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萍;李海涛
1病例杨××,女性,60岁,汉族,工人.住院号8915.2001年1月10日,间歇性头痛、头晕15年,右侧肢体麻木1年,加重1周为主诉,以中风病偏瘫为诊断入院.既往有15年的高血压病史,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伴劳损.
作者:孙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36~40岁7例,41~50岁者19例,51~60岁3例,60岁以上1例;病程短2个月,长3年.其中右肘22例,左肘8例.发病年龄以35~50岁年龄段高.
作者:郭永明;李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下肢骨折病人,伤后由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而不能负重以及治疗的需要等,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因而发生便秘者较多.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将便秘分为热秘、虚秘两种类型,进行辨证护理,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中医护理技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军英;杨彦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学习了段逸山老师主编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获益匪浅,但对是书中个别地方有不同见解,现就教于前辈.
作者:祝大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从事中西结合的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比认为:中医学诊疗肿瘤在方法论上可借鉴现代医学.以肺癌为例:诊断已并轨;病理类型与中医之阴阳属性相关;分期时现代医学已从分子水平展开,中医微观辨证可借取它;中医诊治肿瘤病也可学习现代五个新观念,疗效评价多样化以互补.
作者:张洪亮;柯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自1996年开始,用自拟中药对1800多例糖尿病Ⅱ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并将符合设计要求资料完整的500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淇;许公平;张振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神门穴为主治疗不寐证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2例大多为长期失眠病人,曾服用过安眠类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即复发,伴有精神软弱,肢体乏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大65岁,小22岁;病程长3年,短1月.
作者:徐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化,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作者:黄雅荣;金明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8~2001年,我们对经血液流变学检查诊断为高粘血症并有原发病的180例患者,进行血液稀释平衡疗法配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扎幸芳;杨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男子不育症中,少精、弱精子是造成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运用中药补肾生精、益气活血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创;阮成英;叶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应用针刺患侧与推拿健侧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 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大83岁,小51岁;病程为2个月至半年,均是经医院救治后,进入后遗症期恢复期而来本院进行恢复治疗.
作者:孙静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发病年龄15~60岁均可发病.目前西医虽然疗效较好,但仍易复发.而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有效改善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邵文彬;朱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根.我国大部地区均产.秋季或初春采挖.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1商陆的传统应用及毒副作用商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有毒列为下品.
作者:刘庆;刘慧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骨折后因内外固定不当或其他原因致相邻关节僵硬是其常见后遗症.近年来,我们用自拟舒筋通络外洗方治疗该病4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富;滕文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肝病包括临床上的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现症病人,在我国有1.2亿人左右,且有10%以上的病人可以演变为慢性肝病,治疗上十分棘手,已成为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难题.
作者:陆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中药浸泡液治疗手足癣的疗效观察.方法:1996~2000年间36例手足癣患者用自制中药浸泡手足,日2次,每次30分钟.结果:治愈33例(92%),显效2例(5例),有效1例(3%).结论:中药以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止痒为原则治疗手足癣,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常红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例1,赵××,男,34岁,内地来疆经商,于1996年4月始有咳嗽、胸痛、乏力,曾在浙江某县医院确诊为肺结核,并间断用抗结核药治疗,用药为H.R.E,病情时好时坏,于1999年4月上述症状加重,又出现气短、胸痛、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来我站求治.
作者:李建嫦;冯琳;席小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6年4月~2000年11月,我院对门诊及住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成;李世德;张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后发热,脉沉者,麻附子细辛汤主之.其组方为:麻黄、细辛、附子.药理研究表明[1]本方具有:①中枢兴奋作用;②镇咳作用;③发汗作用;④交感神经兴奋作用;⑤抗炎作用;⑥利胆作用;⑦抗变态反应作用及支气管扩张作用.
作者:张红;赵生俊;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香苏饮首载于<和剂局方>,原为治疗四时感冒的常用方,组成精炼,药性平和.方中香附性味辛苦甘平,为病之总司;紫苏辛温入肺胃经,有血中气药之谓,用治疗外感导致气血郁闭诸症;陈皮辛温芳香,善理气解郁,甘草可协同诸药,兼调气血.笔者在工作期间,将本方化裁应用.
作者:承颖亮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