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医学应用前景

杨元;张思仲

关键词:基因芯片, DNA微阵列, 医学应用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有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的类型与制作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比较全面地列举了基因芯片的医学应用领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细菌耐药机制中的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金属酶、膜耐药、抗生素多耐药Mar基因以及生物膜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以便增强对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的了解.

    作者:李新;王金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IA-2、GAD-65抗体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可行性,建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O)标记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人体血细胞中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图谱可明显区分红细胞与血小板两群细胞群体,可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分析,网织红细胞在人体外周血中表达的百分含量为1.14±0.23,网织血小板为1.59士0.73.提示:利用流式细胞仪可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百分数检测,快速、客观、准确,可做为临床检验指标之一,广为推展.

    作者:许艳丽;毛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清与肝素化血浆测定心肌肌钙蛋白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组织中辅酶Q10的浓度与抗氧化状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小板胶原受体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

    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是生理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的第一步.胶原和血小板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血栓形成的起因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依据;同时胶原在血小板膜上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研究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血栓性痰病开辟了新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FCM)等检测方法的逐渐普及,血小板胶原受体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中胶原的受体及其与胶原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并介绍其拮抗剂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作者:魏立新;张宝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儿童脑脊瘦素与血浆瘦素、性别的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candherin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E-cadherin(E-cad)是一种钙依赖性的跨膜糖蛋白,介导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反应,其表达下调与许多人类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E-cadherin在胃、肝、肺、膀胱肿瘤及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下调、缺失、功能异常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滕小军;陈德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癌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CA125是卵巢癌好的标记物,在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复发、预后等方面有较大价值.OVX1、CA54/61、M-CSF等标记物与CA125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本文对与卵巢癌有关的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现让;刘美芹;宋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及其应用

    糖原磷酸化酶是糖酵解代谢过程的限速酶.近年来发现其脑型同工酶为缺血性心肌损伤早期的敏感标志物以及在一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

    作者:李建新;李稻;王鸿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标本中葡萄糖的保护剂--甘油醛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用2-氯-4-硝基苯-4-邻-β-D-吡喃半乳糖麦芽糖苷测定淀粉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酶校正物在胆碱酯酶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对胆碱酯酶(ChE)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发现:即使同种方法、一台仪器、不同试剂,理论因数法ChE结果较酶校正因素法变异大一倍,因此,采用IFCC酶学委员会推荐的酶校正法,可大大减小ChE检测的离散度,增加室间可比性,提高分析水平;且有较为统一的正常参考范围,批内CV<4.12%、日间CV<8.6%,溶血(Hb<1.0g/L)、黄疸(TB<300μmol/L)、脂血(TG<7.5mmol/L),回收率92%~110%,无明显干扰,但试剂空白A0的增加,可产生25%以上的偏差.

    作者:蒋凡;赵硕生;胡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大多数恶性肿瘤存在端粒酶活性,而人正常体细胞几乎未检出端粒酶活性.表明肿瘤发生与端粒酶活化密切相关,使端粒酶有希望成为新的恶性肿瘤标记.但仍有部分肿瘤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个别组织的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率较低,使对端粒酶的肿瘤检测作用产生怀疑.本文就近年来检测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张艳;刘柏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膀胱癌患者尿核基质蛋白22检测的临床评价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的高发肿瘤,多发性和易复发是膀胱肿瘤的特点.目前,诊断和随访的主要手段仍为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前者准确性虽好,但属于有创性检查,有时因患者惧怕而难以接受;后者敏感性较差,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因此,寻找和建立无创且敏感的生化指标就成了研究者们追逐的目标.本文就膀胱癌检测新指标--核基质蛋白22(NMP22)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金晓明;李双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用N-BNP测定指导心衰治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药敏试验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导致细菌性痰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肺炎链球菌不仅出现对青霉素耐药,而且出现对其它抗生素如红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等多重耐药,这样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耐药性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坚磊;黄繁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抗凝剂及稳定剂在实验室的应用

    本文叙述肝素、EDTA、枸橼酸钠、稳定剂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在实验室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周雪艳;许霖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红细胞生成的调控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特异性作用于红系祖细胞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重组人Ep0已研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加速了对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Ep0的基因、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特性、Epo的产生部位与生成的可能调节机制;Epo受体的分子结构及Epo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递途径.

    作者:李静;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对眼分泌物分离菌的抗菌活性观察

    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洁霉素对125株眼科常见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有相似的抗菌活性,并且抗菌活性比诺氟沙星强2~4倍(MIC90≤2),丁胺卡那霉素以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略差(MIC90=32),洁霉素对常见分离菌的抗菌活性差(MIC>128),已不宜用于治疗外眼部细菌感染.

    作者:林国芬;陈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