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地区262例抗核抗体谱及类风湿因子浓度检测

杨德平

关键词:抗核抗体, 类风湿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抗体阳性分布以及类风湿因子浓度与抗核抗体(ANA)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他们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和在不同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以及RF浓度与抗核抗体的关系.结果 抗-dsDNA、抗-Nudeo-somes、抗-Sm、抗-PO、抗-Histones、抗-uRNP、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在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布分别为:1.9%、0.4%、0.8%、0.4%、1.5%、1.9%、11.8%、13.0%、9.2%、5.0%.其中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阳性率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 RF 1组、2组、3组其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组、2组、3组之间其A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综合症(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RF阳性的发生率与ANA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口服中毒洗胃并发症的预防新进展

    抢救急性口服中毒患者,洗胃是减少毒物吸收的首要措施.如何提高洗胃效果,控制由于操作不当或操作过程疏忽等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洗胃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所关注的问题[1].为了预防和降低洗胃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洗胃并发症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沈国美;李剑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501例预输血者血清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

    目的 预防和避免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使用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 在1 501例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抗体筛查阳性者3例(0.2%),1例D抗原阴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c,另外2例D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结论 通过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以大大提高配血的成功率,保证抗体筛查阳性者的及时用血,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输注疗效.

    作者:雷再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90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上呼吸道感染(下称上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上感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 在2007~2008年共2 906例上感患儿中检出阳性852例,占29.32%;可疑231例,占7.9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全年均可发病,检测出的可疑结果不容忽视.

    作者:王强;谢跃文;辛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中的变化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者的血清中β2-MG的水平.结果 β2-MG随着病情进展而增高,各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β2-M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变发展程度的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诊断病情发展程度的良好辅助指标.

    作者:刘志武;李莉;谭榜云;蔡天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625例尿道感染者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解尿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7~2008年门诊送检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解脲支原体感染率32.96%,女性高于男性,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2.8%、63.2%、42.8%,对四环素敏感93.4%,对交沙霉素敏感91.2%.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道应引起重视,对敏感度高的药物试验,临床上可首选.

    作者:季凤英;徐丽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本刊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型血清学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2009年5月1日至6月29日所有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放免中心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检测的289对产前夫妇的检测结果分析,为临床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用玻片法检测ABO(RH)血型,用试管法对血清倍比稀释至第8管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 效价大于或等于64的95例,效价大于或等于128的56例,效价大于或等于256的6例.结论 孕妇为O型血,丈夫为非O型血患者的测定结果阳性率高达54.1%.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应引起重视,是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重点关注对象.

    作者:陈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寻常型天疱疮的护理体会

    寻常型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泡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是天疱疮中常见的一型,其原因不明,病程慢、死亡率高[1].多见于中年人,常发于口腔、胸、背、头颈部,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如不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症状持续及扩展,大量体液丢失,发生低蛋白血症,并发感染、败血症及恶病质而危及生命[2].近年来本科收治的15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罗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唐山市农村中老年人群血脂与血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唐山市农村中老年人群中血脂各成份与血糖(blood glucose,BG)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接受健康教育及体检的本地区农村中老年人群 4 350例为调查对象,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BG),分析血脂各成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血脂水平的升高,BG水平和高BG检出率有升高趋势;高BG组的血脂水平比非高BG组的血脂水平和高血脂检出率有升高趋势;男女各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唐山市农村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和BG升高关系密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张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TAP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79例(58例重症患者和21例轻型患者),非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在入院后1、24 h、3 d抽血测试T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于1、24 h、3、5、7 d抽血测试CRP,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胰腺炎组与非胰腺炎组相比,TAP明显升高,且SAP组和MAP组之间T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MAP组入院1周内各时测点CRP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能够早期准确诊断AP,其和CRP动态检测可作为AP患者严重度区分的指标,对A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侯文会;胡建立;田子卿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纤支镜用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

    目的 探讨及评价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脓肿36例与传统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加局部注药加常规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4例.两组灌洗次数比较(χ2=29.776)及治愈率比较(χ2=7.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咳痰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纤支镜单纯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的方法简单易行,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锡坤;袁小玲;缪炯燏;夏秀琼;郭伟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重症监护(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本院ICU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利用Mic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分析仪及NC31G-菌鉴定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普深耐药率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株、泛耐药株,在本文中各占41.3%、1.7%.结论 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多重耐药株或泛耐药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江秀爱;王鹏;王淑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方法(IBT)检测9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结果 在5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抗dsDNA、抗-Sm、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5%、47.5 %、52.5%、49.2 %;在17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抗SSA和抗SSB阳性率分别为88.2%和70.6%;9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中抗nRNP均为阳性;5例硬皮病(PSS)患者中抗Scl-70均为阳性.结论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对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凤;蒋火刚;金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78例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对1996年10月至2008年10月78例食管癌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5.1%,死亡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 结论 重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彭琳;赵忠文;刘晓林;陈瑜;夏先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全自动分析与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差异

    目的 探讨全自动分析与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尿液标本 500 例,分别进行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尿干化学分析并结合显微镜镜检.结果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尿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镜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镜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

    作者:王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联合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66例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标本,分别采用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联合检测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与金标准Amsel法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快速、简便、结果稳定,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名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常见护患矛盾的原因及防范

    随着社会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护个人权益的观念越来越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不断出现,给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杜绝护理差错和事故,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质量,避免纠纷的发生,是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和探讨的问题,现就产生护患矛盾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梁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7、14天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性,早期血清VEGF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VEGF呈动态升高,血清VEGF可能作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温中华;周康胜;陈小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与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9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69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87%.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58% )多见.结论 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对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潘继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胱抑素C与髓过氧化物酶在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21例冠脉造影后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男86例,女35例)的临床资料及静脉血,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以同期5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组及健康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RP、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Scr、eGFR,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关系.结果 (1)SAP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RP、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水平较健康组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FG、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超敏CRP、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CS组(1.42±0.46)mg/L、SAP组(0.93±0.29)mg/L,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0.78±0.3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超敏CRP、 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超敏CRP、胱抑素C.对于早期发现冠心病,监视冠心病病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区分有意义.

    作者:林炜炜;邵康;于嘉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