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

阿地力·莫明;王玲;比力克孜·玉素甫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实习生, 临床带教, 知识结构, 医学教育, 医疗实践, 医疗工作, 医德医风, 理论学习, 学生, 心理状态, 培养, 临床医生, 临床思维, 临床服务, 口腔医学, 工作作风, 工作能力, 个人体会
摘要: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生由学生转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不仅仅是对理论学习的印证和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医疗实践,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在学习和临床服务中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做好临床带教,解决好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将来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材,是临床带教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1].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知识结构的发展、口腔实习生数量的增加、实习生心理状态及工作需求等诸多的变化,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 本人结合自已的带教工作,分析了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浅谈一些个人体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淋巴瘤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45个受累浅表肿大淋巴结声像图,并选择40例患者43个良性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结做对比.比较两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L/S)、淋巴门髓质部形态(淋巴门髓质部存在时,还需比较淋巴门髓质部宽径与淋巴结宽径比)、结内血流分布,并比较两组患者浅表肿大淋巴结分布部位数.结果: 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数呈类圆形(L/S<2)、淋巴门髓质消失、非淋巴门型血流,且常多处肿大.同时本组资料中约1/3的恶性淋巴瘤声像图类似良性反应性增生,但这类淋巴瘤淋巴门髓质形态特异,可资鉴别.结论: 超声对恶性淋巴瘤引起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声像图类似良性反应性增生的一类淋巴瘤.

    作者:王晓荣;姚兰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及分析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X) 于1970年问世,该问卷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X)开始应用,1988年译成中文.该问卷旨在为临床学、行为学和内科学工作者提供一种工具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笔者查阅了国内有关资料,目前国内肿瘤专科住院护士尚无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调查报道.为探讨肿瘤医院护士STAL变化特点,笔者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

    作者:高尚兰;雷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现代影像成像技术来揭示疾病病理改变,并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充满前景的临床医学学科.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等.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医学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多、发展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1].而医学影像学的兴旺和发展依赖于大量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人才,教学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影像学教学质量,是医学影像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作者:曾红春;向红;王颖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7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电图变化

    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毒副作用.本文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对75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讨联合化疗方案对病人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杨旭丽;侯月梅;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的有关问题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如何利用激励理论,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陈艳;王戈;王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护理人员职业伤害发生与防治现状

    职业伤害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主要包括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或由于火灾爆炸事故导致的伤亡及毒物中毒.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是所有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并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有关团体、组织的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何防范护理人员的意外受伤己引起卫生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护理人员职业伤害与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翠萍;徐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

    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包虫病12例,其中肝细粒棘球蚴8例,肝泡状棘球蚴4例.5例做MRI水成像,4例做血管MRI成像,全部做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肝细粒棘球蚴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影像,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厚度均匀一致.在T2WI上低信号和多房性子囊为其特征性表现.泡状棘球蚴呈不规则实性肿块,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尤其是在T2WI上的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MRCP水成像和MRA血管成像技术的运用,能够清楚显示肝包虫病灶的细微结构、病灶与胆道及病灶与血管的关系.结论:MRI可以检出肝包虫寄生的部位、种类、形态、大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对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应的分型和肝脏非寄生虫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建;郑田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评价3种梅毒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并危害性大,因此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已成为当前重要问题.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实验室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实验室如何更合理地选用检测方法,避免误诊、漏诊而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就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薛黎;曹文艳;曹玲;陈兆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在HBsAg阳性者中182例甲胎球蛋白阳性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

    甲胎球蛋白(AFP)是一种胚胎专一性特殊蛋白,介于白蛋白与球蛋白之间,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指标,同时也是原发性肝癌普查中的重要指标.但AFP在其他的肝脏疾病中有时也可呈阳性.我们在3 783例HBsHg阳性患者中发现182例AFP阳性者.下面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王晓岚;沙尼亚·尼亚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肛提肌训练对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肛提肌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方法: 对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严格的肛提肌训练,观察病程、年龄、手术方式、训练时间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0、20、30、90 d时实验组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于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在术后20、30、90 d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实验组的尿失禁持续时间为(20.0±7.6) d,低于对照组的(68.8±46.1) d (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肛提肌的早期、长期训练对预防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小于70岁的患者作用更明显.

