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荣;徐成;吴智国;袁媛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孕妇,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有分娩镇痛要求的207例作为镇痛组,无分娩镇痛要求采取常规分娩的59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及二产程时间均延长(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h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组急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延长产程,增加器械助产率,但可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2h出血量,对母婴安全.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应建立分娩镇痛的产科处理模式.
作者:王永琴;魏兴武;许岚;桑灵;逯金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一般资料;通过实验室检查对孕24 ~ 28周孕妇进行糖耐量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1)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分组,低体重组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为23.31%,正常体重组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为35.1%,超重组检出率51.96%,肥胖组检出率为50%,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空腹血糖与体质量指数相关系数是0.1312,95%可信区间(0.0568,0.2042),P<0.05;餐后1小时血糖与体质量指数相关系数0.267,95%可信区间(0.2204,0.3125),P<0.05;餐后2小时血糖与体质量指数相关系数0.2266,95%可信区间(0.179,0.2732),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随着体质量指数有增高的趋势,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呈正相关.
作者:李爱玲;韩晓华;杨艺君;李晓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置宫内节育器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女性266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从随访情况得知,节育器位置、形态异常者占总纳入人数的10.90%,为人数多的一类因素,其次腰腹痛、性交痛的情况较常见,多数性交痛患者经尾丝修剪术后有所缓解,因此而取出节育器者较少.月经异常、阴道不规则流血经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月经可以恢复正常.结论:宫内节育器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仍较为常见,作为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向患者传达一定的医学知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龚燕;李军;王晖;孙慧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消化道出血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心病术后较为常见的出血并发症,它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且可由于治疗矛盾引起支架内血栓,从而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PCI围手术期在抗栓和消化道出血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现在必须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两例典型病例PCI术后表现及并发症治疗,认为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根据出血程度,可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停用氯吡格雷或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同时给予消化道出血的一般治疗,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可及时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且尽可能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岳;黄春;刘克坚;杜广胜;邱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隐匿性消化道穿孔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9例隐匿性消化道穿孔患者,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隐匿性消化道穿孔CT影像上常见的直接征象是:胃、肠道壁局部中断,邻近胃、肠壁及粘膜水肿;穿孔周围少许腹腔游离气体影;胃、肠壁中断处周围可见少许积液、周围小范围脂膜炎是其间接征象.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隐匿性消化道穿孔在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梅友泉;伍强;卓兵芝;庞华军;赵峰;鄢潞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加用普罗布考后对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DPN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组予依帕司他治疗,联合治疗组予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TCSS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TCSS评分均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联合组与观察组对比,TCSS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8.700±2.6542 vs联合治疗组7.2759±2.65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药依帕司他对比,加用普罗布考后可显著改善DPN症状.
作者:尹冬梅;扎西草;许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对骨密度和血清1,25-(OH)2D3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我科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周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1次/天治疗,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骨密度的变化、血清1,25-(OH)2D3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治疗组患者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骨密度,提高血清1,25-(OH)2D3水平.
作者:冯罡;王晓丽;尹亮;李军;常向云;孙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对3组共119例受检者肝脏右叶检查,分析VTQ值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3组受检者肝脏VTQ值有显著差异(P<0.05),VTQ可区别慢性乙肝和早期肝硬化的VTQ值截断值为1.86m/s,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83.1%,特异度63.4%.结论:VTQ技术可以定量反应肝组织硬度信息,对早期肝硬化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梅勇;周程;袁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肌钙蛋白I(TNI)水平与脑钠肽非氮端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我科非心衰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和TNI水平,根据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NTpro-BNP≤300ng/L) 13例、B组(300ng/L< NTpro-BNP< 600ng/L)20例和C组(NTpro-BNP≥600ng/L)33例,观察血浆NTpro-BNP和TNI之间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TNI水平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内比较,Ⅱ级<Ⅲ级<Ⅳ级(P<0.05);A、B、C三组TNI水平、NYHA分级比较,C组>B组>A组(P<0.05);血浆NTpro-BNP与TNI呈正相关,r=0.61.结论:心衰患者TNI水平与NTpro-BNP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患者心衰越严重,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TNI水平越高.
作者:努尔巴哈提;莎瓦尔妮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顽固性心衰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人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CBP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CBP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20例.观察治疗8小时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以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小时后,CBP组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常规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小时后,两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但CBP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01).CBP治疗中有2例出现低血压,未出现出血、栓塞、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CBP能降低顽固性心衰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旭;刘加明;金鑫;刘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肛门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等.方法:收集我科5例肛门乳头状汗腺瘤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通过随访了解其预后.结果:临床表现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中位数43岁,肿物位于肛门齿状线附近,均行包块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病理检查示肿块大径0.5-1.5cm不等,镜检示瘤组织呈密集的不规则腺管状,部分腺管折叠形成迷路,部分向腔内形成乳头状结构,上皮均由内层分泌性柱状上皮细胞及外层肌上皮细胞构成.病理诊断:肛门乳头状汗腺瘤.免疫表型:5例内层柱状上皮细胞ER、AE1/AE3、CK7阳性,CK20、CEA、Villin阴性,外层肌上皮细胞AE1/AE3、P63阳性.结论:肛门乳头状汗腺瘤非常少见,诊断主要靠常规病理切片确诊,免疫组化标记协助诊断,局部肿物切除为首选,随访1年,无复发,预后较好.
