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玲;郭梦璇
兵团精神是中职学校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兵团精神对兵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兵团中职学校德育中兵团精神教育课程缺失现状及原因,对引入行业和职业教育元素创建兵团中职卫护校兵团精神教育课程进行探索.
作者: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实习生临床带教进行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基础操作培训与专科理论、实践带教,实现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作者:王楠;单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石河子大学护校363名中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职护生的ALS总得分为80.79±9.42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学习驱动力(18.93±2.47分)、扎实学习(16.65±2.58分)、控制学习(16.18±2.45分)、学习目标(15.22±2.16分)、深入学习(13.82±2.93分).不同性别的中职护生ALS总分、学习目标、深入学习、控制学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欢护理专业的中职护生AL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学生(P<0.05).结论:中职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学习目标和深入学习方面;性别与是否喜欢护理专业会影响中职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作者:高静;乐云;严秀梅;钟慧琴;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背景、目的,并结合近十五年来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功能,提出了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建设流程,为构建护理专业各层次教学资源库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作者:张国琴;姬春;冯雅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改变牙体牙髓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提高牙体牙髓病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本教研组在牙体牙髓实验课的教学中进行了以针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尝试,开展以针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教学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牙体牙髓病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并缩小了医学生由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落差感.
作者:陈敏;梁玉霞;吕锡旌;焦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专业班主任是辅助医学院校专职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双师型”医师专业班主任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五年专业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从入学教育、班风及学风建设、学生自律性教育、人文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及就业等方面,讨论临床医师如何做好医学院校专业班主任工作.
作者:查小雨;黎昌学;周政;徐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MicroRNAs(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小分子RNA,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基因调控物质,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增殖及迁移等过程.MicroRNA-145(miR-145)是miRNA家庭中的一员,它对肿瘤基因调控起到了关键的抑制作用.目前已发现miR-145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与许多细胞过程如分化、增殖和凋亡有关.近年来,miR-145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其在肿瘤发生、进展、迁移和侵袭中起到重要作用,对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孙嘉伟;刘凤霞;王似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应成为口腔人才培养的核心.现结合本专业特点.从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实践教学考试改革、加强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旨在突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腔专业实用型人才.
作者:丁红忠;郑军;徐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分组,业余开放实验室配合实验教学等方法来强化护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选取2013级中专护生60人为对照组,77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增加学生分组、开放实验室配合实验教学方式,在期末对学生采取二对一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无菌技术、导尿技术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在考核时间上,无菌技术项目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教师考核结果相同.结论:增加学生分组,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何英;王官利;严秀梅;聂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口腔正畸学内容抽象而复杂,涵盖的知识面广,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很难理解.改进教学思路,对课程进行优化,采用参与式教学法、PBL与CBL相结合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增加实训课比重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作者:焦海霞;吕锡旌;陈敏;马新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近5年(2010年~ 2014年)中职护理教育的相关文献检索.对关于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中职护理人才社会需求;中职护理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等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分析,阐述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为中职护理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升护理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王毯;杨建宝;傅红琼;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与其他口腔医学密切相关.正畸教学工作中结合PBL教学模式及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加强正畸教学中美学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实验教学的强化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畸理论.
作者:代海涛;李启期;仵楠;李莉莉;徐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护考通过率,对中职护生实施“三阶段递进,全过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在基础阶段做到教学大纲和护考大纲的融合,考试内容和护考内容的融合;在提升阶段,做到实习任务与护理任务结合,出科考试与护考内容结合;在冲刺阶段,做到辅导内容和护考内容紧密结合,毕业考试与护考内容紧密结合.结果:护考通过率从2011年的29%上升到60%,高中起点的中护生通过率>初中起点中护生的通过率>民族学生通过率.结论:采用“三阶段递进,全过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护考通过率,还应加强管理,采取分层辅导的形式提高初中起点及民族学生的护考通过率.
作者:傅红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计划,认真把握临床实践环节,及时更新带教手段,全面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帮助护生顺利实施角色过度和尽快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晓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文献综述显示,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括人格、应对方式、自尊;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状况、文化、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本文关注护士幸福感的研究,并对其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综述,为促进更多关注护士健康和护士幸福感增加的行为提供参考.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自2004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目前已经成为一项展示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的品牌活动,是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成果的重要平台.护士学校坚持按照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竞赛活动“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原则,积极组织学生参赛,为更多的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成为中职德育管理新途径.
作者:别广谊;肖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不同类型骨折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并讨论成功的颌面部手术对于颌面部外伤病人心理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及教育背景的颌面部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差异.方法:运用标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on version,PCL-C),分别对我科2012年收住院的108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天及手术完成后第七天和术后一月进行问卷调查,期间均未进行任何心理干预,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揭示成功的颌面部手术对患者心理影响.结果:术前与术后评分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成功的颌面外科手术不仅对恢复颌面部功能及外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心理恢复也有重要意义.结论:成功的颌面外科手术是患者生理恢复的关键.是颌面外伤患者心理恢复的基础.
作者:周政;查小雨;李琦;高芸;梁君;徐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主要是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胃肠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依据.
作者:王似雄;孙嘉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涉外护理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全国范围内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就中专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培养适应国际护理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人才.
作者:赵华;熊海燕;姚慧;傅红琼;左彭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采取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护校997名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应对方式积极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得分低于常模;不同年级间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进一步两两比较探讨,一年级积极应对和消极得分均高于二年级、三年级.结论:学校应强化护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尤其要纠正高年级护生的消极应对,引导其能较好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困难挫折.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冉小梅;杨琴;安采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