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胃脘痛的经验介绍

王延蓉

关键词:治疗, 胃脘痛, 临床, 急慢性胃炎, 症状表现, 辨证施治, 消化性, 胃下垂, 溃疡症, 多发病, 常见病, 总结, 虚证, 虚实, 胃癌, 实证, 疗效
摘要: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人在临床对此辨证施治,获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本病多系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症,亦有部分为胃下垂、胃癌等症.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兼证三类.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性骨痛的中医整体护理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骼脆性增加的一组全身性骨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特点是腰背酸痛,也是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见症状.初期,由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在日常活动时如用手向上持物、绊倒、用力开窗等情况下诱发或加剧.

    作者:杨金荣;聂源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暂不明确.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口眼歪斜、眼睑不能闭合、不能蹙眉、鼻唇沟变浅或消失;说话时漏气、口角流水、进食时食物存积于齿颊间等等.本人接诊面瘫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疗效显著,现将1998年11月~2008年3月资料完整的100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臻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贾斌教授痛证治验举隅

    贾斌教授教学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疼痛证候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贾老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疼痛的治疗上亦应强调辨证施治.其治疗疼痛的特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镇痛、治标上,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善全身或局部的功能状态达到镇痛目的.

    作者:钟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声音嘶哑和失音的防治体会

    声音嘶哑和失音多由声带本身的病变以及其它部位的疾病影响到声带功能和活动所引起,以急性或慢性咽喉炎为多见.如果能经常注意咽喉的保健,预防感冒,合理的发声,则发生声音嘶哑和失音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作者:柳瑞熙;赵翠霞;安杨;江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蒲黄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复方蒲黄颗粒提取的佳工艺.方法:以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和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蒲黄、麦冬、陈皮醇提取条件;以芍药苷含量、水浸出物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黄芪、赤芍、甘草水提取条件.结果:确定蒲黄、陈皮、麦冬佳醇提取条件为: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黄芪、赤芍、甘草佳水提取条件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0h.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复方蒲黄颗粒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陆路;王在魁;于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推拿治疗学》的教学体会

    经过多年的推拿临床工作后,初涉<推拿治疗学>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我们体会到,要搞好<推拿治疗学>的教学,单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远远不够,一定要重视教学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彭进;郝凤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甘草在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论文为依据,总结了甘草对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甘草及其制剂在治疗急慢性肝病、消化道溃疡以及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其治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提供参考.

    作者:田莉;曾斌芳;燕雪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论泌尿外科疾病的中医护理特色

    泌尿外科疾病病种较多,护理工作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往泌尿外科疾病以西医外科护理为主,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中医特色的护理观念和护理内容在泌尿外科疾病中显现了独特的效果.本文就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从整体观念的护理理念、辨证施护、独特的中医护理内容等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杨梅;任娟;曾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药剂学教学体会

    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特色、内容、过程和方法,分别从突出教学特色、精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4个方面论述了中药药剂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问题,阐明了中药药剂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旨在提高中药药剂学教学效果.

    作者:聂继红;姜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27例

    三叉神经痛是目前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个分支区域,第二、三支多见.表现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甚至不能张口说话和进食咀嚼,每次持续数秒至1~2min,突发突止,没有预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近几年,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7例,疗效满意.

    作者:杨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护理记录是指自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医嘱,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的客观、真实、动态的记录[1]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护理记录确定为病人有权复印的客观病历资料,成为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从而也提示了护理记录更需要有其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作者:王艳萍;景彩娥;王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对策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T辅助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它是近年来传播广、影响大、死亡率高的全球性瘟疫.对AIDS预防和有效干预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吕江霞;李娟;李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药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中老年发病居多,且疼痛重而病程长,春秋季节多发.病变部位多数在胸背、腰腹,发生在四肢、头面者相对较少.笔者对2006年6月~2008年5月,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50例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作者:库谦;翟铜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心病的中医护理

    肺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对其护理知识早就有散在的记载,通过多年的实践,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作者:何俐;孙玉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几种输液反应的防治方法

    输液反应可分为发热反应、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针对常见的输液反应及症状,谈谈几种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输液反应.1发热反应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作者:刘明珠;米娜瓦尔·吐尔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月经过少46例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3天,甚至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一般月经量少于30mL.为月经过少.笔者于2006年7月-2008年10月应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三阴交穴为主治疗月经过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聂发华;单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颈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与自体牵引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颈型颈椎病更为多见、多发.若不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则会逐渐表现为症状期延长且呈持续性,缓解期变短,局部常可触及紧张、痉挛的斜方肌上束、中束、颈肌、项韧带、头夹肌等.此时,部分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轻度改变,经局部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疗效稳定,加之颈部适当锻炼,病情不易反复.

    作者:孙霓虹;韩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黄连素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体会

    复发性口腔溃疡也称阿弗他溃疡,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本病病因复杂,多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免疫功能等有关.发病后,一般是10天左右自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笔者自1991年采用口服复方黄连素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36例,效果显著.

    作者:田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至今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是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采用中医汤药灌肠,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1] ,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选择灌肠液加上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消散和愈合有积极意义,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阿依古丽·尼亚孜;米那瓦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仙香风湿滴丸醇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仙香风湿滴丸中秋水仙、蛇床子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以秋水仙碱提取率、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秋水仙、蛇床子醇提取条件.结果:确定佳醇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复方仙香风湿滴丸醇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尤国发;彭桂;薛桂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