;李明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