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利;蒋建新
目的:报告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及正常值,可用于监测和研究临床营养的代谢变化.方法:(1)氨基酸分析:收集空腹血和24h尿液,用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质后,取上清液在Beckman119CL型氨基酸分析仪上,用柠檬酸锂的方法进行分析.(2)游离脂肪酸测定:取空腹血清,在正己烷、甲醇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酯化后进行分析.结果:血、尿氨基酸重复性测定误差分析分别为2.19±0.43和1.73±0.36.血样和尿样每个氨基酸回收率分别在92.3%~114%和90.5%~105%.同时测定一组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的正常值.
作者:何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tin)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和信号转导分子,参与组织形态发生、胚胎发育和细胞命运过程,其作为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是控制细胞移动.已发现E-cadhet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已有一些资料报道血清可溶性E-Cadherin与恶性肿瘤的病情有一定关系,并试图探讨其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标志和治疗效果、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本文就近几年有关E-Cadhetin与肿瘤的关系及其血清学检测进行综述.
作者:黄华艺;查锡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脂蛋白脂酶为脂质代谢的重要酶,在体内分布脏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特点。脂蛋白脂酶在血浆中具有水解甘油三酯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利。在动脉壁内,细胞基质中的脂蛋白脂酶有滞留蛋白作用;巨噬细胞膜上的脂蛋白脂酶能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该细胞内,使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脂蛋白脂酶还能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等,脂蛋白脂酶表现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还综述了多种体内外因素对脂蛋白脂酶代谢与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晓刚;陈运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牛云彤;李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细胞抗凋亡是生物机体为了适应生存的一种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无论是凋亡或抗凋亡均由多因素引发、多分子参与的启动、执行等信号级联放大过程.细胞抗凋亡作用的信号转导是在外界与内在生存因子刺激下,激活NF-кB信号偶联途径,诱导抗凋亡的生存基因表达.PI3K和PKB/akt在细胞抗凋亡信号传递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霖水;董燕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江华;孙伯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周永列;叶治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副蛋白在体液中的出现及其量的变化,对鉴别和治疗骨髓瘤等单克隆蛋白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副蛋白检测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在体液中检测副蛋白的策略以及副蛋白变化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勇;胡望平;朱忠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激素依赖肿瘤,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rone Receptor,PR)水平对选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近年研究发现三苯氧胺(TAM)治疗过程中ER表达的选择性压力、ER基因的突变及变异等,都是导致患者对TAM治疗的抵抗的原因,细胞周期素(cyclin)D1也发现与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蔺;张淼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刘南;曹俊杰;徐光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李春梅;田碧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A1zheimer病(AD)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和预后的限制性因素.目前从AD患者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具有诊断意义的生化指标有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载脂蛋白E(ApoE),Aβ的前体蛋白(APP),早老素(PS1,PS-2)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其中以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尤其是过度磷酸化tau蛋白(p-tau)有可能成为AD的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作者:胡元元;何善述;王建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光纤化学传感器是世界上正在兴起的新型传感技术,是现代传感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简述了光纤化学传感器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介绍一些新型的医用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作者:吕文旭;陈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杜国有;涂植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牛云彤;李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何愿民;尹一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它感染胃粘膜后,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诱导了一系列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这些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炎症调节网络,在Hp相关的胃粘膜损害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正德;万谟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以其独特的构建和筛选系统现已成为我们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的一项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其产生、原理、构建、如何在体外提高筛选出的抗体的亲和力,以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陈鸣;府伟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TORCH宫内感染的实验诊断是优生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一般认为胚胎组织或脐血中查出病原体DNA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指标,但采集标本易伤及胎儿.母血、羊水、胎儿血中的IL-1、IL-6、TNF-8、TNF、IFN、免疫球蛋CRP、CRP等生物分子与TORCH宫内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TORCH宫内感染的重要筛选指标.
作者:杨红英;周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李敬;李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