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王亚平
压电基因传感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检测手段.同以往的标记检测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不需要标记,操作简单,费时较少,在液相状态下便可直接获取杂交信息,可以对杂交反应进行动态、定量地监测.本文就压电基因传感器的原理、应用研究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明华;黄庆;府伟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6S rRNA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其核苷酸位点的变化具有种的特异性,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16S rRNA基因,能够将分枝杆菌鉴定到种的水平.本文就用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DNA直接测序、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DNA探针杂交来鉴定分枝杆菌进行综述.
作者:刘佳文;吕红艳;吴雪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糖原磷酸化酶是糖酵解代谢过程的限速酶.近年来发现其脑型同工酶为缺血性心肌损伤早期的敏感标志物以及在一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
作者:李建新;李稻;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建立了多种对原核和真核生物鉴定分型的DNA分析技术,其中新的、有前途的DNA技术之一为扩增片段多态性(AFLP)分析,AFLP分析把广泛的适用性与高分辨力和高重复性有机地相结合,已在动植物遗传学、医学诊断、微生物分型和种系发育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AFLP分析原理、特性及其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朝国;安乙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实时RT-PCR是一种新技术,它利用荧光实时检测PCR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节约时间.本文对分子灯塔、DNA结合染色、杂交探针和水解探针四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比较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仪器,即ABI Prism7 700、Lightcycler和Biorad iCycler各自的特点.使用特定的仪器、选择不同的实时RT-PCR策略,可以将实时RT-PCR应用于绝对定量、检测点突变和等位基因、mRNA结合变量,并可通过优化设计,实现多重RT-PCR.
作者:舒朝忠;罗进勇;尹一兵;康格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对胆碱酯酶(ChE)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发现:即使同种方法、一台仪器、不同试剂,理论因数法ChE结果较酶校正因素法变异大一倍,因此,采用IFCC酶学委员会推荐的酶校正法,可大大减小ChE检测的离散度,增加室间可比性,提高分析水平;且有较为统一的正常参考范围,批内CV<4.12%、日间CV<8.6%,溶血(Hb<1.0g/L)、黄疸(TB<300μmol/L)、脂血(TG<7.5mmol/L),回收率92%~110%,无明显干扰,但试剂空白A0的增加,可产生25%以上的偏差.
作者:蒋凡;赵硕生;胡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s 20,CK20)是细胞角蛋白大家族的一种,近年来研究发现CK20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关,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及转移检测以及在膀胱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日渐受到重视.
作者:罗春丽;应李雄;陈宏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可行性,建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O)标记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人体血细胞中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图谱可明显区分红细胞与血小板两群细胞群体,可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分析,网织红细胞在人体外周血中表达的百分含量为1.14±0.23,网织血小板为1.59士0.73.提示:利用流式细胞仪可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百分数检测,快速、客观、准确,可做为临床检验指标之一,广为推展.
作者:许艳丽;毛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基因芯片技术有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的类型与制作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比较全面地列举了基因芯片的医学应用领域.
作者:杨元;张思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是生理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的第一步.胶原和血小板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血栓形成的起因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依据;同时胶原在血小板膜上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研究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血栓性痰病开辟了新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FCM)等检测方法的逐渐普及,血小板胶原受体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中胶原的受体及其与胶原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并介绍其拮抗剂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作者:魏立新;张宝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是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平衡的产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物之一,检测TAT对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和急性心肌梗死(AMI)都有重要的意义.对监控肿瘤、器官移植、肝病和怀孕等生理病理状态下凝血-抗凝血的变化也很有意义.
作者:陈红兵;郑佐娅;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一大类含2价锌离子水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则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天然抑制物,两者在细胞外基质代谢中的相互作用是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的关键因素;探讨MMPs与TIMPs在不同类型肿瘤及在不同表型的分泌和表达水平,对临床肿瘤的预防、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也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新的策略.
作者:朱峰;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导致细菌性痰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肺炎链球菌不仅出现对青霉素耐药,而且出现对其它抗生素如红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等多重耐药,这样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耐药性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坚磊;黄繁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