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超声造影方法及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郭晓枫;姚兰辉

关键词:肝脏, 超声造影, 方法及, 肿瘤诊断, 声学造影剂, 超声诊断学, 正常组织, 血流信号, 声学特性, 成像技术, 信噪比, 小血管, 多普勒, 低流量, 综述, 应用, 显示, 图像, 探测, 病变
摘要:许多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声学特性相似而灰阶图像无法辨别显示,多普勒受信噪比的影响不易探测到小血管和低流量的血流信号.近些年来声学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研发对现代超声诊断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肝脏超声造影方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做如下综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位回肠膀胱术15例临床分析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可控性或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后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生活质量差;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可自主排尿,生活质量改善,但存在排空不良和控尿不全等问题.

    作者:尹清江;王玉杰;陈晓;何先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8例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是将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一种类似人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解除疼痛,清除病灶,矫正畸形,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功能.

    作者:白玉萍;钱立瑛;陈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婴儿气管切开术7例报告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见的急救手术之一,由于婴幼儿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手术操作比较困难,使手术本身危险性增加,我科自1990年7月以来对7例患儿实行了气管切开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展宏;裴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蔷薇红景天抗冠心病有效部位中rosiridin的含量

    目的:建立蔷薇红景天抗冠心病有效部位中rosiridin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检测蔷薇红景天抗冠心病有效部位中rosiridin的含量, kroma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蔷薇红景天抗冠心病有效部位中rosiridin的线性范围为5.5~550 μg/ml(r=0.999 6),平均回收率(n=9)为98.5%,RSD=1.3%.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蔷薇红景天抗冠心病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马桂芝;孙殿甲;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预科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与研究

    计算机能综合处理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计算机这种能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并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的功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技术.

    作者:钟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上腔静脉置换术中上下腔静脉体外转流的临床应用

    上纵隔肿瘤和晚期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肿瘤切除和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时,减轻上腔静脉阻断期间上腔静脉的压力 是保持大脑良好灌注的关键[1].

    作者:刘亚华;杨峰;钟唯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ICU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是为收治外科危重病人而建立的,具有以下特点:(1)大量广谱抗生素的治疗经验;(2)创伤性医疗操作频繁,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频繁;(3)危重病人老龄化,抵抗力差,所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在病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机率比普通病房高.SICU的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本文对我院SICU 2004年3月~2005年5月收治的感染病人的10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

    作者:石晓卉;景海涛;肖东;李义亮;向东明;刘艳;韩艳;赵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移植手术的配合技巧与要点

    目前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1],肝移植手术时间长,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操作精细,对手术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配合手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经验,反应要敏捷,术前认真阅读有关肝移植的文献资料,详细阅读手术图谱,深入了解手术步骤和配合要求,精心细致地做准备,术中进行密切而有序的配合,各组成员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0~2006年共行12例肝移植术,本文对手术配合技巧和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王惠琴;张秀华;邵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类8型疱疹病毒K8.1N基因编码包膜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特异性分析

    目的:制备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 K8.1N基因编码包膜糖蛋白的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并鉴定其抗原特异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ET41a-K8.1N 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 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K8.1N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Western blot 法观察GST/K8.1N融合蛋白(作为抗原)与新疆地区、法国卡波西肉瘤(KS)患者血清以及四川健康儿童血清的血清学反应.结果: IPTG诱导后的菌体裂解蛋白,经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显示有一个46kD的融合蛋白表达,经Western blot 法鉴定此融合蛋白能被KS患者血清特异性地识别, 新疆地区KS患者血清检出率为78.6%,法国KS为12.0%,四川健康儿童血清无一例与GST/K8.1N融合蛋白发生反应.结论:HHV-8包膜糖蛋白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正确表达,并与KS患者血清具有特异识别性.

    作者:赵淑君;何方平;王星;陈晓;何斌;温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贵金属烤瓷冠、桥修复109例失败原因分析

    非贵金属烤瓷冠修复体具有色泽稳定、表面光滑、颜色及外观逼真、耐磨性强、配戴舒适、不易变形、抗折力强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体,然而如在临床设计、修复体制作的各个环节不加以重视,仍然会出现某些不足,甚至影响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对我院1998年3月~2004年9月收治的109例烤瓷修复失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振华;曾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GP)46例,急诊后期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44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GP)12例,均行急诊手术.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无死亡.结论:按照AGP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伴有化脓性胆管炎和梗阻型SAGP者早期宜行急诊手术,其它类型AGP早期宜非手术治疗,后期治疗胆石病,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卫东;雒平胤;尹卫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肺心病伴心肌梗死54例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均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表现类型.

