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萍;方军雄
目的:观察并评价纳洛酮对细粒棘球蚴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实验绵羊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6只,均为细粒棘球蚴感染的绵羊,采用新鲜包虫囊液攻击发敏,建立过敏性休克模型,干预组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0.1mg/kg,然后每分钟2μg/kg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输注。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技术分别于休克前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攻击发敏后3.5min,干预组和对照组MAP均迅速下降,而MPAP、PCWP迅速升高,纳洛酮干预后MAP迅速恢复,而对照组MAP呈持续低水平状态,60min后才逐渐恢复。干预组CO维持高水平状态,与对照组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PAP、PCWP各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学检查:两组均有肺间质及肺泡腔水肿、渗出、出血,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细胞缺失、肺泡萎陷等均较干预组明显。结论:纳洛酮能促进过敏性休克MAP、CO升高,改善体外周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并间接改善微循环,对MPAP、PCWP没有明显降低作用,但可抑制肺泡透明膜的形成,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性肺功能障碍。
作者:郑宏;曹兴华;徐志新;李亦梅;尹极峰;温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SD大鼠对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大鼠感染泡球蚴后,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心脏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的SD大鼠心脏作供心,8只未感染泡球蚴的Wistar大鼠及8只感染泡球蚴的Wistar大鼠作受者。建立SD大鼠对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组:(1)对照组:SD大鼠→Wistar大鼠(未感染泡球蚴)(n=8);(2)泡球蚴组:SD大鼠→Wistar大鼠(感染泡球蚴)(n=8)。结果:感染泡球蚴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11.63±6.02)d,对照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6±0.53)d,感染泡球蚴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泡状棘球蚴感染能造成Th2类细胞因子偏移,从而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可能是造成移植排斥的原因之一。
作者:温浩;赵晋明;邵英梅;苗玉清;买买提江·阿不都卡得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来预测冠心病的方法。方法:对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后壁IMT,并检测有无粥样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以双侧IMT值、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年龄、性别为自变量,冠心病发生与否为应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1)左侧IMT增厚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冠心病组的左侧IMT较非冠心病组的左侧IMT厚0.0289cm。右侧IMT增厚率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左、右IMT对方程的影响大。尤其是左侧IMT.随着左侧IMT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这种预测冠心病的正确率为88.9%。结论:可以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侧内中膜厚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作者:郭艳英;张爱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代偿表现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致使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升高。这种代偿在早期可以起到维持心输出量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对心肌的一系列损害,血管及神经体液调节不平衡,导致CHF的加重。……
作者:陈旭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正畸治疗中,无论采用哪种矫治技术,临床上对牙颌畸形的矫正起始阶段,必然是对牙列进行排齐和整平。一般情况下,排齐是将近、远、唇颊、舌向错位的牙齿排列整齐。……
作者:刘慧明;何惠宇;李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保留性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病人施行了原脾1/3、2/3体积保留性手术,其中脾部分切除术12例,脾胃韧带保留6例,脾膈韧带保留1例,脾结肠韧带保留2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26岁。结果:全组病例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B超、CT、脾窝内切可见大小不等的正常脾脏组织图像明显增大。可保留原位脾脏的解剖部位符合人体生理机理。站论:脾保留性手术在外伤性碑破裂中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阿伊都·阿不都热伊木;薛永忠;王勤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可降解聚己内酯的体外生物学安全性。方珐:采用可降解PCL的浸出液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肌肉刺激实验、热源试验。结果:PCL浸出液对小鼠的生长及细胞无毒性作用,Ames试验及微核试验结果证明PCL对细胞染色体、DNA水平的遗传物质无损害作用。热源试验及肌肉刺激试验结果证明PCL无免疫原性。结论:PCL是一个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无免疫原性的材料。
作者:艾合麦提·玉素甫;陈统一;陈中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上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已被广泛应用,可用作中心静脉压监测、输血补液、各种治疗用药以及胃肠外营养的通道。因其并发症及副反应轻,导管易于固定,导管可长期留置,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作者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共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368例,收到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努尔波拉提·加力汗;钟唯一;佟宛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各民族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随机抽取1990~2000年出生的足月、单胎活婴5014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并对新生儿体重与性别、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将全部资料分为2个阶段,分别对体重的变化趋势及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男婴出生体重平均高于女婴137g;各民族间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1996年以后出生的新生儿体重较1995年之前平均增加125g,≥4000g的巨大儿发生率增加,而<2500g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减少。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明显增加趋势。
作者:蔡霞;赵辉;范静;庞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砷对心肺功能影响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cDNA芯片技术研究砷对事先未知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亚砷酸钠造成人肝细胞中双糖链蛋白多糖(Biglycan)基因和原纤蛋白2(FBN2)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亚砷酸钠影响心肺功能的分子遗传机制。
