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山;程先能;黄大春
的主要病原菌,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62.5%和44.4%.G-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常见.肺炎克雷伯菌有10株产ESBLs(31.2%),大肠埃希菌有9株产ESBLs(32.1%).结论 儿童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患者以G+菌感染居多,G-杆菌次之,且耐药率较高.应重视儿童菌血症的血培养及对血培养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姚毅;严仔敦;吕荣萍;严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孝感地区人群中Rh血型分布情况,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供者数据库,为Rh阴性血型患者用血提供方便.方法 以无偿献血人群为对象,对孝感地区57 188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血型检测,用单克隆抗体筛查,用确证试剂对RhD抗原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RhD阴性献血员183人.结论 孝感地区RhD阴性率与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邓曦;杨毓明;丁增桥;刘红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着手点,保障母婴健康.方法 对梅县妇幼保健院2004~2008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同时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成为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指征;(3)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防治产科并发症,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碧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球菌中的葡萄球菌有不断上升趋势.
作者:高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电磁干扰对全血细胞分析仪的影响.方法 用仪器规定的标本操作程序,在不同的时间段检测标本及仪器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并进行相关性检测.结果 白天X光机开机产生电磁干扰,仪器故障频发、运行异常,而晚间下班后X光机关机,细胞分析仪则恢复正常运行,确认仪器故障原因来自放射科X光机产生的电磁干扰.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必须具备良好的使用环境.
作者:赛比提汗;马合沙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NS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总蛋白(TP)、清蛋白(Alb)、24 h尿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NS患者(治疗前后)的TP、Al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24 h尿蛋白、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NS患者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左瑞菊;郭爱兰;张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病历缺陷,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
作者:杨应菊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疗组与治疗后复发组关节液中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CAM-1在RA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用于监测RA的活动及疗效.
作者:齐静姣;张平;任新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WHONET软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发的可免费下载使用的软件,是全球广泛使用的细菌真菌耐药监测工具.本单位自2003年开始,利用该软件分析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药敏结果,并结合分析结果调查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抗生素使用情况[1-2].
作者:芮勇宇;王前;裘宇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其他3组IL-6、IL-8及TNF-α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及HBV DNA<1.0×103 IU/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HBV DNA有复制的3组间IL-6、IL-8及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作为临床对HBV感染者炎性反应活动的观察指标.
作者:田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实验室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不可缺少的工具.准确的检验结果不仅取决于仪器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标本的质量也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黄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优势比值分别为55.4% 、91.5% 和65.69.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 6.结论 CA72-4对胃癌具有中等水平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和平;王开正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简化改良微血管灌注的技术方法,制作出更加适合于临床科研的科研材料.方法 选取动物实验中心实验用小鼠,行动脉灌注、成型、腐蚀、修洁、封装、保存.结果 该法制作的微血管铸型使复杂的血管系统立体构筑能够清晰地显露,供临床科研研究和设计.结论 临床科研的动物实验研究,需要熟悉了解和掌握有关实验动物的血管分布,以改进动物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以及临床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有效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李小松;何小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以上检测系统检验同一项目时,应对相同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后,采用调整因子方式使两台仪器在检测结果上取得较好的一致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符俊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py/mL的血清为53.8%.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25.3%,171例(74.7%)HBV DNA含量小于5×102 copy/mL.HBs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65.4%.结论 HBsAg和HBV DNA联合检测,更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情况.
作者:杨秀清;高蕾;彰颖;王雪莲;高宏伟;刘杰;郭学青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偏差的相关方程式,分别用RBC、Hb、HCT医学决定水平浓度代入方程,计算相对偏差,以1/3 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为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两种系统间RBC的相关系数(r)=0.997,回归方程式为=0.987X+0.009;Hb的r=0.999,回归方程式为=0.992X+0.717;HCT的r=0.998,回归方程式为=1.005X-0.002.结论 两种系统检测RBC、Hb、HCT的偏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果不仅符合临床参考范围,并且具有可比性.
作者:吴映娥;郑高哲;蔡应木;林静华;吴清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微量稀释法测定64株临床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用氟康唑的低抑菌浓度(MIC)表示.结果 氟康唑对64株临床分离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0.125~0.5 μg/mL.结论 氟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有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作者:盈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近发现,有部分新入校的、且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单项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大学生也去义务献血,这是否会对血液质量有影响,单项抗-HBc阳性与HBV DNA的检出是否有关联,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明霞;何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苏木色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学技术中基本的染色方法,在病理技术中广泛应用[1].但其染色效果的评价系统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这给临床诊断、临床病理医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疗效观察、科研、教学都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也阻碍了病理技术向纵深发展的速度.
作者:韩亚京;王雷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可能与器官受累有关.
作者:刘紫强;崔惠景;刘巍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