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盛朝凯;刘岚;刘昌林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药物耐受性
摘要:目的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4月呼吸科儿童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组成及耐药状况.方法用Microscan SA-4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用该系统的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嗜麦芽假单胞菌;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耐药率高的是氨苄西林.结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佳药物.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急性脊髓炎实验室检查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脊髓炎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激素治疗和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儿童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激素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学等检测项目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9例患儿中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39例,感觉障碍28例,脑脊液异常9例,神经电生理异常17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异常16例,治疗近期有效率为82.1%;随访20例患者痊愈17例,好转3例.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脑脊液中细胞数也呈轻度升高,细胞分类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而蛋白质、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唾液酸(LA)、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8(IL-8)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急性脊髓炎早期激素治疗效果好,后遗症发生率低;检测脑脊液中LDH、CRP、LA、IL-2和IL-8水平变化情况,可对儿童急性脊髓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陈琼;黄志;刘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西药对念珠菌的协同抗菌作用观察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类固醇类药物及广谱抗菌素以及各种介入性医疗手段应用的增多,念珠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念珠菌作为条件性致病菌的病因学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因而对念珠菌的药敏测定也似有必要.此外,已有文献已报道某些中药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为观察念珠菌对中西药的敏感情况,1998~1999年间对念珠菌进行了中西药药敏和中西药的联合药敏试验,发现有协同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万珊;杨勇群;姚顺文;杨光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患者与普通肺炎患者心肌酶谱特征调查

    目的调查SARS患者与普通肺炎患者心肌酶谱的差别.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活力.结果SARS患者血清HBDH、LDH活力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0.01),AST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0.05);而CK和CK-MB的活力高于普通肺炎患者,但二者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ARS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作者:肖漓;匡铁吉;梁艳;董梅;雷红;何菊芳;佟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对83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vWF.结果PT活动度从炎症G2期到纤维化S2期明显低于对照组S0期(P<0.05);凝血因子Ⅱ和Ⅶ活性在炎症G3+4期明显低于对照组G0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子Ⅷ活性水平从G1期开始均明显高于Go期(P<0.01),vWF活性水平从G2期开始明显高于G0期(P<0.05);因子Ⅱ活性水平从S3期到S4期明显低于对照组S0期(P<0.05);因子X活性水平S4期明显低于对照组S0期(P<0.05);因子Ⅷ、vWF从S1期到S4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0期(P<0.05).结论PT活动度及凝血因子Ⅱ、Ⅷ和vWF活性在判断慢性肝脏炎症轻重以及纤维化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玉香;丛玉隆;殷宗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尿蛋白电泳在蛋白尿中的临床应用

    蛋白尿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而普通的尿蛋白定性或定量均难以区分尿蛋白的来源.云南省人民医院临检中心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SDS-AGE)技术对蛋白尿组成成分进行分类,从而判断尿蛋白的来源,以助于对病因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刘琳;张荣;耿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例采血不当引起生化结果偏差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试验前的患者准备、化验室仪器误差、操作者个体误差、采样送检是否正确等.其中采样是否正确是影响结果主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当检测结果波动较大,超过患者病情变化程度即临床医师无法解释时,经常认为是试验不准确,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要保证化验结果准确、可信,需要患者、护士、检验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由于采样不规范引起的生化结果出现偏差.

    作者:李玉萍;岳燕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065例不良生育史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染色体与不良生育史的关系.方法对1 065例有不良生育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染色体异常28例,占2.63%;染色体多态性20例,占1.8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不良生育史的直接原因,染色体的多态性与不良生育史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李辉;刘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离心时间对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以肝、心肌、肾脏、骨骼肌、胰腺、肺多,组织中酶的活力为血清中的1 000倍.因LDH分布广泛,指标特异性差,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某些贫血患者均增高.在心肌梗死患者中LDH 8~18h开始超过参考上限,24~72h达高峰值,6~10d恢复正常.所以该酶与肌酸激酶相比增高出现较慢,阳性率也较低,但维持时间长,故仍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白莉;郭学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动脉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PE在西方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因缺乏检查手段和足够的警惕,导致误诊、漏诊颇多.现就2例肺栓塞病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卿胜强;王兴胜;李仁容;魏魁;沈兴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CR技术在单纯疱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是人类病毒性疾病中常见的病毒,PCR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简便等优点,为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现就该方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念华;张德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4月呼吸科儿童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组成及耐药状况.方法用Microscan SA-4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用该系统的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嗜麦芽假单胞菌;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耐药率高的是氨苄西林.结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佳药物.

    作者:盛朝凯;刘岚;刘昌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

    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菌株取自2002~2003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57株.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条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操作及结果判读均按1999年NCCLS规定进行,全部培养基购自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吕青艳;周军;刘健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其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近年来其耐药性逐渐增强,使得临床选择抗生素越来越局限.为此,对临床分离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刘英;陈锦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可溶性HLA-Ⅰ类分子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测定可溶性HLA-Ⅰ类分子的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组;血清可溶性HLA-Ⅰ类分子的含量用夹心ELISA方法测定.结果完全反应组:治疗第8周可溶性HLA-Ⅰ类分子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16周,可溶性HLA-Ⅰ类分子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并在之后的治疗中持续保持低水平状态.无反应组:可溶性HLA-Ⅰ类分子的含量在治疗过程中无显著变化.结论可溶性HLA-Ⅰ类分子含量的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作者:黄文琪;裴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其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62例,非糖尿病组1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脑梗死病灶特点和治疗效果;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三个亚组,分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既往脑卒中史、脑梗死病灶发生部位及大面积梗死等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严重,多发性梗死病灶常见,死亡率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糖尿病是发生脑梗死和脑梗死恶化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糖为预防及治疗脑梗死的重要环节.

    作者:邓晓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脏酶谱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肝脏酶谱很多,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等四种有代表性的酶进行检测,并以此数据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以及观察预后,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藏族乙肝患者空腹血糖变化初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交通的改善,偏远的藏族地区经济也随之发展.牧区藏族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乙肝在藏族牧区的感染率也有上升趋势.从红原县医院的统计资料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从1996年的22.86%,上升为2001年的24.98%,且多为慢性.为了解乙肝患者对空腹血糖的影响,对高海拔地区(红原县海拔3 500m的纯牧业县)的藏族乙肝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及尿糖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sICAM-1,并与对照组及其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sI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卵巢恶性肿瘤晚期(Ⅲ~Ⅳ)患者sICAM-1含量也高于早期(Ⅰ~Ⅱ)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随着肿瘤恶化程度的增加而上升,sICAM-1有可能作为预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转归的一个指标.

    作者:李瑞炎;裴惠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目的对56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上海长征试剂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血脂,采用统计学t检验计算两组P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在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的浓度降低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丰品;邓铭;刘永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