    作者:白婷迪娜;刘孟庄;早然·库尔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镍钛锉组与K形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和传统K形锉进行根管预备,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临床观察比较2组的根管预备时间、预备质量和近期效果.结果: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预备时间平均为2.9 min,明显较传统K形锉时间(10.2 min)缩短(P<0.05),镍钛锉组与K形锉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6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锉组成功26例,进步4例;K形锉组成功28例,进步2例.结论:手用镍钛器械ProTaper根管预备系统可以快速、简便地完成根管预备,临床近期疗效好.

    作者:吴佩玲;阮晓慧;张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与X线检查在胸壁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常规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胸壁疾患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评估胸壁病变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我科对20例胸壁病变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T检查,比较2种方法对胸壁病变的诊断率,为临床合理选用X线和CT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刘星博;余远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手术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而且由于扩宫、反复吸宫等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加上孕妇精神紧张,会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1],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使手术治疗人性化,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李晓兰;王文然;邵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1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31例GDM患者(GDM组)和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GDM组剖宫产率分别为60.0%、93.5%,有手术指征者分别占18.3%、51.6%,早产率分别为9.2%、22.6%,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6.7%、19.4%,G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孕妇的手术产率、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应密切关注GDM孕妇, 早期筛查, 早期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腊晓琳;李芳;古丽夏希·木合提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后的心肌保护措施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成年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后适应、I/R、假手术3组,每组20只.后适应组采用开胸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缺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后适应;I/R组为同期开胸完成I/R,在结扎冠状动脉前后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假手术组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的方法确定缺血心肌范围[缺血心肌重量(AI)/左室重量(LV)]以及梗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重量(AN)/AI],并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压力变化大、小速率(dp/dtmax、dp/dtmin).结果:缺血后适应组与I/R组小鼠AI/LV、AN/AI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AN/AI明显小于I/ R 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血清CK、LDH、AST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缺血后适应组MAP、LVSP、dp/dtmax、dp/dtmin明显升高而LVEDP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恢复冠脉血流的早期施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鼠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酶的水平,并改善心功能的恶化.

    作者:张健发;马依彤;杨毅宁;高晓明;刘芬;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疆地区487例肿瘤患者HI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肿瘤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随机收集新疆地区487例肿瘤患者血清,盲法检测HIV抗体,HIV(+)者行蛋白印迹(Western-blot)确诊试验,对HIV(+)的肿瘤患者分别从病种、年龄、性别、族别、吸毒史、地域、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87例肿瘤患者中检出HIV(+)14例,检出率2.88%,其中维吾尔族、汉族HIV(+)检出率分别为3.64%(12/330)和1.27%(2/157),男性、女性HIV(+)分别为4.07%(7/172)、2.22%(7/315),女性7例中4例为宫颈癌患者.结论:新疆地区普通人群HIV传播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

    作者:何方平;王星;张跃新;张朝霞;林仁勇;卢晓梅;何斌;温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降纤酶对ACI患者血清sCRP的影响及改善神经缺损的作用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作用.方法: 4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0.6 g/d;治疗组23例,入院后立即给予降纤酶10 IU溶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 h滴完,第3、5天各给予降纤酶5 I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14天的血清sCRP 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2组sCRP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血清sCRP水平和治疗前、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14天sCRP水平分别为(7.73±2.16) 、(2.92±2.24) mg/L,对照组分别为(10.18±3.16) 、(4.66±2.42) mg/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0.01);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为(10.68±4.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81±4.86)分](P<0.01).结论: 降纤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吴秀珍;侯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高胆红素血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 min组(I组)、缺血30 min即刻再灌注组(I/R组)及I/R 1、2、4 h组共6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的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总胆汁酸(TBA)的含量,并对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肝组织TNF-α、IL-6含量及MPO、XO、MDA的活性和血清TB、CB、UCB、TBA的含量随着I/R时间的延长而有逐渐升高和增强的趋势.与对照组、I组相比,I/R及I/R1、2、4 h组各指标均明显升高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1、2、4 h组亦明显高于I/R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TNF-α与IL-6、MPO、XO、MDA,MDA与TB、 CB、 UCB、 TBA呈正相关.结论:肝I/R损伤可引起肝细胞XO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的氧自由基及产生的TNF-α和IL-6可能参与了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并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玲;王红梅;卞文安;孙湛;马小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