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张炜;张虹;张海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 联合治疗, 抗炎治疗, 对照治疗, 方法
摘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中药灌肠、单纯西医抗炎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三种方法对照治疗慢性盆腔炎180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与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10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阻心脉型、心血瘀阻型、气虚血瘀型3型,另选取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及书其他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其检测血浆Hcy水平,并对各证型的血浆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20.43±10.7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89±2.51)μmol/L(P<0.01);冠心病痰阻心脉型、心血瘀阻型、气虚血瘀型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8g±11.83)μmol/L、(1 4.92±8.17)μmol/L、(12.28±4.08)μmol/L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痰阻心脉型较心血瘀阻型、气虚血瘀型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P<01),而心血瘀阻型、气虚血瘀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与冠心病痰浊有关,血浆Hcy水平可为CH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蒋华;赵永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中药灌肠、单纯西医抗炎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三种方法对照治疗慢性盆腔炎180例.

    作者:张炜;张虹;张海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维吾尔药槌果藤的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药槌果藤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维吾尔药槌果藤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槌果藤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殊苗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31.3μg/μL、31.3μg/μL、62.5μg/μL和250μg/μL;MLC分别为62.5μg/μL、62.5μg/μL、125μg/μL和250μg/μL.结论:槌果藤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根据.

    作者:王亚男;马骏;丁剑冰;马秀敏;朱明;武新华;田树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搏血量下降,相对或绝对不能满足全身代谢的一般需求时的组织瘀血、缺氧、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病症.

    作者:苗欣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调肝养血汤治疗月经过少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肝养血汤对月经过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用药前后的疗效、症状评分、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安全性.结果:调肝养血汤对月经过少患者的月经量、色、质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神疲乏力、面色枯黄、腹痛、少气懒言、自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血红蛋白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调肝养血汤能够明显改善月经过少患者的症状,并且安全.

    作者:马秀兰;程慧莲;何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梅花针叩剌拔罐配合中药内服外浴治疗荨麻疹33例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此起彼消,病程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临床多采用H1、H2受体拮抗剂治疗,疗效不稳定.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中药内服外浴治疗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药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芪红汤)干预对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芪红汤).1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8%较对照组的61.11%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显效率(19.44%)则高于对照组(5.56%)(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6min步行试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芪红汤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2)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辉;王晓峰;高伟;顾国军;席耀明;李蜂;黄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静脉穿刺扎止血带与拔针方法探讨

    笔者自2005年3月始,对100余例浅静脉穿刺病人采取增加止血带数量和距离的方法,发现扎双止血带和扎单止血带时增加绷扎距离,能明显改善静脉充盈度并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在被选静脉穿刺点上方约20cm处扎一根止血带,稍待片刻,再在穿刺点上方约10cm处扎一根止血带.

    作者:王建新;马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低血容量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30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率及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P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溢出量的影响.结果:参附注射液对I/R损伤大鼠心率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减少I/R大鼠血清中PCK、LDH、AST的溢出.结论:参附注射液对I/R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强;郭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与微波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2例近期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疾病,全世界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约占死亡人数的24.58%[1],在中国,每年肿瘤病人约有170万,且有每年上升的趋势[2].我院肿瘤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微波热疗的方法,对肿瘤中晚期的患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向理宏;张黎;翟玉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酸枣仁汤治疗泄泻举隅

    历代医家通常运用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不足,血不养心,阴虚内热所致的不寐、崩漏、更年期综合征等证.曾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独辟蹊径运用本方治疗肠预激综合征,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燕玲;郭峰;曾斌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骶管注射加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骶管注射是传统保守治疗的常用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骶管内注射加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朱玉虎;张艳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输注给药途径安全性及相关因素探讨

    静脉输注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全身发挥作用,药物治疗起效迅速、量、速可控,起效快是它的特点,尤其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显优势.但临床也存在过度使用问题,据调查[1]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高达70%以上,比国外高出20%~30%.

    作者:张坚;范小阳;范广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瘘患者的护理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由于脓液或粪便仍从原来的感染灶进入脓腔,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瘘管.少数为结核性所致.肛瘘病人非常痛苦,肛门处经常流脓,刺激周围皮肤,引起湿疹、痒痒、伤口经久不愈合.有时外口封闭暂时自愈,但因脓液仍在里边积聚引起肿胀疼痛,待肿块破溃,脓液流出,痛即减轻.

    作者:李迪菊;刘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列宁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

    2002年6月~2006年7月,我们用医院制剂前列宁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型80例,并与野菊花栓治疗的80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马超;王岩斌;宋师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新工艺研究进展

    近年来,作为汤剂的改进剂型,中药口服液制剂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中药口服液原料药材品种多,来源复杂,故提取液是多种成份的混合,既含有所需的有效成份,也含有一些高分子物质,如鞣质、淀粉、蛋白质、树胶、粘液质、多糖、色素等,它们均可影响口服液的澄明度.近年来,对如何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份,提高口服液澄明度的工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除醇沉法、高速离心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外,还发展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精制手段.本文就澄清剂法和超滤法这两种新的精制工艺及其应用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胡辉;李冬;彭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退翳片小鼠急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退翳片灌胃1日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退翳片研磨粉以大浓度给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没有出现死亡,未测出LD50,故测其大给药量.结果:退翳片大给药为120.0g生药/kg.结论:退翳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毛菊代;卜倩;李全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关于ADR事件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家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中药ADR报告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年中药ADR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15%,其中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占中药ADR报告总数的77.12%[1].

    作者:古丽仙·胡加;买尔旦·马合木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病案首页缺陷分析及改进对策

    病案首页是记录住院患者基本信息的重要资料.它为医院疾病统计、各种医疗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真实、详细、完整的信息.因此,病案首页填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各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中医病案首页不同于西医病案的关键在于治疗类别中有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主要诊断有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之分,而西医病案首页无此两项内容.

    作者:潘静;李双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BL病案分析法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体会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利用现实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式的自我学习.近年来,我们在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做了-些探索和实践,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传统病案分析教学法步骤:病案引导-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PBL病案分析教学法步骤:接受问题-分析与确认问题-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资料-解答问题与评估结果.

    作者:刘朝霞;张成会;刘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