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3例报告

江汉秦

关键词:小柴胡汤, 加味治疗, 胆汁返流性胃炎, 治疗方法, 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 胃粘膜, 愈合, 西医, 胃镜, 特效, 试用, 流人, 疗效, 溃疡, 报告
摘要:胆汁返流是胃镜中发现的一种征象。胆汁返流人胃,致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促使溃疡发生并影响其愈合。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8~2000年间试用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具有明显胆汁返流性慢性胃炎43例,取得一些疗效。报告如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实验法优选淫羊藿提取工艺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淫羊藿甙提取量为定量考核指标,进行提取工艺研究,优选出佳提取工艺条件,取以16倍70%乙醇回流提取。

    作者:王雪莲;薛连生;张惠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胃寒肠热证12例

    “胃寒肠热证”是临床常见的虚实夹杂、寒热并存的消化道疾病。验证表明,此类病症大多有胃炎与结肠炎同时存在的客观指标。近年来,笔者根据辨证结果选用温中健胃的小建中汤合清肠解毒的白头翁汤寒热并用治疗本证12例,取效满意。简述如下。……

    作者:袁霞;刘红;庞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除皮肤表现外,神经痛是其主要症状,有些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在皮损消退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以往临床一般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对症处理、局部理疗等治疗,皮肤破损已经愈合,但疼痛留连在皮肤色素部位,有很多疼痛点,轻微碰触,都会引起剧烈的……

    作者:侯方;徐世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癀片致过敏反应1例报道

    1 病历 朱×,女,54岁,于2001年8月30日因咽喉肿痛,吞咽疼痛,发热,全身不适,在我院门诊就诊,诊断扁桃腺炎,给予新癀片口服,1次3片,1日3次。当患者口服新癀片3片1小时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全身抖动,全身出现大小不同的斑丘疹,立即到我院急诊。查体温38.8℃,神清,反应可,血压80/40mmHg,脉搏102次/分,全身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齐,心肺……

    作者:顾君晖;顾博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试论脾胃学说与妇科崩漏发病机理的关系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难经》,及至李东垣著《脾胃论》之后发展成为这一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认为:人赖天阳之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化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而此阴气须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举以寿,阴精也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营气也必统于脾胃。可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主要来源,其在精气升降、阴火潜戢中具有枢纽作用,并且“脾主衰血、温五脏”,其对人体脏腑、四肢百……

    作者:杜业勤;马合甫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癖丸治疗乳腺增生216例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病近年来已成为妇科中的常见病,多见于18~50岁的妇女。我们自1995年6月~2000年6月采用自拟乳癖汤煎剂改为免煎中药乳癖丸剂治疗乳腺增生21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8~50岁;病程短3个月,长10年;月经正常160例,月经失……

    作者:杨晓媛;张富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2例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达60%~90%,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PN)居多;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或临床症状判断,DM性多发神经损害几乎可占47%~90%,其中以伴或不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多见,如双上肢或双下肢程度及范畴……

    作者:金岚兰;李凯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西医药对本病尚无满意的疗法,中医药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从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温针灸治疗被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小22岁,大60岁;病程短半年,长23年。……

    作者:刘兴;孙月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例的护理体会

    2001年我院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8~65岁。经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9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现将10例病人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1 急救与护理 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备齐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让病人卧床,保持安静,清洁呼吸道。呕血时,将……

    作者:徐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内外合治带状疱疹38例

    笔者1998~2001年间曾实施中药内服和外用擦剂治疗38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7~68岁;病程长3周,短6天。皮损均为水泡密集出现。 2 治疗方法……

    作者:柳文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习惯性流产的治疗体会

    习惯性流产又称滑胎,数堕胎,是妇科疾病之一。《医宗金鉴》日:“小产堕胎亦自有别。五、七月已成形象者名为小产,三月未成形象者谓之堕胎。以上小产堕胎皆出有因。若胎三、五、七月,复无故而胎自堕,至下次受孕亦复如是,数之堕胎,则谓之滑胎”。根据历代医家治疗滑胎之经验,笔者多年临床以培脾补肾法为主,治疗习惯性流产,往往取得满……

    作者:张玉萍;王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汤加穴位拔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144例

    本课题采用益气活血汤配合穴位拔罐,用以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患者的免疫机能以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144例,对照组60例,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4例,对照组60例。住院130例,门诊74例。男150例,女54例;年龄36~74岁,平均……

    作者:谭庆坤;王献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笔者自1997年1月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符合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女48岁,男2例;年龄30~40岁,平均3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4年;双侧乳房有肿块者30例;一侧乳房有肿块者20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胀痛,伴有胸闷胁……

    作者:张运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98例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是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有效地调整血脂,对防止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97年以来,笔者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本病9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化验结果均有高脂血症的指标存在。98例病人中,男性62例,女……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谈中药炮制与时间关系的重要性

    中药治病讲究道地药材,依法炮制。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炮制质量对中药治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质量的优劣又受到药材自身品质、操作技术、工艺流程、辅料用量、炮制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时间因素与炮制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炮制理论,提高炮制药品的质量,就必须把握好时间与炮制的关系。笔者大致归……

    作者:石进辉;石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为中医教育把脉、处方(续)

    2.4 提心吊胆,救死扶伤 中医大学毕业后,还需要一个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和学习的过程,才可望在5到10年以后成为中医临床的行家里手。所以毕业以后的5到10年,是每一位大夫成长、成熟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毋庸置疑,毕业生进入医院工作时,为担心、害怕的是出现医疗纠纷。……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18例临床分析

    本文分析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2型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18例,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切口愈合率100%。体会:中西医联合治疗比以往的单纯西医治疗,既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又能促进手术切口早日愈合。

    作者:樊永栋;周冬梅;刘忠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几种常见毒性中药材的临床运用概况

    毒性中药材的使用在临床中向来强调“慎用”、“忌用”,为医家争论的焦点。实践证明,毒药利弊并存,只要运用得当,讲究炮制配伍,严格控制剂量,就能化害为利,甚至在治疗某些疑难险证中独显其功。笔者就近几年临床运用几种常见毒性中药材辨证治疗疾病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璇;吕发明;高晓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用泽泻治疗泄泻验案二则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重用泽泻配伍治疗泄泻,获得较好疗效。 例1,病人吴××,男,52岁,于1999年10月20日就诊。患者1周前因受凉致鼻塞、流涕、打喷嚏,曾服用VC银翘片、感冒通等药物,效果不佳,且于5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腹泻,泻下急迫,大便水样,腹痛轻,查大便常规无异常,遂在单位……

    作者:李慧;杨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滑石组方变化浅析

    滑石作为药物,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东汉末年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将滑石收入,论其功效“主身热泄辟,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论滑石能“疗黄疸、脚气、吐血、呕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现代药学分析,滑石的主要成份为硅酸镁、氧化铝、氧化锌等,硅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肠粘膜,……

    作者:王建国;杨志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