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瑞;孟农
笔者多年来,采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景慧;刘建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尤其是目前广泛应用广谱抗菌素、滥用激素、阴道酸性环境破坏,使霉菌生长旺盛,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不孕.我们采用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9月~12月,应用中药佐治小儿肺炎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辉;邢磊;王守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机选取维药药性属干寒与干热的常用药12味,测定了20种无机元素含量,按维药药性分为干热和干寒两组统计处理可知:两组间出现有含量显著性差异的元素.可见维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与其维药理论中的水、土、火、气四大物质学说:四津学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乌莉娅;李燕平;吐尔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一般资料68例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小者27岁,大者71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23年.
作者:阿扎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6年7月~2001年3月,我科用益气养阴方治疗Ⅱ型糖尿病56例,并与用瑞易宁治疗的患者3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红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尤其在患糖尿病后,机体抵抗力弱,易于发生各种感染.感染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糖尿病合并感染的范围很广,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以牙周感染、咽喉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较为多见.针对不同感染,提出预防和辨证调护措施.
作者:俞小兰;李淑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从红花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对红花中挥发油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得红花中挥发油的含量为4.1960%.结论:运用微波技术从红花中提取挥发油,反应速度加快,收率提高.
作者:鲁建江;王莉;陈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为主的急性炎症模型和以肉芽肿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模型,观察赤土苻苓(Smi)的抗炎作用,并以阿斯匹林作为阳性对照.结果:Smi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Smi在80mg/kg作用为明显(P<0.001).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也有明显的抗增生作用(P<0.001).结果表明Smi对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抗炎作用,此外,Smi明显降低小鼠角叉菜胶性炎症组织内PGE,含量(P<0.001).
作者:白丽;新华·那比;邬利娅·伊明;周承明;张克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丁香油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有轻度的消毒和防腐作用,刺激性较小,在临床上用于牙髓镇痛,牙髓充血的安抚治疗,深龋垫底,窝洞暂封剂,不良反应较少见.笔者遇有1例,报告如下.
作者:武华;姜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7月至11月,对2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运用中药联合治疗,其中口服中药以自制活络丸为主,外敷肿痛灵液,分析中药口服及外敷联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结果:医生评价和患者自我评价有效率分别为96%和92%.病人在用药期间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及用药处皮肤过敏反应.结论:中药联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滕文臣;李文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自1995~2000年,共收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治疗组36例患者进行了推拿和音频电疗结合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报告如下.
作者:张彩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8年5月~2001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修信;王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采用白花蛇、青蛙研成粉末冲服治疗急慢性风疹,均在1~5日疹退而愈.介绍如下.
作者:巴哈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于1995年~1999年间用归脾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杨惠琴;兰明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山豆根及其非正品进行区别.方法: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结论:非正品与正品山豆根性状相似,但非正品不含任何主要成份,故不可药用.
作者:张彩凤;顾一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中产后尿潴留,多见于第二产程延长或会阴裂伤者,常需持续导尿,易并发尿路或膀胱感染.笔者于1998~2000年8月采用气海穴及尿道外口涂药治疗38例,获显著效果.
作者:陈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益气化瘀法是王清任学术思想的精粹,补阳还五汤是益气化瘀的代表方,笔者在临证中常用该方辨证加减治疗凡因气虚血瘀的杂症获佳效,举验案数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的新方法及其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1年期间选择性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16例,以中转手术率与相关文献作比较.结果: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相关文献报告,差异P值小于0.01.结论:选择性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上消化道急性溃疡穿孔的新方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张建勇;杨东鹰;李广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长距延胡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薄层扫描法,用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为外标,对长距延胡索常规加工品与蒸炙加工品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长距延胡索蒸炙加工品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为0.0139%,常规加工品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为0.0108%;蒸炙加工品中延胡索乙素比常规加工品中的含量高28.7%.结论:依药材外观、硬度及有效成份含量,认为长距延胡索蒸炙法可以取代传统的常规加工法.
作者:马忠杰;赵汝海;耿东升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