作者:姚华;王国荃;朱滨;孙悦;景丰香;赵建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有阳性发现者为171例,其中老年性子宫内膜炎68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14例(经定位活检证实),宫内节育器(IUD)8例,宫颈管炎4例,宫颈管息肉18例,诊断阳性率80.3%。其中3例子宫内膜息肉和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行电视官腔镜下电切术。站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阳性率高,与定位活检相结合可大大地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艾星子·艾里;丁岩;贾新朝;王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评价乳腺立体定位核心针活检和留置导丝指导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乳腺X线机对13例乳腺疾病患者中共15个病灶进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及病灶内留置导丝指导手术,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定位穿刺活检10例患者中11个病灶,诊断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定位留置导丝3例4个隐匿性病灶,均在术后证实了定位的准确性。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术既能在术前明确病变的性质,又可指导隐匿性病灶的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白艳;靳勇;玄祖旗;栾梅香;张新峰;马彬林;邵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cl-2蛋白及Ras癌基因蛋白在新疆不同民族喉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酶素生物素技术(LSAB法)对83例喉鳞癌病变组织中Bcl-2和Ras基因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83例喉鳞癌病变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3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Ras蛋白的表达率为40.9%,其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民汉间Bcl-2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汉间Ras蛋白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汉间Bcl-2基因无显著性差异,而Ras癌基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cl-2基因和Ras原癌基因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郑艳;张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5月~2002年7月共行IVF-ET39例,对已获成功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用达菲林或阿拉瑞林进行降调节,其中长方案从治疗周期前一周期的黄体中期开始应用,月经第3天用促性腺激素(Gn);短方案自治疗周期月经第2天开始应用,第3天开始用促性腺激素(Gn)。结果:长方案组用达菲林全量10例,半量6例,用阿拉瑞林1例;短方案组达菲林1例,阿拉瑞林2例。结论:实施IVF-ET,GnRH-a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防止过早LH峰、减少取消周期,提高了妊娠率。
作者:杜红;古丽巴哈·阿不拉;史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孕酮(P)对离体家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来探讨孕酮对窦房结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电极技术,引导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各参数的影响。结果:(1)孕酮使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20)、APD(50)、APD(90)、APD)、总复极时间(RPT)显著延长。孕酮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各参数的影响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孕酮使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幅度(APA)减小,零期大除极速率(Vmax)减慢,使窦房结细胞0期除极时间(DPT)延长。结论:较高浓度的孕酮对离体家兔窦房结细胞的K+通道有一定程度的阻断作用,对其Ca2+通道可能也有阻断作用。
作者:肖剑平;李岷雯;康福信;陈丽娜;杜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民汉族喉乳头状瘤(LP)和喉癌(Lc)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Y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3例喉癌患者(维吾尔族27例,哈萨克族4例,汉族52例),6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维吾尔族33例,汉族30例),20例声带炎性息肉(LIP)患者(维、汉各10名),总共166例分别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检测。结果:(1)LP组织中HPV6/11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33.3%(21/63),明显高于Lc的9.6%(8/83)和LIP的0.0%(0/20)(P<0.05);(2)LC组织中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为37.3%(31/83)明显高于LP的6.3%(4/63)和LIP的0.0%(0/20)(P<0.05);(3)民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民汉LP的发生主要与HPV6/11感染有关;LC主要与HPV16/18感染关系密切。HPV感染可引起细胞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是喉上皮组织发展成为肿瘤病变的促进因子。
作者:张华;郑艳;苏时务;陈朝伦;卢晓梅;沈宝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克隆分析新疆地区细粒棘球蚴95(Eg95)抗原全长基因的结构特点,并构建Eg95 DNA疫苗。方法:根据细粒棘球蚴95抗原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应用PCR方法从新疆株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全长抗原目的基因。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全长Eg95抗原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构建DNA疫苗pcDNA3-Eg95,测序确定基因碱基序列。利用DNAman软件及GeneBank/Blast功能,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从新疆株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出全长Eg95抗原基因。所克隆的全长Eg95抗原基因长度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pcDNA3-Eg95阳性克隆均为正确连接全长Eg95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可作为DNA疫苗作进一步的研究。新疆株全长Eg95抗原基因与GeneBank中已登录的新西兰株Eg95抗原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了新疆株全长细粒棘球蚴95抗原基因DNA疫苗。
作者:林仁勇;丁剑冰;温浩;王笑峰;魏晓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考察替加氟片和优福啶片的溶出度,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YWG-C(18)(10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4nm;流速0.8ml/min;进样量20μl。以水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对2个厂家6个批号的替加氟片及优福啶片进行溶出度比较,提取溶出参数。结果:济南厂替加氟片20min溶出85%以上,上海厂替加氟片10min溶出85%以上;优福啶片中的替加氟组份5min溶出80%以上,尿嘧啶组份7min溶出80%以上。结论:2个厂家6个批号的产品均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溶出质量标准规定。
作者:刘恒戈;张辉文;赵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3例包虫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服药组(35例),连续口服L-ABZ 3~6个月;B组为包虫囊肿穿刺前后服药组(4例),穿刺前3~7d开始服药,穿刺后连服1个月;C组为手术前后服药组(14例),术前3~7d开始服药,术后可进食水后即开始服药,疗程1个月。3个治疗组服药剂量均为每天10mg/kg,2次/d。同时动态随访病人服药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胸部X线片、B超或CT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毒副反应。用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和无效率来衡量A组的疗效。以复发率(观察至少1年)来判断B、c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愈16例(45.7%),有效9例(25.7%),部分有效6例(17.1%),无效4例(11.4%),总有效率88.6%;B组、C组随访时间1~3年,尚无复发。临床药物治疗的53例服药病人中,尚未见因药物的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对包虫病病人疗效较为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能够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某些不宜施行手术治疗或复杂的包虫病例。
作者:柯山;李海涛;温浩;杨文光;栾梅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率较高于非合并者。本文应用ELISA法测定62例糖尿病伴有或不伴有AITD的患者血清中GADA,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红霞;关新林;曾囡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