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宏宇;刘娜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为常用中药,史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入心脾肺经.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秽,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1].茯苓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广泛应用于临床,名医洪竹书先生茯苓、甘草每方必用[2].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成份及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并且有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付玲;于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00年来,笔者采用平疣煎外洗治疗泛发性寻常疣7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张天桥;高宗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复发率高,较难治愈.我们从1998~2002年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我科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母乳黄疽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煜;罗文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便秘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及病情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取3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兼便秘病人(观察组)与急性缺血性中风不兼便秘病人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浆ET-1水平、血浆NO水平、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在梗塞后3个时相的变化意义和临床关系.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梗塞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的血浆ET-1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第10天的中医症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便秘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浆ET-1和NO水平及病情有影响,提示积极治疗便秘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病情恢复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房江山;刘远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滋阴益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服用滋阴益肾降糖汤而对照组服用参芪降糖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空腹血糖、血脂有明显降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对口渴多饮、多尿、头晕耳鸣和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滋阴益肾降糖汤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煌;刘汉胜;杨小春;刘庆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芪红汤),1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较对照组的60.0%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显效率(28.57%)则高于对照组(14.29%)(P<0.05).治疗前后在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效(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MIN步行试验治疗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医药可改善心功能,减轻相关的症状;(2)中医药可以提高病人实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3)中医药是CHF康复治疗的有较辅助药物,在心衰患者的体能恢复中显示出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继红;王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复方白芷乳膏中欧前胡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乳膏中欧前胡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8nm.结果: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蒋剑;田立江;赵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工作的后备军,其临床见习、实习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何指导学生,使其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做好临床带教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临床医师,笔者多年来从事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经历并体验了从学生到医生的过程,对此有所感悟.
作者:朱建红;张新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疗效.方法:选用我院和其他医院门诊确诊的NGU,且曾接受过其它疗法久治不愈的患者60例,采用静滴红霉素加口服中药散剂或和汤剂的综合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治愈者38/60例,2个月治愈者10/60例,3个月治愈者8/60例,6个月治愈者4/60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56例,4例未治愈者其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本法不失为治疗NGU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周黎仁;王兴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遇到肛肠疾病术后因粪便嵌塞而引发尿潴留者12例,经明确病因后做相应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阿力木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减肥健肤的影响.方法:39例肥胖症患者入选为期12周的随机观察实验.单纯干预组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即给予轻度低热卡饮食及增加有氧运动.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观察体重及皮肤改变.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单纯干预组与联合治疗组体重均减轻,但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减肥更显著,同时具有健肤作用.结论:肥胖患者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及联合应用中药熏蒸均能获良好减肥效果,但后者作用更明显,同时健肤显著.
作者:袁亦文;程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为了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和揭示试验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研究资料和结果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依据,因此,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订的临床试验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的标准规定.随着我国新药工作的发展,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愈来愈受到重视,临床试验工作也走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但是为确保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还必须控制一些关键步骤.
作者:薛洁;孙红艳;孙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有急性炎症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但在临床上亦有起病缓而无明显急性经过,一般无发热,血象不高,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
作者:阎宏宇;刘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临床医着使用中药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取得了一定疗效.其用药方法有单服大黄粉者,有加入复方中水煎服者,也有用煎汤保留灌肠者,旨在取其通腑泄浊之功,降低血中尿素氮,改善肾功能,促使体内毒物排出.然而,慢性肾衰用大黄,有的用之见效,有的用之无效,甚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其理何在?笔者认为关键是掌握慢性肾衰用大黄的宜忌.从临床来看,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体质,别阴阳,察气血,审寒热,判定病证,辨证施用,可收良效.兹将慢性肾衰用大黄之宜忌,浅述管窥之见.
作者:迪丽努尔;赵晓红;阿不都热合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大蒜提取物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小抑真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fungal concentration,MIC),小杀真菌浓度(minim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观察其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保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SDA)液体稀释培养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菌落法分别测定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和MFC.结果: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红色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絮状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犬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128;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1:128,MFC为1:64;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512;MFC1:256.结论:蒜氨酸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其它试验菌无抑制作用;蒜酶对所有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
作者:张炳华;刘素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药临床试验对医院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科研试验的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新药临床试验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控制标准--GCP.该法规实施以来,GCP精神日益深入到临床试验的各个领域,即推动我国新药研究事业的发展,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临床试验的结果,同时对医院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卢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现代高校中医教学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模式,经过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在从事中医教学的过程中反复思考,认为从整体观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试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讨.
作者:白玉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腕管综合征是四肢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亦称为指端感觉异常,主要是正中神经受压所制.目前,该病尚无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我们用骨筋胶囊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临床表现典型的38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生;吕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元代李杲的<兰室秘藏>,临床上凡属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皆可用本方加减应用.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几例疑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秦佑胜;付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