作者:郭一川;郭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的部门及隐患类型,寻找相应预防措施,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12月所有新生儿资料,共1 598例,其中产房组(自然分娩)959人,手术室组(剖宫产分娩)639人,产科病区组1 538人,新生儿科188人(手术室直接转入4人,病区转入128人,产房转入新生儿科56人),分析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的各部门及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1 598例新生儿,共发生新生儿安全隐患42例,发生率为占2.63%.产房组、手术室组、产科病区组、新生儿科安全隐患发生率分别为:1.()4%、0.63%、1.040%、6.38%.产房组、手术室组、产科病区组、新生儿科发生安全隐患的类型占各组构成比多的分别是:高危新生儿急救处理、技术水平、腕带脱落、管理路径不当.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安全隐患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新生儿安全隐患发生而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发生的类型,找到各部门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尽量减少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
作者:徐文萍;肖玉婷;杨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尿钠肽(BNP)、肌钙蛋白(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并探讨与梗死范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心电图估测梗死范围的大小(大范围梗死组、中范围梗死组、小范围梗死组,每组各25例),测定血液中BNP、TNI含量,并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值,研究梗死范围与BNP、TNI、LVEF的相关性.结果:大范围心梗组、中范围心梗组、小范围心梗组3组中BNP、TNI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在大范围心梗组、中范围心梗组、小范围心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行3个心梗组之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BNP、TNI、LVEF与梗死范围具有相关性,梗死面积越大,BNP、TNI浓度越高,LVEF越低.
作者:范艳慧;刘鲁娜;王喜萍;张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在心源性胸痛患者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差异性,分析缺血修饰蛋白在早期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照胸痛发作时间,在到达急诊科即刻(胸痛发作3小时内)、6小时、24小时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测72例心源性胸痛患者及33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缺血修饰蛋白和肌钙蛋白Ⅰ水平.分析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IMA水平的差异性,同时观察在心源性胸痛患者缺血修饰蛋白的变化趋势.运用ROC曲线,探索本实验室早期筛查心源性胸痛的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截断值.比较IMA与cTnI对早期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首诊即刻(胸痛发生3小时内)和胸痛发作6小时,急诊心源性胸痛患者缺血修饰蛋白分别为71.3U/mL和75.7U/mL,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心源性胸痛组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变化:在胸痛发作3小时即可明显升高,在胸痛发作6小时仍上升,胸痛发作24小时回落至正常水平.缺血修饰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当临界值取68.30U/mL,1M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7%和79.4%.在胸痛发作早期(小于3小时),与肌钙蛋白Ⅰ相比,缺血修饰蛋白诊断缺血性胸痛的灵敏度高,分别为84.7%和65.26%.结论:缺血修饰蛋白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可在胸痛发作早期,用于鉴别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IMA>68.3U/mL需考虑为心源性胸痛诊断.
作者:刘国荣;郭东风;张晨君;许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COPD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给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CAT问卷评分、COPD急性加重频率和平均住院次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1年后血气分析、CAT问卷评分、COPD急性加重频率和平均住院次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肺功能下降速度减慢.结论:家庭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能够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血气分析、CAT问卷评分、COPD急性加重频率、平均住院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
作者:徐月清;王晓玲;方红伟;魏新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组患者予以护患沟通,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纠纷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3%(41/4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7%(39/43),组间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护患纠纷,其发生度为7.0%(3/43),研究组中未发生护患纠纷,其发生率为零,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期间,实施护患沟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且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惠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53例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6例,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高于开腹组[(346±45)min VS(286±32)min,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开腹组(P值均<0.05);术中出血量、首次进流食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8.4)枚VS(21.2±11.0)枚,P>0.05].随访时间6~ 35个月,腹腔镜组术后1年生存率(88.0%)与开腹组(8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而言,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有微创优势.
作者:仝德峰;刘江文;孙琳;夏军强;龚建军;邓昌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Fabry病患者的GLA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现,探讨Fabry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个Fabry病家系成员中所有患病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定GLA基因的突变类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基因型为g.1028-1029delAA的Fabry病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临床症状重于女性患者,半合子男性有典型临床表现如血管角质瘤、肢端疼痛以及心、脑、肾等损害,女性杂合子仅表现为肢端疼痛等症状;在对照组人群中也存在GLA基因突变,为1号外显子1390位点的错义突变(1390A>G),但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即使相同基因型的Fabry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GLA基因突变中可能存在非致病型.
作者:李娟;张德莲;杨学磊;郑灵玲;李南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辅以理疗、中药塌渍离子导人综合治疗骨关节布氏杆菌病.结果:综合治疗2个疗程,治愈24例,基本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为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明显优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美玲;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中有症状的柱状上皮外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柱状上皮外移患者490例,分为三组,聚焦超声治疗136例(A组),激光治疗165例(B组),药物治疗(C组)189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59%、94.54%、39.68%,治愈率分别为:77.21%、78.19%、15.34%,三组副反应比较:A组与B组中发生阴道排液的患者分别有45例和134例,发生阴道流血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51例.B组发生结痂的病例为124例,瘢痕形成的患者分别为21例.结论:聚焦超声对柱状上皮外移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赵霞;李慧;单红英;王冲;张瑾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