    作者:曹军华;马彬;孟庆华;古力扎尔·伊里;张朝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应用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30例连续动脉瘤的病人,在术后10 d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均经DSA证实.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重建技术用容积再现(VR)及大密度投影(MIP),评价动脉瘤夹的位置和动脉瘤夹闭的情况.结果: 30例动脉瘤夹闭术后通过减影CTA检查,其中动脉瘤夹27例可以显示,减影后3例瘤夹完全减掉,并通过非减影的CTA重建图像观察瘤夹的情况.28例动脉瘤完全夹闭,其中漏诊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完全的,2例动脉瘤术后仍显示部分瘤体;28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有血管闭塞,1例有血管狭窄.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67%/100%,对载瘤动脉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100%/100%,评价者对动脉瘤颈残留的一致性为0.78,对载瘤动脉通畅的一致性为1.00.结论: 减影CTA可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血管改变,显示动脉瘤夹的准确位置,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作者:党军;刘文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B和C基因型与干扰素a-2b治疗48周效应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和C基因型的慢性肝炎与干扰素a-2b治疗48周的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观察干扰素a-2b治疗48周后的疗效.结果:慢性乙肝B基因型患者的综合应答率(41.6%)显著高于C基因型患者(24.1%)(P<0.01).结论:慢性乙肝B基因型对干扰素a-2b的疗效明显优于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用于干扰素治疗前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赵文海;曾凡荣;韦玉芳;刘丽;陈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肺损伤对大鼠脾脏SOD 、MDA、一氧化氮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对大鼠脾脏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及结构的影响.方法:1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油酸组(OA组),后者由尾静脉注射油酸法复制ALI模型2 h后,测定血气(pH、PaO2、MAP、PaCO2)、肺的湿/干重(W/D)及血浆和脾脏匀浆SOD、 MDA、 NO.脾脏组织做光、电镜检查.结果:与C组相比,OA组PaO2、MAP降低(P<0.01);血浆和脾脏的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含量增高(P<0.01);光镜下OA组脾脏被膜增厚,鞘淋巴细胞增生,灶状中性白细胞浸润,生发中心异常和红髓吞噬含铁血红素细胞增多改变;电镜下细胞肿大, 核膜皱缩,核大畸形,线粒体水肿,空泡变和粗面内质网扩张改变,排列紊乱.结论:ALI可引起大鼠脾脏SOD 、MDA、 NO及结构的改变, 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ALI 时远隔器官受损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秀娟;张志强;克拉拉·阿巴斯;马琪;张建龙;王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克拉玛依地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克拉玛依市为工业化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但存在明显不良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大样本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克拉玛依地区2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索克拉玛依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等人群高血压的分布,并找出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苟志平;宋镇;周黎黎;柳立红;白建军;杨晓燕;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对策初探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教育摆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年级和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和后路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0眼,随机分为2组,术式1组53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7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1只眼,占77.36%;术式2组视力改善30只眼,占63.83%,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 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7只眼,占14.9%,两组术后INV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 P<0.05).结论: 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作者:叶楠;张金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例疑难ABO血型鉴定及分析

    目的:鉴定并分析3例疑难ABO血型红细胞抗原及血清抗体的特异性.方法:运用PCR-SSP方法对3例患者ABO血型抗原进行基因分型;运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对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ABO血型基因分型分别为A/O、O/O、O/O.结合血型血清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血液制品.结论: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弥补了血型血清学方法的一些不足,运用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解决血清学方法难以鉴定的血型抗原.

    作者:左宏莉;徐群丽;郭伟鹏;廖声凯;吐尔洪·克维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疆哈萨克族ANP基因T17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人群心房利尿钠肽(ANP)基因T17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检测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247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4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T1766C基因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T1766C基因多态CC、TT、TC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025、0.119、0.857和0.020、0.199、0.780, 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453、0.547和0.411、0.589,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及对照组ANP基因T1766C的C及T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787,P=0.181),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5.932,P=0.052).结论:ANP基因T1766C多态性与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作者:何玲玲;徐新娟;梁晓慧;胡广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高校科技成果报奖工作中的问题探析

    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获得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医学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实施科技奖励是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科技奖励的申报是科技奖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可见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给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奖励申报工作做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成果的获奖等级和中标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医学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就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作者:关月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孕血清中早孕因子的分离纯化

    目的: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的分离方法从孕血清中得到纯化的早孕因子(EPF),为进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做准备.方法:采用依次经过DEAE 52阴离子交换层析,SP 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Con A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Heparin Sepharose Cl 6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方案,终得到具有早孕因子活性的Heparin-Ⅱ成分,早孕因子活性采用活性玫瑰花环抑制实验检测,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化物.结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带,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6.30 kDa和10.71 kDa.结论:经过四步层析得到较纯的EPF样品,并认为EPF在血清中可以以单体和多聚体形式存在.

    作者:袁武梅;孙文东;刘晓宇;赵学信;武贵臻;张坚;杨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